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9聯合國氣候峰會期間,《遠見ON AIR》特別推出每日影音特輯,由《遠見》社長楊瑪利與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共同主持,邀請專家深入解析會議即時亮點。本集節目特別邀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BCSD)秘書長莫冬立,以產業角度看COP29「氣候融資」對於低碳轉型影響與產業供應鏈衝擊。
本屆COP29被喻為「Finance COP」,聚焦在全球各國透過氣候融資來解決氣候災害的問題,特別是針對海島國家、經濟弱勢國家等。但是,眾多能夠推動氣候融資的大國領導人在今年卻紛紛缺席,尤其是歷屆幾乎不缺席的歐盟在今年不出席,美國、俄羅斯、中國等大國也僅派出代理人。在此狀況下,各國該如何投入氣候融資,全球目前需要多少資金來協助。
全球氣候融資估需3至5兆美元,公私部門齊力協助
COP29的核心議題是加速氣候融資,並設定「新的氣候融資集體量化目標(NCQG)」。美國財政部長葉倫也指出,全球低碳轉型每年需3兆美元資金。而BCG和匯豐銀行估算,要推動全球產業鏈的淨零轉型,每年實際需求達3至5兆美元。
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曾承諾,已開發國家每年向開發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氣候資金,協助其應對氣候變遷,但此承諾直到2022年才實現。然而,目前的氣候融資仍遠不足以支持淨零轉型。發展中國家期望COP29將此融資增至每年1兆美元。莫冬立指出,巨大的資金缺口雖仰賴政府財政支持,但難以完全填補,因此私人部門投資至關重要。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儘管今年許多經濟大國領袖缺席,難以實際談判與簽訂對擴大氣候融資承諾。但英國首相施凱爾在大會宣布,英國將提供116億英鎊資金,並承諾到2035年將溫室氣體排放減少81%,對此議題帶來一絲進展。
國家淨零轉型計畫,延伸全球供應鏈脈絡
聯合國發布的2023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再創新高,超過1.5°C升溫界線。對此,莫冬立強調,各國應迅速制定具體的減碳計畫,涵蓋短期目標和長期策略,以確保全球升溫控制在1.5°C內。
企業也需配合國家政策,制定減碳行動方案。全球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BCSD)發布的《淨零實踐指南(Net Zero Guidebook)》為企業提供了逐步的淨零路徑,涵蓋碳盤查、減碳目標設定等內容,並強調供應鏈合作,特別是對中小企業的技術支持與資金需求。目前該指南已推出中文版。
中小企業在全球碳排放中占有相當比例,但受限於資金和技術,往往難以達成減碳目標。莫冬立表示,大企業及政府應協助中小企業減碳,特別是在供應鏈中的範疇3排放。透過財務支持和技術協助,大企業能有效幫助供應鏈內的中小企業提升減碳效率,從而降低整體碳排放。
落實氣候問責制度,可提升減碳成效、促進氣候金融
氣候資金的成效取決於問責機制。在COP27會議上,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UNFCCC)執行秘書Simon Stiell強調,各國應加強透明度與問責制度,以確保氣候行動的落實。
不僅在國家層面落實,企業方面,莫冬立指出,氣候問責制度旨在透過透明的機制促進減碳成效。該制度要求企業在實施減碳行動時,公開其財務風險影響,並建立內部的問責系統,以強化行動的可持續性。
此外,IFRS近期發布的永續報導準則,進一步協助企業揭示永續議題對財務的影響,特別是在氣候風險方面。莫冬立建議企業將減碳目標納入管理層的績效考核,並分配部門負責相關職責,以推動低碳轉型並提升氣候韌性。
此問責機制不僅提高企業的透明度,也增強了金融機構對企業減碳行動的信心,促使資金更有效地支持氣候行動。
生態系統韌性望成COP30重點關注
COP29因缺乏主要領袖參與,被視為過渡年。台灣政府雖然在這次缺席COP29,但電子、電信和金融業界仍積極參與,為COP30預作準備。
另外,今年也有召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6屆締約國大會(CBD COP16)聚焦於自然共生,強調生態系統維護及碳匯功能,以提升氣候韌性。莫冬立指出,這可能會成為COP30重點之一,更是WBCSD持續倡導方向。
莫冬立最後強調,無論是對於國家還是企業提出淨零路徑,淨零應融入每個人生活,透過企業與國家合作推動供應鏈減碳,才能真正邁向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