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9聚焦金融,各國將討論量化氣候融資目標
▋搶救剩食大作戰!日本擬明年四月起解禁外帶
▋中國「小而美」策略助非洲綠色轉型,為何難吸引資金投入?
▋三成人口受污水影響!歐盟研擬「水韌性戰略」
▋力拚2030減碳四成!拜登綠能新政「衝刺到終點」
COP29聚焦金融,各國將討論量化氣候融資目標
聯合國第29屆氣候峰會(COP29)將在11月11日於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今年的COP29也被稱為是「金融COP」,因為各國必須制定新的氣候資金目標,在明年巴西COP30以前,各國仍需提交強度更高的國家氣候承諾。
2009年,已開發國家曾經承諾在2020年以前,每年募集1000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緩解氣候變遷,並進行氣候調適,但該承諾直到2022年才兌現。隨著氣候危機加劇,開發中國家目前所需的氣候融資估計每年需要5000億到1兆美元間,但在他們願意接受援助的最低金額和開發中國家願意承擔的最大金額間,仍有一段差距。
除了弭平開發中、已開發國家對金額認知的差異,COP29預計將對「新集體量化氣候融資目標」(NCQG)也會有一番激烈討論,可望觸及的議題包括:捐助者和受援國範圍、公私部門資金比例、資金以贈款或貸款形式提供。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歐盟理事會也在10月中在氣候融資取得共識,承諾在2025年以前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資金,並設定更具雄心的「新集體量化氣候融資目標」。
搶救剩食大作戰!日本擬明年四月起解禁外帶
過去到日本旅遊,到餐廳用餐時,如果沒把餐點吃完想打包,往往會遭到餐廳拒絕,擔心食物會在外帶過程中遭到汙染,引起食物中毒,但這也造成日本剩食問題嚴重。根據日本政府估計,2022年日本丟棄的食物就達到472萬噸,其中將近236萬噸是餐廳剩菜和店內沒賣出的產品。為了改變這種現況,日本厚生勞動省研擬草案,允許顧客打包剩菜回家,以減少食物浪費。
10月中旬日本厚生勞動省推出的草案指出,顧客在外帶時,應該儘量把剩餘食物的液體瀝乾,並在把食物放進容器前,戴上一次性手套或消毒雙手。該草案也要求餐廳在必要時提供消毒劑或一次性手套給顧客,並確保用來打包剩菜的容器是乾淨的。但厚生勞動省也建議,避免打包生魚片等生食。
值得注意的是,出於衛生考慮,允許顧客自帶容器的提議已取消。該草案若能得到日本國內支持,厚生勞動省可望在明年四月起實施此新政。
中國「小而美」策略助非洲綠色轉型,為何難吸引資金投入?
根據美國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中心數據,即便全球氣候危機日益嚴峻,2023年中國向8個非洲國家貸款的46.1億美元中,只有不到11%用在再生能源項目上。因此,中國在今年9月的中非合作論壇承諾提供500億美元促進非洲經濟發展,但其行動計劃的11項要點,只有一項專門提及與氣候相關的倡議,而且北京強調支持符合當地發展目標的「小規模、可持續」項目。
這些被稱為「小而美」的項目,包括太陽能、電動車充電樁等分散式能源解決方案,或是補足農村、發展落後地區的能源需求、提供清潔水源、為當地農產品加工產業提供動力。然而,專家認為,中國的「小而美」策略,恐怕難以實現非洲當前所需要的廣泛氣候目標。
華中農業大學副研究員陳芳分析,再生能源項目無論規模大小,通常需要大量初期投資,對財務困難的非洲國家而言,要有足夠銀彈並不容易,因而仰賴外援。但中國投資者在監管審查、財務風險不斷增加上,對是否參與海外投資變得更加猶豫不決,更遑論目前中國在非洲發展的再生能源項目都是「小而美」,更是難以吸引資金投入。
陳芳建議,若要持續推動非洲的再生能源項目,政府、銀行和企業間的財務創新思維和合作,將不可或缺。而箇中關鍵,便是北京目前大力發展的「綠色債券」。她解釋,綠色債券為中國金融機構提供擴展綠色金融業務機會,並重塑中國在非洲的投資方式,使中國投資者更重視非洲低碳項目和再生能源解決方案。
然而,《紐約時報》去年底指出,中國境內總體債務已達到年度經濟產出的282%,綠色債券是否真能發揮這些效益,猶待時間驗證。
三成人口受汙水影響!歐盟研擬「水韌性戰略」
歐洲正面臨水安全危機!歐盟環境署(EEA)日前發布最新報告顯示,只有37%的歐洲湖泊和河流達到良好生態標準。換言之,超過2/3的水資源受到過量化學汙染影響。同時,歐洲地下水受到農藥、硝酸鹽汙染,也有將近1/4未能達到法定標準。歐盟的水問題,已經影響到20%歐盟領土、30%歐盟人口。
對此,環境團體呼籲歐盟確保《自然恢復法》(Nature Restoration Law)在內的法律得到執行。自然保護協會歐洲區生物多樣性負責人克洛普(Andras Krolopp)表示,恢復至少2萬5000公里遭汙染和阻塞的河流到自由流動狀態,不只是環境必要措施,更關乎生物多樣性和人類未來。
而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近期也任命環境事務主任羅斯沃爾(Jessica Roswall),請她完成已經延遲八個月的《歐盟水資源韌性戰略》。馮德萊恩表示,該戰略將解決歐盟用水效率、短缺、汙染等和水相關的風險問題,也會提升水產業的競爭力和創新優勢,發展清潔技術和循環經濟。
力拚2030減碳四成!拜登綠能新政「衝刺到終點」
距離美國總統大選剩下最後兩週,現任總統拜登正努力「衝刺到終點」,簽署數十億美元的清潔能源項目,以免對氣候變遷抱持質疑態度的川普當選後,推翻他在任內為美國綠能轉型所做的努力。
美國能源部長葛蘭霍姆(Jennifer Granholm )向美聯社表示,拜登的綠能激勵措施確實對美國人收入有顯著影響,大部份投資都流向每週工資、大學畢業率低於平均水準的地區,為這些區域的人們,特別是年輕人,提供未來機會。因此,她和她的團隊正努力推動綠能項目,並簽署合約,特別是隨著大選逼近,各種環保補助、批准的速度變得更快。
例如,今年夏天,環保署(EPA)從聯邦「綠色銀行」撥出200億美元用於清潔能源項目,像是住宅熱泵、電動車充電站、社區降溫中心。9月時,美國海洋能源管理局批准馬里蘭州海上風電項目,也會讓拜登政府達到2030年海上風電裝機容量30GW的一半。10月1日,該機構還批准紐澤西州的一個海上風電項目,使美國海上風電項目總數達到11個。
同樣也在10月,美國能源部宣布6個超過10 億美元項目,其中超過30億美元將投入電池製造,並向密西根州的一家核電廠提供15億美元貸款,以重啟營運。此外,10月上旬,拜登政府也設定十年期限,要求各城市把對人體造成健康危害的鉛水管換掉,並從環保署預算提撥26億美元,幫助社區遵守規定。
美聯社統計,拜登政府種種努力和投資,將使美國2030年時比現在減少四成碳排。因此,環保團體也呼籲,不管11月大選由誰勝出,都能推進目前的綠色新政,確保美國綠能轉型步調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