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台灣可當能源富翁!地熱是老天給的黃金,2技術與政策能實現?

台灣蘊藏龐大的「地熱」,如果完全開發,幾乎等同於全台的總發電量?取自宜蘭縣政府

|

近期台灣對於選擇綠電或核電,有諸多討論。但早有專家指出,台灣蘊藏龐大的「地熱」,如果完全開發,幾乎等同於全台的總發電量。這說法是否為真?《遠見》專訪全球最大地熱設備製造商Ormat的銷售總監沙維特(Rami Shavit),他分析台灣地熱確實有潛能,但是能源轉型,有多個層面需付諸實行,才能實現2050淨零轉型的目標。到底有哪些新技術與政策需要導入?

「台灣有許多優勢可以發展地熱,」沙維特這麼形容:「Ormat期望台灣以獨立發電廠的身份發展15MW(百萬瓦)以上的地熱發電廠。」

有別於看天吃飯的風力和太陽能,位於地底下的地熱屬於「基載能源」,除非設備發生故障,不然它可以一天24小時全年無休地提供電力,是一個能減少對化石燃料倚賴,並減少碳排放的最佳選擇,沙維特提到,地熱甚至可以幫助台灣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

而除了能24小時提供穩定的電力,地熱相較其他再生能源,對環境的衝擊也相對較低。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台大地質系教授宋聖榮分析,太陽能發電的光電板在短短幾年間就需要面臨汰換的問題,後續回收也可能造成環境汙染,但地熱就比較不會面臨類似問題。

那台灣有什麼發展地熱的優勢呢?

別再爭辯核能,光靠地熱就能滿足全台總用電

位處環太平洋火山帶,台灣的地熱資源相當豐富,各地的溫泉就是最好的證據。

具體來講有多豐富?宋聖榮表示,台灣的地熱發展潛力至少可達到40GW(十億瓦),幾乎等同於全台灣的總發電量,「地熱可說是老天爺給台灣的黃金之一。」

此外,沙維特也說,地熱產業也可以創造許多就業機會,刺激經濟發展,吸引更多再生能源相關的投資。

「Ormat也會分享寶貴的經驗給台灣,互相交流探勘技術和資源管理,幫助台灣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

既然地熱資源豐富,台灣為何發展緩慢呢?

圖/全球最大地熱設備製造商Ormat的銷售總監沙維特。黃菁慧攝

延伸閱讀:鑽井挖寶風險高!中油如何克服地熱探勘困境,開發東台灣?

探勘風險較太陽能和風力高

宋聖榮指出,一塊地熱是否具備發電潛力,需先對地底進行探勘,這跟風力和太陽能安裝設備就能發電很不一樣,「探勘的風險和成本高昂,加上地熱潛力區多位於高山的原住民保留地,這讓願意投入的業者屈指可數。」

他說,從國外經驗來看,台灣可以參照印尼或土耳其等地熱新興國家的做法,營造地熱友善環境和設立專法,簡化環評程序,並提供大量的獎勵措施。

有鑒於政府將再生能源的重心轉向地熱,還希望在2050年前達成3GW到6.2GW的發電容量,沙維特認為,未來地熱廠的選址需審慎評估,因為這將大大影響未來可實現的發電容量,針對台灣地熱發展進度,他也給出一些建議。

台灣能當能源富翁?他建議技術與政策需改善

首先是探勘技術,過去台灣因為技術限制,增加了不少成本和風險,再加上地質條件複雜,讓台灣地熱開發進度緩慢。

如何變好?沙維特指出,台灣可以採用以下兩點新技術:

1. 「地震層析成像技術」:這技術可更有效地分析地下岩石的分布狀況,提升鑽探效率。
2. 「地球物理探勘」:這個方式可用來建構地底模型,並將儀器放到鑽探井下面隨時監測地質狀況。

接著是政策執行面,沙維特強調,政府是否能吸引更多投資對能否實現淨零目標至關重要。

「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獎勵和支持措施來提振相關產業的發展,藉此吸引外界投資發展地熱。」

沙維特也提到,雖然台灣地熱資源豐富,但可以將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等其他再生能源做有效的整合,平均分配資源在各個產業上,將更有助於實現2050的淨零目標。

圖/可以將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等其他再生能源做有效的整合。Kervin Edward Lara by pexels

除此之外,沙維特也認同,完整的監管制度是地熱發展的一大關鍵。

完善的法規制度對吸引相關投資非常重要。」他說:「台灣需要建立清楚的再生能源法規,包括電網整合和土地使用規範。」

根據經濟部能源署的新聞稿指出,經濟部在今年5月13日公告「地熱能探勘與開發許可及管理辦法」,規定地熱申設的行政程序,期望能打造地熱發展的友善環境。

最後,沙維特表示,民眾的環保意識也是淨零轉型的原動力之一。

「充分的溝通和宣導教育,才能喚起公眾的重視。」他說:「唯有政府、產業、學術和公眾社會的互相合作,能源轉型才會成功。」

延伸閱讀:台灣地熱資源豐富,發展為何卡關?投資者曝困境:問題很多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