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缺工潮來襲,又逢社會高齡化衝擊,「人才斷崖」重創各企業。走過半世紀的中華汽車,如何讓「產線大齡員工」變身「產業救援投手」?
企業的『企』,如果把人拿掉了,就只剩下『止』,」甫坐定,中華汽車總經理陳昭文直言,中華汽車與集團裕隆的核心價值,就是照顧員工。「集團一直以來最重視的就是人,這也是創辦人吳舜文的精神。」
大缺工潮來襲,「找不到人」成了產業發展,甚至攸關存亡的致命傷。在台灣,走過半世紀的中華汽車,不但從容面對缺工潮,還逆轉「大齡員工」成產線與供應鏈的「救援投手」。
出身工廠生產第一線,陳昭文提起人才永續,感觸很深。中華汽車成立至今已54年,「我進中華車也32年了,」「老實講,我們的員工面臨老化(挑戰),不能說不好,這是因為我們的留任率非常的高,」只是,當汽車製造第一線的員工平均年齡超過50歲時,不論對員工或對企業生產管理,都是紅燈警訊。
汽車組裝生產線作業到底有多複雜?從螺絲到輪胎、軸承、鋼板、玻璃車架再到內裝等,一輛車,光是零件就好幾千種。陳昭文指著產線上的員工與直徑僅約一公尺的作業環境說,「你能想像,產線改善之前,這些員工每天轉身找零件、組裝,再轉身找零件、組裝,光重複這些動作,每天要走超過二公里以上,其實非常勞累,甚至走到腳底筋膜炎。」
第1招〉bottom-up優化產線
為了優化流程與製程,中華汽車很早就開始建立「員工改善提案制度」,鼓勵員工「bottom-up」,由下而上,管理並優化產線。
陳昭文回憶,2012年,中華汽車決定啟動「職場零障礙、健康零負擔、發展零極限」計畫,打造讓員工更安心、放心的工作環境。「少量多樣」一直都是台灣汽車製造的優勢,員工被淹沒在堆疊如山的零件櫃已是常態。如何簡化流程,讓員工更輕鬆?
「一開始說要改,大家都嫌麻煩,」挑戰還有,改產線需要資金,「光這條線就要100多萬元,」回收無法預期,加上員工不配合,產線一改就將近一年。陳昭文說,對的事,獨排眾議也得做。
如今,生產線上,看不到堆疊如山的零件櫃,而是依每輛車所需事先檢配,井然有序地跟著組裝中的車輛產品移動。不但能加強「零出錯率」,員工也不用頻繁往返找零件。
企業落實ESG,最擔心流於「唱高調」,難以回收。陳昭文以此案為例,這些投資能不能回收,也許一開始算不出來,但其實讓員工能有更輕鬆、專注的工作環境,不但節省20%人力,由此產生「利益」,從中提撥10%繼續改善,「變成是一個有利的循環了。」
意外的收穫是,大家看到工作輕鬆了,工作效率也提升。不但延長資深員工在產線的職涯年限,也更容易招募新血。「也讓公司更有條件持續發展新事業,例如電動車、智駕技術等。」甚至,員工平均年齡也從50多歲,降低至40多歲。
為讓人才能夠活水流動,中華車規定,所有第一線員工,55歲得退任。要如何轉換大齡員工,從「人力負債」變成「人才資產」?
第2招〉55歲退任,輔導轉調講師、顧問
陳昭文分析,中華車很早就導入日本精實生產制度,培養很多有經驗的幹部,雖然55歲前線退役,仍可轉調行政部門或其他單位,「但這樣的職涯規劃,老實講還是有點不足,」這些資深員工身經百戰,更常被零組件供應鏈廠商邀請協助優化產線與製程。
為此,中華車成立顧問公司「睿華國際」,輔導資深員工轉任講師與顧問,還能有效協助合作廠商提高效率甚至轉型,成為中華車與供應鏈間最好的橋梁。
由下而上、從小而大,中華汽車堅持十數年的計畫,「人才永續」不僅是理想與口號,如今終於開花結果,當缺工潮與人口高齡衝擊襲來,這張充滿韌性的「人力永續網」也成了中華車航向未知的支柱。
【中華汽車楊梅廠 小檔案】
成立:1969年 董事長:嚴陳莉蓮 總經理/ESG指揮官:陳昭文
主力產品:轎車、休旅車、商用車、重車及電動二輪車
ESG特色亮點:
1.協助老員工排除工作障礙,為員工打造友善職場。
2.改善提案制度建立。灌輸員工創新不必怕犯錯,長年累月下,員工很習慣觀察工作中值得改善之處。
3. 「知識的力量來自無私的分享」,促進中高齡人才延伸職涯舞台,將所學分享給需要的企業,回饋社會,廠內累積約40位不同領域之專業同仁,轉職協力廠商或兼任睿華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