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動車的普及速度有快有慢,科技先進的國家未必走得快、生產化石燃料的國家卻成為佼佼者,究竟是什麼因素,影響人們購買電動車的想法?
根據《彭博社》調查,2023年年底,電動車銷量占全年度新車銷量5%以上的國家達31個,電動車數量持續突破歷史新高,對於電動車產業是莫大喜訊。但是,象徵高科技的電動車產業,在技術先驅的國家如美國、日本與韓國,電動車占比卻有限。而電動車似乎也與疫情後的社會變遷有密切關係,如今全球邁向後疫情時代,這對電動車產業會是利多嗎?
從「電動車新車分群」看差異
依據《彭博社》彙整報告可見得,2023年第四季對電動車產業是非常豐碩的一年,全球登記銷量共達300萬輛車,《彭博社》持續追蹤的31個國家中,總計占了新購車輛市場的14.5%,按照統計報表,可以看出幾個電動車產業的銷售現況:
1.電動車銷售量占比前三名:中國(62%)、美國(10%)、德國(約5%)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2.電動車占新車銷售額度比例前三名:挪威(79.6%)、冰島(58.4%)、丹麥(44.9%),前三名國家新購電動車數量總和、約為電動車總銷售數之不到2%。
3.電動車銷售量占新車25%以上之國家,多半位於西歐與北歐;而在排行榜上剛追過5%、持續成長的國家,多半在歐洲的開發中國家(例如愛沙尼亞、保加利亞、義大利、希臘、匈牙利等),就新車統計數上,可以看到歐洲國家發展電動車的購入占比成長相對較快。
然而,一個全球化產業的發展,不是只有特定區域或是特定國家一直往前衝就能普及化,尤其歐洲國家在綠能產業中,一向較全球的發展速度為快。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新興科技產業常見的幾個國家,例如美國、韓國仍在新購車占比的後段班,而日本更是連新購車占比都不到5%,究竟這些國家發展電動車產業時遇上的瓶頸是什麼?
充電設施普及牛步,日韓電動車銷售遇瓶頸
一講到要「購入電動車」,人們第一個印象會是什麼?收入較高、汽車產業技術較先進、喜歡擁抱高科技等特性,這幾個條件日本都有,然而,2023年全年日本的電動車購入比率卻只有全部新購車輛的1.8%。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提過,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的汽車市場,電動車市場反應卻遠遠遜於其他汽車市場,除了日本早年大力投入氫燃料電池投資,讓國內最大汽車製造廠豐田一直對轉型政策持反對意見外,日本最大的問題是,電動車所需要的基礎充電設施部署速度非常牛步。
根據調查,日本目前僅有約3萬座充電站,大約每4000輛電動車才能配置1套充電設備,相較於美國每555輛電動車就能配置一套充電設備,充電設施普及程度相對低落,不僅讓使用者對於充電的焦慮感增加,也直接影響消費者對於電能焦慮的課題。
類似的問題也發生在韓國,韓國有接近三分之二的民眾居住在集合式公寓及大樓中,比例非常高,車輛只能停放在地下室停車場的民眾,對於充電設施的安全性顧慮成為電動車發展的最大阻力。2023年年底,韓國政府為了確保火災時的救災通道,要求地下二樓以下的空間不得設置充電樁,也讓電動車發展受到嚴重限制。
中國電動車大打價格戰,各國紛紛祭出高關稅應對
根據《報導者》引述德國智庫「汽車管理中心」(Center of Automotive Management)的研究,2023年全年賣出的電動車,中國比亞迪售出158萬輛,與電動車產業龍頭的特斯拉(Tesla)的181萬輛相去不遠;相較於2022年,比亞迪年成長率73%、特斯拉僅有38%,可見中國廠牌對於全球電動車市場的競爭,讓歐美國家感受到產業發展的壓力。
中國製電動車的低廉售價,主要來自供應鏈內多樣化的製造補貼,舉凡金融機構融資優惠、所得稅優惠、低於市價獲得的鋰礦或鋰電池、免除電池消費稅到直接無條件供應補助款,等於從鋰電池礦區、電動車製造,最終出口到歐美國家的整個運輸過程都在補貼範圍內。
中國電動車低廉的導入價格不僅造成市場失衡,更讓歐美國家車商與充電設施基礎建設速度大幅降低,迫使歐美國家加速對中國電動車實施較嚴苛的關稅限制,以保護發展速度相對較慢的自主電動車產業。
2023年起,各國紛紛對中國進口電動車祭出關稅保護政策,美國加徵100%、土耳其加徵40%、巴西則自2024年7月加徵18%,至2026年將提高到35%等,種種壓力也迫使歐盟在今年(2024年)7月起,對於比亞迪、吉利和上海汽車等中國電動車廠商,依據配合程度課予17~38%不等的暫時性關稅額。
近日更正式表決通過,將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長達五年、最高達35.3%的反補貼稅,若再加上歐盟對進口電動車的一般關稅10%,意味之後中國進口到歐洲的電動車,將被課徵最高45%的關稅。
影響消費者信心的,是價格還是其他因素?
根據《彭博社》報導,挪威在2024年8月的電動車銷售比例達到全球創紀錄的94%,遙遙領先歐盟其他國家。
雖然挪威是歐洲市場最重要的化石燃料供應國家之一,但透過對電動車的稅率補貼、停車與道路收費優惠、以及普及度更高的充電站數量(大約每100輛車就有一座充電站),再加上近年來電動車續航力的大幅度提升,與挪威整體公民意識對於環保議題的關注,使得電動車普及率快速提升。而2025年起,挪威更將全面禁售燃油車。
如果以「環境永續」為目標,挪威車輛高度電動化的比重,未必適用於全球其他國家。挪威的電力幾乎100%來自於再生能源(約10%風力及近90%水力,僅有不到2%是化石燃料), 因此車輛的高度電動化,對於整個國家實施淨零碳排效果十分顯著。
但是,並非擁有類似發電條件的國家,就能比照挪威的發展途徑,例如綠能發電比例很高的冰島(以地熱為主),目前也是電動車銷售高占比的佼佼者,但類似綠能條件的巴拉圭與哥斯大黎加(以水力為主),電動車連打入市場都相對辛苦。
綜觀來看,電動車要成為人類生活的主要選擇,除了車輛本身價格、租稅與使用費率的誘因之外,克服使用者對於電網的不安全感也是重要因素,電網的完善與否,會成為電動車能否快速成長的要件。不過在先進國家的帶領、以及電動車在續航力與可靠度都越來越成熟的趨勢上,未來十年電動車的發展,仍然相當值得期待。
延伸閱讀:鴻海電動車Model D、Model U新登場,市場競爭激烈下為何仍樂觀?
本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專欄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