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六大銀行退出「淨零銀行聯盟」。圖為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大樓。X by @ProspectRidgeBC
▋美加11家主要銀行集團退出淨零聯盟,其餘成員為何不緊張?
▋九成國家未交最新減碳承諾目標,美國、中國、印度在列
▋氫能取暖在英國走入尋常百姓家,為何學者多半不看好?
▋五年內AI會凌駕人類智慧?巴黎AI行動峰會找對策
▋日本遭遇數年來最強寒流,各地被厚雪覆蓋
美加11家主要銀行集團退出淨零聯盟,其餘成員為何不緊張?
川普勝選美國總統後,美國六大銀行集團分別在去年12月、今年1月宣布退出「淨零銀行聯盟」,包括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花旗集團(Citigroup)、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富國(Wells Fargo)。到了1月底,這股退出「淨零銀行聯盟」的風潮延燒到加拿大,該國五大銀行也退出此聯盟。
即便仍有135家金融機構,包括主要歐洲銀行還留在「淨零銀行聯盟」,但該聯盟未來發展方向並不明朗。成立於2021年的「淨零銀行聯盟」,目標是讓銀行會員的貸款、投資和資本市場活動,能和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淨零的目標保持一致。弔詭的是,此次退出的美國主要銀行之一花旗集團,正是此聯盟的創始成員。
關注綠色金融的國際環保組織Reclaim Finance高級分析師麥卡利(Paddy McCully)表示,川普主義的擴散已成事實,敵對的政治環境特別影響美國企業,使其必須退出聯盟,而在美國市場擁有廣泛業務的加拿大銀行,同樣受到影響。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然而,除了川普主義以外,《歐洲新聞》(Euro News)也指出,這些主要銀行一直都對具體的氣候行動抱持拖延態度。根據《銀行氣候混亂報告》(Banking on Climate Change),銀行配套政策嚴重不足,難以實現2050年淨零目標,而且在《巴黎協定》簽署後的化石燃料融資排名,美加十大銀行中有九家名列前21名。換言之,這些銀行的退出,並未改變銀行氣候「缺乏承諾」的現況。
這種不願意承諾、採取行動的態度,長期以來阻礙聯盟內更積極的成員。像是位在荷蘭的道德銀行(Triodos)就認為,美國銀行的退出,反而為其他剩餘成員提供更大行動空間。
九成國家未交最新減碳承諾目標,美國、中國、印度在列
《巴黎協定》規定,各國每五年需更新「國家自訂貢獻」(NDC)展現減碳承諾。但今年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設定的2月10日截止日已過,全球近200個締約國中,仍有187國未提交最新的NDC 3.0。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執行秘書斯蒂爾(Simon Stiell)表示,NDC 3.0是各政府本世紀最重要政策文件之一,它們的質量應該是首要考量,花更多時間確保品質有其必要。目前已提交NDC 3.0的國家包括聯合國第30屆氣候峰會(COP30)主辦國巴西、COP28主辦國阿聯酋、英國等。
至於美國,雖然關切氣候變遷的前總統拜登在卸任前提交一份NDC,但在川普執政下,該計畫基本上只具有象徵意涵。曾在柯林頓政府擔任氣候顧問的布萊索(Paul Bledsoe)警告,川普重返白宮不只會導致美國減弱氣候方面的積極投入,還可能讓中國、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等主要排放國減少壓力,提交比民主黨執政時更消極的NDC。

《衛報》(The Guardian)認為,全球最大排放國中國的態度至關重要。即便中國近年來斥鉅資投入再生能源,連續兩年創下新增清潔能源容量紀錄,但碳排放卻仍在上升。專家評估,中國若要符合全球減碳計畫步調,必須在今年達到碳排峰值,並在2035年以前減少約1/3。
另一碳排大國印度,太陽能、風能產業蓬勃發展,但總理莫迪仍大力支持發展煤炭。《衛報》研判,印度可能會選擇以「碳排強度」,也就是碳排放相對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來制定目標,而非設定絕對減碳數值。
觀察目前情勢,各國最終提交的NDC可能難以實現控制升溫在1.5˚C內的目標,但專家認為,這些NDC仍可進一步修訂、協商,關鍵在各國是否願意真正面對問題,加速推展氣候行動。
氫能取暖在英國走入尋常百姓家,為何學者多半不看好?
英國第一個社區規模的氫能住宅正式啟用,未來幾個月內可能會擴展到300戶家庭。這些住宅展示氫能如何用在供暖、烹飪。《歐洲新聞》(Euro News)解釋,取暖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占英國總碳排22%,而氫能被視為減少此領域碳排的重要技術。
要轉換氫能供應,必須先更換家用設備,包括爐具和鍋爐。家電大廠博世(Bosch)就推出首款氫能爐灶,特點是「無形火焰」,並將在此計畫的住宅中進行測試。對住戶而言,氫能住宅與一般住宅幾乎無異,設備運作方式相同,主要變化發生在供應端。因此,氫能住宅被視為減少家庭碳排最不具侵入式的方式之一。
但氫能可以降低暖氣費用嗎?目前各界研究均不看好。《歐洲新聞》指出,早在三年前,就有研究警告不要過度估計氫能在住宅領域的效益。學者羅森諾(Jan Rosenow)表示,所有獨立研究的結論都一致,用氫能取暖的效率遠低於熱泵、區域供暖和太陽能熱水系統,而且成本更高。

「在住宅燃燒氫氣不僅存在健康與安全風險,還會延緩電氣化過程,導致燃氣取暖的使用時間延長。」另一位學者瑪泰(Suzanne Mattel)表示,計畫把氫能用在住宅忽略氫能市場競爭與基礎設施建設的挑戰。
即便歐洲的氫能目標雄心勃勃,但若要真正發揮作用,還需克服完整技術挑戰,並大幅提高綠氫產量。
五年內AI會凌駕人類智慧?巴黎AI行動峰會找對策
隨著AI主導人類科技、經濟、社會力量漸深,「AI行動峰會」(AI Action Summit)日前在法國巴黎登場,由法國總統馬克宏、印度總理莫迪共同主持,美國副總統凡斯(J.D. Vance)、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國清、科技企業高管與專家也參與討論AI對環境和社會不平等的衝擊。
法國AI特使布弗洛(Anne Bouverot)在巴黎市中心的大皇宮(Grand Palais)發表開幕演講時指出,AI可以減緩氣候變遷,但它目前的發展軌跡並不符合永續精神,本次會議將討論如何永續發展AI。
特別是自2023年以來,AI發展速度變快,「推理模型」(reasoning models)進一步提升AI能力,而中國深度求索(DeepSeek)近期發布一款開源推理模型,加劇美國和中國在AI領域的競爭。
Google AI負責人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認為,科技產業可能在五年內實現AGI,也就是誕生在幾乎所有任務上,都能和人類匹敵或超越人類的系統,「社會必須為此做好準備,以及這帶來的影響。」

日本遭遇數年來最強寒流,各地被厚雪覆蓋
受到日本氣象廳形容「數年來最強寒流」影響,日本多地發生強降雪,以北海道、東北地區影響最為嚴重。日本國內多家航空公司被迫取消這兩地與東京間的往返航班。多地大雪造成道路封閉,政府敦促在雪地中駕車的駕駛,必須安裝雪胎,才能確保行車安全。
另外,《共同社》也指出,中部地區部份地區列車服務也遭取消。當地岐阜縣白川町在短短48小時內累積降雪量達129公分,創下歷史新高。而新潟縣上越市、北海道本別町的積雪深度也接近一公尺。
然而,嚴寒天氣卻反為札幌雪祭創造極佳舉辦條件。今年1月份,日本天氣異常溫暖,曾令札幌雪祭主辦單位感到焦慮,當地居民開始製作雕塑時,札幌市區內的道路上幾乎沒有積雪,迫使主辦單位從鄰近城鎮調運2500輛10噸卡車的雪來應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包括棒球明星大谷翔平和愛犬Dekopin,還有12公尺高的北海道舊道廳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