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試行上路,意味「氣候監管納入全球貿易規則」時代來臨。然而,CBAM實施不到一個月,就引起各國爭議。歐盟碳關稅對亞洲及國際貿易帶來哪些影響?
歐盟為加速實現氣候中和,2023年10月1日正式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首波受管制的六大高碳排產業,包含鋼鐵及其中下游產品(如螺釘和螺栓等)、水泥、電力、氫、肥料及鋁,需開始向歐盟進口商申報產品碳排放量,並繳交足以抵銷前一年進口產品總碳含量的CBAM憑證。2026年1月起歐盟將依據碳市場價格,正式對進口商品課徵碳關稅。
CBAM上路試行不到一個月,引發反彈聲浪
CBAM是全球能否成功建立碳定價機制的關鍵測試 ,也是扭轉氣候變遷的手段之一。然而,波士頓顧問集團(BCG)資深專家提姆(Tim Figures)表示,即便部分企業不會立即受到影響,隨著歐盟納入管制的範圍擴大,實施碳關稅將對全球企業產生戰略和財務影響。
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The Conference Board)智庫報告指出,CBAM開徵後將提高進口歐洲的產品價格、增加進口商、非歐盟生產生加進口商的行政成本,甚至可能連帶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據歐洲卡內基(Carnegie Europe)智庫預估,實施碳邊境稅將為歐盟最大貿易伙伴俄羅斯、中國、英國、土耳其、烏克蘭、印度、韓國和美國帶來不小影響。不僅如此,也擔心CBAM對於碳排放貢獻小的中低收入國家帶來劇烈衝擊。
巴西、南非和印度接連指責歐盟碳邊境稅帶有「歧視性」,澳洲認為此項措施將阻礙全球經濟成長,中國大陸也呼籲世界貿易組織評估該措施。
為反制CBAM對印度鋼鐵、鋁業出口的劇烈衝擊,今年9月底印度宣布針對出口到歐盟的產品,規劃自己的碳稅。美國拜登政府年初也要求歐盟將其鋼鐵、鋁出口產品列為免稅。歐盟生產商和貿易協會擔憂,若中國、印度等國家採取抵制行動,歐洲恐將面臨失去市場地位的風險。
CBAM如何影響國際貿易?三種變化
另一方面,據《Politico》報導,歐盟啟動碳關稅可能會對國際貿易模式帶來三種變化。第一,繳交碳稅成為驅動業者低碳轉型的獎勵,碳排放居高不下的企業,產品將逐漸失去競爭力。歐洲鋼鐵業曾提出警告,當免費排放配額愈來愈少,也將削弱歐洲本土業者的競爭力,最終高碳排場品難在歐盟市場存活,可能會轉移到沒有碳關稅的第三國。
再者, CBAM推行過程中,可能會在世界貿易組織中遇到法律挑戰、或與貿易伙伴引發爭端。因此,歐盟更需努力完善運作機制,監督成員國合規,並導入更詳細的技術規則。如監管機制或罰則約束力不足,非歐盟企業可能很輕易地找到其他方式規避稅收。
第三,由於各國每噸碳定價價格不一,企業彙整相關數據、報告的能力參差不齊,排放驗證方式不同之下,可能也會導致申報流程瓶頸。甚至有的進口商或製造商在整理向歐盟申報的資料時,碰到資料屬於機密資訊的問題。
亞洲、台灣受CBAM影響有多大?
《The Diplomat》、《Euractiv》分析,歐盟是東協第三大貿易伙伴,但對於整個亞洲經濟體,CBAM試行初期的影響有限。中國、印尼、印度、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韓國和越南都已實施或規劃執行碳排放交易體系及碳定價機制。
大致來看,受歐盟CBAM管制的水泥、電力和氫三樣產品,目前台灣都沒有出口至歐洲,較不受影響。衝擊較大的單一產品為鋼鐵,台灣每年出口歐洲的鋼鐵材料與製品約246萬噸,占外銷的五分之一。其次為鋁製品,每年約出口1萬噸至歐洲,以及少量氨水(肥料)。因此,螺釘、螺栓等鋼鐵扣件,會是CBAM試行下衝擊最大的產品項目。
對於供應鏈或中小企業,在碳盤查或申報過程遇到挑戰機率也較高。隨著CBAM納管範圍持續擴大,對於供應鏈或中小企業,在碳盤查或申報過程遇到挑戰機率也較高。亞洲各國必須大幅提高能源效率、減少碳排放並制定國內碳價,以因應CBAM要求。
針對歐盟開第一槍試行碳邊境稅,《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貿易與供應鏈研究主管瓦格尼爾瓊斯(Antoine Vagneur-Jones)認為,儘管短期內不會有其他國家推行類似歐盟的碳定價,但此一措施可能會為新興碳市場帶來動力,誘使其他國家仿效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