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世界各地紛紛掀起反全球化抗爭,在海外投資的跨國企業,只好開始在當地扮好企業公民、善盡社會責任來減輕衝突。
在聯合國祕書長安南大力推動下,來自七十個國家一千五百家大型跨國企業(包括中國企業,但不含台灣企業)共同簽署聯合國「全球盟約」(Global Compact),同意落實人權、勞動條件、環保和打擊貪污等原則,這是CSR發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推動CSR不分業別
美國運動用品大廠耐吉(NIKE),長期被外界批評是剝削海外勞工的「血汗工廠(Sweatshop)」,今年4月中旬突然決定對外開誠布公,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中,首度公開全球七百家供應商的名單和地址,成為世界第一家主動揭露整個供應鏈的大型服飾製造商。
在這本厚達一百多頁的報告書裡,耐吉坦承海外供應商確實有虐待勞工事實,為了洗刷惡名,耐吉多次派員到代工廠稽查。「如果揭露資訊能讓產業正視各地供應商的問題,那麼耐吉願意承擔競爭風險,」耐吉發言人魏斯丁(Lee Weinstein)對外強調。
當全球最大零售業者沃爾瑪(Wal-Mart)決定把全球採購總部移到中國深圳,便強烈要求當地供應商遵守美、中兩地的勞工法律,還設立勞工監督小組。包括家樂福、雅芳和通用電器等五十多家跨國企業,都在中國展開社會責任查核,並設立勞工與社會責任專責部門。
金融業也不落人後。像全球最大規模的金融集團之一匯豐(HSBC),特別將CSR列入集團八大成長策略之一,還在銀行授信政策中明文規定:決不貸款給會破壞生態環境的企業。
去年10月,IBM、DELL和惠普聯合向世界發布「社會及環境責任作業準則」,成為第一宗電子業供應鏈管理的CSR規範。
ISO國際認證組織去年決定制訂CSR綱領,將社會責任精神納入企業管理標準,預計最快2008年出爐。這是ISO的一大突破,也意味著CSR勢必走向標準化,所有企業將無法倖免。
用CSR定義企業成功
CSR的問世,讓「成功」企業開始被重新定義。像《企業倫理雜誌》(Business Ethics Magazine)與KLD研究機構合作,連續五年進行企業評比「100 Best Corporate Citizens」,就擺脫過去慣用的獲利單一指標,改以環境、社區、員工、顧客關係和多樣性等指標,找出最值得社會尊敬的企業。
當企業重視社會責任,成為永續經營的保證,投資人也報以熱烈迴響。
除了「CSR投資指數」紛紛出籠(如英國倫敦金融時報指數FTSE4GOOD、美國道瓊永續性群組指數DJSGI、那斯達克社會指數等),以SRI社會責任型投資(Social Responsible Investment)理念設立的道德基金,更成為近年成長最快速的共同基金。在美國,平均每8美元就有1美元投資在道德基金上。
從摩根士丹利與德國研究機構Oekom Research AG去年發表的研究結果發現,較重視社會責任的企業,其過去四年的財務績效,比不重視的同業高出25%。
兼顧良心與收益,不僅成為市場投資新主流,也將成為未來評價企業的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