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氣候歸因組織(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科學家的研究報告,人類活動造成氣候變遷,是導致2023年巴西亞馬遜地區發生至少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乾旱的主要因素。
英國廣播公司巴西新聞網(BBC News Brasil)報導,由英國、巴西、丹麥和荷蘭13名科學家進行研究的報告指出,森林砍伐和火災加劇乾旱,對亞馬遜地區較貧窮和孤立的居民影響更大。
科學家警告,如果世界不減少使用化石燃料,這類極端事件將越來越頻繁發生,因為主要導致氣候變遷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於化石燃料的燃燒。
報告指出,如果人類活動沒有使地球升溫攝氏1.2度、沒有如此活躍的農業活動,缺乏降雨和蒸發量高沒有使土壤變得乾燥,極端乾旱可能每1500年才發生一次,但氣候變遷使得嚴重乾旱發生率增加約30倍,預計在當前條件下,可能每50年就發生一次。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亞馬遜乾旱影響生態與全球暖化
去年亞馬遜地區乾旱的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引全球關注,雖然科學家沒有排除氣候變遷對乾旱影響,但一直將乾旱歸因於太平洋水域變暖的聖嬰現象(El Niño)和大西洋水域異常變暖,這2種現象使去年雨季降雨量低於歷史平均值,進入旱季時河流水量低於正常值。
但世界氣候歸因組織研究稱,儘管存在聖嬰現象,去年亞馬遜嚴重乾旱的主因,是人類行為導致全球氣溫上升引起的氣候變遷。
亞馬遜地區嚴重乾旱影響當地生態,亞馬遜河左岸最大支流黑河(Rio Negro)去年10月出現1902年以來最低水位12.7公尺,影響數百萬食衣住行都依賴河流的居民,距離亞馬遜州首府瑪瑙斯(Manaus)521公里的特費湖(Lake Tefé),還發生淡水河豚集體暴斃事件。
研究指出,有必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在全世界,這些氣體的主要來源是化石燃料燃燒,但在巴西是森林砍伐,如果持續下去,地球很快會達到攝氏2度的升溫,而亞馬遜地區大約每13年,就會發生一次類似乾旱。
若失去亞馬遜雨林將加劇全球氣候變化
世界氣候歸因組織科學家、巴西聖卡塔里納聯邦大學(UFSC)物理海洋學與氣候學教授羅德里格斯(Regina Rodrigues)表示,儘管亞馬遜的復原力強,但類似去年的嚴重乾旱,讓人類對森林的健康敲響了一記警鐘。
除擁有豐富多元的生物多樣性外,亞馬遜還儲存約1500億噸碳。許多科學家擔心亞馬遜雨林將到達草原化的臨界點,一旦雨林變成草原,將釋出900億噸二氧化碳,加劇全球氣候變化,人類也將徹底失去亞馬遜雨林。
巴西氣象學家諾布雷(Carlos Nobre)於2018年最先提出草原化理論,根據其研究,如果亞馬遜的毀林率達25%,全球溫度上升攝氏2至2.5度,亞馬遜將達到草原退化的生態危機臨界點。
儘管2023年亞馬遜地區出現創紀錄的乾旱,但根據巴西國家太空署(INPE)數據指出,亞馬遜地區的森林砍伐在一年內減少了50%,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還承諾到2030年結束非法森林砍伐。
科學家指出,森林砍伐威脅森林健康,但為避免像去年創紀錄乾旱,應採取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延伸閱讀:亞馬遜極端乾旱逾百河豚集體死亡,湖溫39度創新高!
本文轉載自2024.01.25「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