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SDGs實踐

ESG國際快訊》曾公開飲用水力壓裂液的他,出任美國能源部長

美國參議院在2月3日通過由自由能源(Liberty Energy)執行長萊特(Chris Wright)出任能源部長。X by @nicksortor

|

▋曾公開飲用水力壓裂液的他,出任美國能源部長
▋中國電力需求暴增,引發氣候大難題
▋氣候暖化催生鼠患,這三地最嚴峻
▋印度復育老虎成功,數量十年翻倍
▋素食風席捲日本,植物性食品市場五年成長三倍

曾公開飲用水力壓裂液的他,出任美國能源部長

美國參議院在2月3日以59票支持、39票反對,通過自由能源(Liberty Energy)執行長萊特(Chris Wright)出任能源部長。現年60歲的萊特,在去年自由能源的報告中表示,相信人為因素導致的氣候變遷真實存在,但其危害「遙遠且不確定」,政府由上而下管制註定失敗,並把民主黨政府為全球暖化所做的努力,比喻為「蘇聯式共產主義」。

萊特是沒有從政經驗的素人,但長期主張增加化石燃料生產,才能幫助貧窮人口脫貧。2019年,他在媒體面前飲用水力壓裂法開採石油時所使用的「壓裂液」,以證明該液體無害。這種液體注入鑽孔後,會讓岩層產生裂縫,以利天然氣、石油容易通過。

美國能源部負責美國能源外交、管理戰略儲備,並營運用來推進能源技術的補助金和貸款計劃,也管理美國核武設備、核能廢料管理,以及17個實驗室。由大力鼓吹化石燃料生產,對氣候變遷抱持質疑態度的萊特取代拜登政府支持電動車、地熱、風能、太陽能的葛蘭霍姆(Jennifer Granholm),顯示美國的能源政策將出現大翻轉。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中國電力需求暴增,引發氣候大難題

中國是全球最大碳排國,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具有舉足輕重影響力,近年來大幅採用清潔能源,使各界對其在2030年以前達到碳排峰值並開始減排抱有希望。但目前此目標尚未實現,主因是中國能源需求正以前所未見速度成長,導致煤炭消耗持續增加。

彭博社分析,去年中國用電量成長6.8%,超過整體經濟成長率,創下15年來最高差距。隨著中國面臨經濟放緩、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貿易緊張局勢加劇,未來電力需求的成長,仍是中國實現減碳目標的一大變數。

已故的中國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表示,電力消耗量、鐵路貨運量、銀行貸款額比官方國內生產總額(GDP)數據更能準確反映經濟情況。然而,新冠疫情結束後,北京當局依靠製造業帶動經濟復甦,導致電力消耗在過去五年中,有三年超過GDP成長率。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更預測,2025年全國用電量將成長6%。

電力需求的成長,正在阻礙中國電力部門的減碳努力。即便中國新設大量風電、太陽能發電設施,但仍無法滿足去年暴增的電力需求,迫使燃煤電廠增加1.5%的發電量,才能填補供應缺口。

圖/由於中國去年電力需求暴增,使燃煤電廠增加1.5%發電量。示意圖。pexels by SHOX art

工業部門是中國電力需求成長的最大推力,約佔整體用電量的2/3。雖然房地產市場崩潰,導致鋼鐵和水泥產量下滑,但去年銅、鋁、石化產品等材料產量創下歷史新高,消耗能源也隨之增加。

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策略,帶動生物製藥、航空航太、太陽能電池、電動車行業擴張,使中國經濟的電氣化程度愈來愈高,許多工廠和家庭已經用電力、更清潔的天然氣取代燃煤鍋爐。此外,AI技術的崛起,也擴大中國電力需求。高盛報告指出,中國數據中心電力消耗佔比將從2023年的1.6%提升到2030年的5%,使夏季用電負擔更嚴峻。

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糜偉(Lauri Myllyvirta)觀察,隨著中國政府準備在今年推出財政刺激措施,以及必須應對美國擴大關稅,中國經濟前景與減碳路徑,依然充滿變數。

氣候暖化催生鼠患,這三地最嚴峻

近年來,世界各大城市鼠患頻傳。一項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研究,透過分析民眾對老鼠的投訴,歸納出全球11個鼠患激增的主要城市。歐洲最嚴重的城市是阿姆斯特丹,美國則以華盛頓、舊金山為最大宗。研究團隊表示,超過四成的鼠患成長趨勢,與氣溫上升有關,也和燃燒煤炭、石油與天然氣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密切相關。

本研究主要作者、美國里奇蒙大學(University of Richmond)生物學家理查森(Jonathan Richardson)指出,鼠患激增的城市,多半氣候變遷最明顯,可能與老鼠對寒冷天氣的生理適應能力較弱有關。「如果冬天開始更晚,春天又提前到來,代表老鼠會有額外時間在地面上覓食、攝取更多食物,甚至多繁殖幾次,這是加速鼠群增長的完美配方,」他解釋。

圖/鼠患激增的國家,多半與氣候變遷有所影響。示意圖。X by @ajplus

《歐洲新聞》建議,可從紐奧良、路易維爾、東京這三個鼠患呈現下降趨勢的城市找到有效的防鼠策略,重點不在使用毒餌、捕鼠器,而是預防。理查森舉紐奧良為例,該市積極走入社區、舉辦工作坊、宣導活動,向居民解釋如何讓居家更不容易吸引老鼠。換言之,人類最終仍需學會在都市環境中學會與野生動物共存,即便是老鼠亦然。

印度復育老虎成功,數量十年翻倍

老虎可說是印度「國獸」,但自2000年代初期開始,專家警告印度老虎很快會絕種。然而,讓人意外的是,2010年印度只有1706隻老虎,到了2022年,卻成長到3682隻,使印度成為全球75%的老虎棲息地。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一般看法是,高人口密度會阻礙老虎數量增加。」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的一份研究主要作者,印度國家科學研究院(Indian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高級科學家賈拉(Yadvendradev Jhala)指出,研究顯示,真正影響保育成效的不是人口密度,而是人們的態度。

社區的支持也是印度老虎數量成長的一大推力。事實上,在遠離國家公園、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地區,老虎已消失殆盡,加上城市化、人類對森林資源使用增加,以及武裝衝突頻率上升等因素,使某些地區老虎數量下降,「但若有了社區支持、參與、共享保育帶來的利益,保育工作在印度才能實現,」賈拉強調。

圖/印度擁有健全的法規保障與社區支持,成功復育老虎。示意圖。unsplash by A G

印度另一個能成功復育老虎的因素,是來自於健全的法規框架,包括《野生動物保護法》(Wildlife Protection Act)、《森林保育法》(Forest Conservation Act)、《國家老虎保育局》(Nation Tiger Conservation Authority)。這些法律確保以科學為基礎的保育計劃、棲息地保護得以順利進行,政府也能嚴格執行反盜獵法規。

未參與該研究的生物學家切勒姆(Ravi Chellam)分析,儘管老虎復育成效令人振奮,但保育行動應擴展到其他瀕危物種,以維護整體生態系統平衡。目前包括印度大鴇(Great Indian Bustard)、獰貓(Caracal),都處在絕種邊緣,「但這些物種並未獲得足夠關注。」

素食風席捲日本,植物性食品市場五年成長三倍

日本飲食文化豐富多樣,但依然高度仰賴動物性食品,特別是柴魚熬製的高湯,更是不少料理不可或缺的靈魂。因此,在東京、大阪、京都等大城市以外,要找到純素飲食似乎很難。

然而,情況正在改變。《日本時報》(Japan Times)指出,為了迎接2020東京奧運,日本政府曾鼓勵大城市餐廳提供純素選擇,並支持新創素食企業,近期則因日本承諾2030年碳排減半,政府開始和純素飲食倡議者合作,並向植物性蛋白質企業提供補助。

儘管日本仍是全球第11大牛肉消費國,但在政府一系列政策帶動下,植物性食品市場正在擴張。2015到2020年間,日本植物性食品市場規模成長三倍,而農林水產省預估,到2030年時將再翻倍。

圖/日本政府的政策推動下,使植物性食品市場逐漸擴張。示意圖。freepik by pvproductions

地方政府也開始動起來。京都市政府近年就和地方純素飲食團體「京都蔬食」(Kyoto Vegan)合作推廣素食。該組織創辦人玉木千佐代表示,2020年以後,京都市政府主動找上她。作為Do You Kyoto 2050計劃的一部份,京都市希望在2050年以前達成碳中和目標,官方也將純素飲食列為減碳最有效的11項措施之一,排名僅次於擴大電動車使用。

《日本時報》研判,儘管日本社會仍存在純素飲食挑戰,但隨著環保、動物權益意識提升,加上政府、企業、觀光產業支持,未來可能會有更多人願意嘗試植物性飲食。

延伸閱讀:川普再度退出巴黎協定,還翻轉了哪些氣候政策?衝擊一次看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