醫療資源不足、看病交通困難,一直是偏鄉居民的重大困擾,以梨山為例,居民上下山一趟,光來回車程就要六小時,計程車資超過3000元,雖然有公車可搭,但一天僅有三班,錯過還得再等三小時。路途如此奔波,導致偏遠鄉村不少長者寧可忍耐病痛,不願就醫。
看見偏鄉痛點,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特聘教授侯勝宗決心投入,整合了台中市衛生局、原鄉衛生所、到宅醫療診所、民間租賃業者、計程車組織、宗教性協會,與和平區後山教會與原住民族文化健康站等多方利害關係人,成功打造出台灣首創的「偏鄉部落醫療接送共享服務模式」。
兩年期間,就在全台各地完成26.5萬趟交通接送,其中光梨山接送的總公里數,就高達11.5萬公里,成功改善偏鄉居民的就醫交通困難,除了移植到新北市,開創出成功商模,甚至影響中央政策,鬆綁了偏鄉醫療服務白牌車的法令限制。
今年「遠見大學社會責任獎」,逢甲就以此計畫「大學伴.偏鄉善」,拿下福祉共生組首獎。
侯勝宗集結逢甲大學的資訊、運輸、統計、行銷等各領域老師,一方面創立臺灣計程車學院協會,提供計程車從業人員學習、交流和成長的園地,另一方面,成立社會企業「Donkey Move小驢行」,居中媒合交通載具、車隊和社區,提供點對點的「共乘」服務。
服務的成功,吸引包括宜蘭、台東、高雄、屏東等政府和民間長照交通單位,都來積極洽談系統導入與營運合作,去年團隊與媒體舉辦的「移動翻轉偏鄉」工作坊,更邀集交通部、衛福部、教育部等單位,會後交通部便允諾鬆綁法規,讓在地車輛資源合法投入偏鄉運輸。
逢甲大學的USR計畫,不只改變了地方,更撼動了政府。
找出可長可久的商業模式
在洋洋灑灑的成果裡,逢甲大學最獲得評審青睞的關鍵原因,是找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我們團隊有共識,不是永續不做,」侯勝宗對此舉例,小驢行成立就非以大學本位思考,都找有經驗的專業經理人加入,因為沒有經驗的大學生無法處理不同單位的各自為政,需要有經驗的工作者才能知道怎麼談判與「交關」,這一切均從為了讓社企能永續。
而在學校,侯勝宗和15位老師組成團隊,以銀髮、永續和在地創生為三大核心,開設「設計未來學分學程」,全校各科系的學生都能跨域修習。
開設學程也是讓計畫永續的策略之一,如果只是老師的研究計畫,可能因為沒拿到政府補助、或學校策略調整而斷炊中止,但變成學程,學校就無法隨便砍掉,讓計畫可以更長久。
侯勝宗分析,逢甲團隊規模不大,但透過老師長期深耕、跨域合作,大家做自己擅長的事,「我們發揮科技創新的長項,專注將移動力變成連結的載具,終極目標是要以『mobility as a social service』(移動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