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極地渦旋來襲,擔心嚴寒影響活動進行,美國新任總統川普第二次就職典禮移駕室內舉辦,這是40年來總統就職典禮在室內舉辦。為何會發生北極極地渦旋現象?與氣候變遷是否有關聯?
根據《BBC》報導說明,北極渦旋,又稱北極氣旋漩渦,是冬季在北極上方約16至48公里處形成的一圈強烈西風,圍繞著大片極冷空氣。
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的預測,川普20日就職典禮當天中午,華盛頓特區最高氣溫僅有約22°F(約-6°C),而最低氣溫則跌至6°F(約-14.44°C)。受極端低溫與冬季風暴影響,川普已在其創立的社交媒體平台 Truth Social 上宣布,將原定的就職演講等儀式移至國會大廈圓形大廳舉行。
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波極端低溫?除受西伯利亞冷氣團影響外,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北極渦旋的入侵。根據《美聯社》報導,這波寒流自16日晚上自洛磯山脈興起後,便一路向東延伸,波及佛羅里達半島和大西洋沿岸地區。紐約在短短24小時內迎來了高達6.25英尺(約1.9公尺)的厚雪。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何謂「北極渦旋」?
當漩渦穩定時,極地噴射氣流偏北,有助於把寒空氣封鎖在極區;但一旦失控,其波狀風場便可能將極地寒氣推向中緯度,進而引發嚴重寒潮。
「就像冰川上滑落下一大塊冰,隨著噴射氣流向南漂移!」AccuWeather氣象學家Brett Anderson形容此次及16日寒流認為,北極渦旋雖然不常影響中緯度,但其破裂時所帶來的氣候衝擊卻十分驚人。
氣候變遷增加北極渦旋強度?
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NOAA)大氣科學家、北極渦旋專家Amy Butler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氣候變遷是否會影響北極漩渦。未來數年北極漩渦究竟會增強還是減弱,預測變得相當困難,原因在於影響其強度的因素繁多。
「海冰是一項重要因素!」Amy Butler指出,部分模型顯示海冰融化可能會削弱北極渦旋;但另一方面,大氣高層變暖則可能使其增強。此外,區域性海面溫度的波動也可能帶來影響。
北極渦旋對亞洲是否影響?
「此次極寒空氣入侵堪稱近10至15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大氣環境研究機構(AER)冬季氣象專家 Judah Cohen 解釋,這波冷氣團正是從西伯利亞抽取冷空氣而來。當極地渦旋拉伸時,冷空氣便順著大氣環流從西伯利亞一路流向美國。
Judah Cohen 進一步強調,此現象不僅加劇了北美和歐洲的極端低溫,也在東亞部分地區引發明顯影響。亞熱帶波動反射使得冷空氣南下效果更為突出。根據模型預測,未來一到兩週內,北極渦旋仍將呈現拉長狀態,可能導致短暫且劇烈的天氣波動。
美國冬季風暴近年有何改變?
全球暖化也正改變美國冬季風暴的面貌。Brett Anderson表示,自1930 年代以來,多地官方降雪記錄顯示,除大湖區降雪有適度增長外,大部分區域降雪量均呈下降趨勢。
原因在於氣溫上升,使應該降雪的冬季,更多以降雨形式出現。從 1949 年到 2024 年,超過 80% 的氣象站觀測到降雪比例的下降,而自 1972 年以來,每年雪覆蓋面積平均萎縮約5,395平方公里。
此外,儘管北美的寒流事件變得較少且幅度減弱,但當寒流發生時,由於準備不足,其危險性反而增加。降水型態轉變也帶來意想不到的挑戰,Brett Anderson說明,部分地區可能出現更多冰凍或凍雨現象,而依賴積雪融水供水的地區,如美國西部,水資源可能因此受影響。
另一方面,大氣暖化使得每次冬季風暴擁有更多水分,即便冰點以下的天數減少,風暴也可能更猛烈,以極端降雨或混合型天氣形式出現。
Brett Anderson認為:「隨著海洋暖化及氣候持續變遷,長期趨勢顯示極端寒潮將愈加罕見,但氣候變異性卻可能加劇,這些變化無疑凸顯出全球暖化對冬季氣候的重大影響。」
誰是上次在室內舉行就職典禮的總統?
川普第二次總統就職典禮是40年以來首次在室內舉辦,上次舉辦是1985年時任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第二任總統就職典禮。當時最高溫是僅華氏17°F(約-8.33°C),最低溫則達到-20°F(約-28.89°C),也因遭遇酷寒氣溫影響改在室內舉辦。
根據《美聯社》記者搜集在加州的雷根總統圖書館資料顯示,當時經過高層醫療及軍事專家諮詢,認為戶外慶祝活動會對部分參與者健康產生極大風險,可能導致嚴重凍傷甚至更危險的情況。
時任白宮新聞秘書Larry Speakes強調,雷根雖近74歲但其健康狀況並無顧慮,主要的考量是數千名遊行參與者在嚴寒條件下可能長時間暴露,對安全構成挑戰。
川普今年6月已滿78歲,比當時雷根總統就職年紀還高,將成為歷史上最年長就任總統的人。而在川普宣誓就職時,82歲的拜登總統也親自出席了現場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