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宣布延緩關稅後,又接著宣布取消水壓上限標準。示意圖。X by @WhiteHouse
全球各國正陷入川普高關稅風暴之際,川普卻抱怨「水壓太小」!他簽署行政命令,取消歐巴馬與拜登時代水壓標準「讓淋浴再次偉大!」。但看似玩笑的命令,卻標誌著美國環保政策轉向,甚至減碳進程倒退?
在全球各國被川普關稅政策搞得措手不及之際,川普在9日竟然發布白宮新聞稿抱怨「水壓太小」,令他「完美的頭髮」難以打理,簽署行政命令,終結歐巴馬與拜登政府時代對洗澡水壓的限制,讓每分鐘噴水量可超過 2.5 加侖。
早在川普上一個任期時便已經對水壓限制產生不滿,如今重返總統寶座,他終於如願以償,大刀闊斧刪除聯邦規範,強調「不需要這種愚蠢的限制」,並形容拜登的環保規定是「意識形態驅動的錯誤政策」,並抨擊先前「13,000字定義淋浴噴頭」的規定過於繁瑣,直言「這些限制讓美國人民洗澡像灌溉草坪一樣困難」。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關閉清潔能源辦公室,讓美國人淋浴自由
但這表面看起來是鬧脾氣的行政命令,實際上隱含川普對於能源與環保政策的態度。拜登時期所推動的節能家電標準,不斷強調減少能源浪費、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然而,川普卻主張「讓美國人自由選擇」,認為這類節能規範只是對市場的干預而已。
這場所謂的「淋浴自由」行動不僅針對的是洗澡水壓強,更蔓延至對洗衣機、熱水器等其他家電效率限制的批評,進而被他視為「扼殺經濟活力」的象徵,彰顯其一貫輕視環保措施的立場。
更甚者,《彭博社》近期報導揭露,美國能源部正計劃關閉「清潔能源示範辦公室」,並削減約90億美元的撥款,這筆資金原本是專門用於碳捕捉、太陽能與氫能等項目。
能源部的計劃還包括將員工數量從原有的250人縮減至僅剩35人,而其中約100億美元的項目(包括30億美元氫能中心)也將移交給其他部門負責管理。

大規模削減資助,清潔能源夢遭重挫
這項縮減計畫導致加州、太平洋西北、中大西洋地區及中西部的氫能中心面臨被取消的風險,僅德州、阿帕拉契亞地區,以及明尼蘇達、北達科他與南達科他的氫能中心獲得保留。
在資金補助遭撤銷後,許多潔淨能源相關企業也受到嚴重衝擊,包括 Smartville 和 ReJoule 等初創公司,原本仰賴政府資金推動電動車電池回收技術的研發,如今恐面臨資金斷鏈,甚至出現裁員危機。此外,NextEra 和 Westinghouse 等大型企業的電池儲能項目也難以倖免,同樣受到波及。
更令人擔憂的是,許多專案正處於初期鑽探或施工階段,若此時資金中斷,將對新興減碳技術造成致命打擊。相對地,35億美元用於先進核反應爐開發,19 億美元用於工業示範計畫的經費會保留下來。
根據《彭博社》指出,這波預算削減將對美國的能源創新發展帶來深遠影響。像碳捕捉、儲能等關鍵減碳技術仍未實現商業化,私部門投資意願低落,嚴重依賴政府資助。若失去這筆關鍵資金,相關技術恐遭腰斬,全球減碳進程也將因此受到拖累。
急啟「能源優先」,拜登綠能政策成沉重負擔
川普上任後即對於拜登政府環保政策方向急轉彎,快速重啟「能源優先」政策,他認為綠能政策是「不必要的經濟負擔」,並抨擊拜登時代過度的環保措施限制了市場自由,壓抑企業成長動能。
不僅首日即簽署行政命令,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聲稱要「讓美國能源再次偉大」,強調發展石油、天然氣是經濟復甦關鍵,直接抹滅拜登政府積極朝向減碳方向。
同時取消了拜登政府推動的 2030 年新車銷售 50% 為電動車目標,並考慮撤銷每輛電動車最高 7,500 美元的稅收優惠。電動車製造商面臨政策反轉壓力,市場成長預期頓時降溫。

美國經濟至上,全球恐環保讓路
從這次「關稅之亂」可以看出,川普上任後不斷強調「經濟利益優先」,他希望透過對外施加高關稅壁壘政策,推動「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理念。然而,在氣候政策方面,他卻採取了一種務實甚至消極的態度。
事實上,川普的能源政策調整並非僅針對環保技術提出質疑,而是一種全面性的價值觀選擇。即便歐盟即將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以及全球各國逐步加嚴減碳規範,川普在宣布退出《巴黎協定》時,依然明確表示:「美國應該先考慮就業,而非空洞的氣候承諾。」
甚至為了加速美國化石燃料產業的擴張,川普政府不僅解除對液化天然氣(LNG)出口設施的限制,還重新開放北極野生動物保護區供鑽探使用。根據美國能源部的評估,約有14座LNG出口終端有望獲得批准。
更在本月8日簽署一項行政命令,命令聯邦政府禁止州級政策中限制化石燃料使用或推動環保管制。該命令《保護美國能源免受州政府干預》批評此類州法「負擔沉重、出於意識形態」且違憲,認為它們將少數州的監管偏好強加於所有州。川普在命令中還強調:「美國民眾應有權選擇取暖方式、加油並享有免於高能源費用,導致生活品質下降的安心環境。」

美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國,這一政策轉向對全球減碳努力將產生嚴重衝擊。拜登時代積極主導多邊氣候行動,推動潔淨能源投資與國際合作,但如今美國急轉直下,不僅可能拉慢全球能源轉型的步伐,也將削弱其對其他國家的政策示範效果。
特別是亞洲市場對美國液化天然氣需求高漲,若美方全面解禁 LNG 出口,將使得亞洲進一步依賴化石燃料,全球能源結構「綠轉黑」風險升高。
川普能源抉擇:代價與代數
川普推動的「去綠化」政策步步為營,無疑對「經濟成長與環保兼顧」的理念構成了直接挑戰。短期內,美國能源成本或許會降低,經濟數據有望回暖;但從中長期來看,全球的減碳進程勢必延後,極端氣候和環境風險也將隨之加劇。
隨著川普重新執政,國際社會必須重新評估應對策略。無論是企業規劃、政策協作或是民間倡議,都將不得不調整以適應這條以「經濟優先」為核心的新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