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新能源

天然氣暴漲,肇因於普丁給「德國新政府」下馬威?

天然氣暴漲,肇因於普丁給「德國新政府」下馬威?

圖/俄羅斯總統普丁。取自克里姆林宮官網

|

近期天然氣價格暴漲,已從歐洲延燒到全球。到底,這場能源危機還要燒多久?衝擊多大?這場變局起因只是因為普丁變臉了?

歐洲今年以來漲了五倍,美國則是兩倍。台灣方面,中油預估若第四季繼續上漲,自行吸收下,全年恐虧400億台幣。限電下的中國,因同步搶天然氣與搶煤,讓價格更壓不下來。據多家外媒分析,由於存在各國政治角力,恐怕一時還滅不了火。

怎麼說?雖然,歐洲今年以來天然氣價格瘋漲,一部分原因和歐洲各國預期今年將遇嚴冬,紛紛提前搶購,同時又因為堅持綠能,不願意回頭投資石化燃料很有關。俄羅斯總統普丁積極攪局,藉此進行政治角力,更是一大麻煩。

《衛報》《Clean Energy Wire》報導,歐盟各國高達四成的天然氣,是由俄羅斯供應。尤其,歐盟領頭羊德國,也是俄羅斯天然氣的大客戶,當地約35%天然氣進口量來自俄國。

而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商Gazprom,背後正是由國家力量,也就是普丁政府控制。長期以來的供需談判,就取決於這位很有心機的政治領袖,普丁總能善用對方把柄,讓歷任德國總理,以及歐盟各國政府頭痛不已。

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商Gazprom。Flickr by Balkan Photos圖/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商Gazprom。Flickr by Balkan Photos

說好的提高供給?普丁兩天就變臉

包括國際能源署執行總監法蒂赫.畢洛(Fatih Birol),與不少專研能源的學者專家都認為,俄羅斯天然氣蘊藏豐富,一直都有能力提供更多供給,普丁就是故意不做。

從上週普丁言行的反覆,確實可以看出跡象。原本上週三(10月6日),普丁公開表示,今年對歐洲出口的天然氣,產量將達到歷史新高,立刻讓天然氣價格迅速回落。

沒想到,才不過兩天的10月8日,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商Gazprom突然公開宣布,要調高今年對歐洲的價格指標,還表示近期不會增加出口量,要等國內庫存備足再說,立刻讓巴望著俄羅斯解救的歐盟各國政府傻眼。

因為該公司背後營運明明就由普丁主導,不可能做出和他不同的決定。為何他如此快又翻臉?

俄羅斯牽管線到德國,美國三任總統全反對

《CNBC》報導,專研能源產業的Bluebay資產管理公司分析師堤墨西.艾許(Timothy Ash)直指,美國連三任總統都反對,但俄羅斯一直希望正式啟用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線」(Nord Stream 2),正是讓普丁玩兩面手法的關鍵。

北溪2號天然氣管線,是途經波羅的海,連結俄羅斯與德國的天然氣管線。它耗資110億美元、長達1230公里,今年9月剛完工。據《路透社》報導,一旦正式啟用,德國的天然氣供應將獲得更穩定的保障,現在就等著德國政府驗收點頭。

可是,美國歐巴馬、川普,以至現任的拜登總統,都強烈反對。

主因是認為管線一通,以後只會讓歐洲更加仰賴俄羅斯,未來普丁就能藉此和歐盟要脅更多政治利益,危害美國聯歐影響力,另外烏克蘭也反對此計畫,恐遭俄羅斯報復,則是另一個爭議點,因此一度讓此計畫工期一延再延。今年7月才勉強在美、德談判下容許繼續施工。

當時,是靠著梅克爾使出過人談判力,承諾美國拜登,決不會讓俄羅斯普丁為所欲為,否則必將祭出制裁。梅克爾也另外多次向中東歐國家保證,德國不會因此管線計畫,過度依賴俄羅斯。

德國總理梅克爾。Flickr by EU2017EE Estonian Presidency圖/德國總理梅克爾。Flickr by EU2017EE Estonian Presidency

梅克爾將下台,普丁給德國新政府下馬威

不過,如今德國大選已結束,梅克爾即將退休,普丁出此招,許多專家認為是給正在籌組的德國新任聯合政府下馬威。至於北溪2號管線這計畫最後如何啟用?又怎麼應對美、俄壓力?一切得看新政府應變能耐,只擔心未必能照著梅克爾當初的承諾走。

而產業分析師艾許更擔憂,今年天然氣奇缺下,又給俄羅斯更多機會要籌碼,歐盟恐將變成普丁的「人質」。

無論如何,今年天然氣價格恐將漲不停,其實和天然氣產量無關,美、俄、德三方的政治角力才是重點。再加上,中國因為政治上和澳洲交惡,禁運澳洲煤炭引發的煤價狂飆,只能說是全球「政治性通膨」滿天飛,苦了剛撐過疫情衝擊,想過好日子的民眾。

未來,能源短缺只會更常見

後續如何發展?《經濟學人》分析悲觀指出,未來這類因為國際政治角力造成的能源短缺,只會更常見,但是政府會把代罪羔羊指向外國勢力,以便跟選民交代,最後將讓各國對立更加激化。

換句話說,未來通膨何時結束?哪些產業會夯?可能要看各國地緣政治風向與政策走向,更勝於真實市場供需。不過,疫後歐美政府大喊綠能經濟,原本以為要被趕出市場的傳統石化能源股,倒能藉此發筆橫財。

由此看來,在這些大國還沒有共識前,天然氣價格難回,今年冬天不好過;至於只會賺固定薪水的一般民眾,也只能小心投資、繼續抗通膨。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