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關稅震撼彈所掀起的巨浪打向能源產業,使油價、美國石油巨頭股價大跌。示意圖。freepik by vwalakte
川普關稅震撼彈所掀起的巨浪,也打向能源產業,不僅油價、美國石油巨頭股價大跌,也可能讓美國發展再生能源時,再也找不到便宜材料。但在此趨勢下,有個國家可望逆勢填補市場空缺。它是哪一個國家?
4月3日,就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全球各大經濟體課徵關稅的「解放日」隔天,在石油、天然氣、精煉產品免於新關稅之下,由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另外11個產油國所組成的OPEC+,意外宣布增加石油產量,使得油價大跌逾6%,創三年以來最大跌幅。
油價創三年最大跌幅,連美國能源部長創立企業也遭重擊
KPMG美國能源部門負責人吉爾迪亞(Angie Gildea)分析,經濟與石油需求息息相關,市場仍在消化川普關稅震撼彈,但石油產量逆勢增加,加上全球經濟前景疲軟,對油價造成下跌壓力,「可能標示一個動盪市場的新篇章。」
甚至連美國能源部長萊特(Chris Wright)創立的自由能源(Liberty Energy),也面臨沉重賣壓,從4月3日到5日,短短48小時股價就蒸發超過三成。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歐盟、中國恐課報復性關稅,不利美國石油出口
美國媒體CNBC分析,全球能源股已成川普關稅政策引發全球大亂的新焦點。市場對可能全面爆發的貿易戰感到擔憂,美國各大主要石油生產商股價同樣遭到重創,如康菲石油暴跌逾10%,而埃克森美孚、雪佛龍、西方石油跌幅則超過6%。
為何美國石油股對川普掀起的關稅波瀾反應如此劇烈?《紐約時報》指出,過去十年來,美國的石油、天然氣出口大幅成長,但歐洲、亞洲買家正試圖減少對化石燃料依賴,以履行減碳承諾,而在川普掀起關稅戰後,中國、歐盟對美國化石燃料徵收報復性關稅可能性節節升高,勢必打擊美國石油出口。

美國清潔能源基礎材料,來自關稅最高的中國、東南亞
但美國的清潔能源也不會因此而受惠。《紐約時報》分析,美國風力發電機中的鋼鐵,到電動車的電池,許多基礎材料來自歐盟、中國和東南亞,而這些地區部份關稅稅率卻是最高的。
美國清潔能源協會(American Clean Power Association)貿易和國際競爭力副總裁西雅拉(Vanessa Sciarra)表示,川普的關稅政策,正透過切斷供應鏈,危及美國人獲得可負擔、可靠能源的機會。
尤其是在中國大規模生產廉價太陽能板、風力發電機、鋰離子電池能力增強之下,過去美國必須從中國企業東南亞生產基地進口零組件,如今這些基地的關稅優勢不再,供應鏈必然再次移轉。
印度可望取代中國、東南亞,成美國清潔能源材料供應國
不少分析師指出,印度很有可能是川普關稅戰的相對受益者。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貿易與供應鏈負責人瓦尼厄—瓊斯(Antoine Vagneur-Jones)表示,印度正加速擴大本國太陽能、電池製造,而且遭美國課徵的關稅,比中國、東南亞主要清潔技術生產國稅率更低。
而在美國對中國課徵54%鉅額關稅下,亞洲學會政策研究所中國氣候中心(China Climate Hub)主任李碩認為,「除非想燒錢,否則實在看不出為何中國清潔技術公司會進一步在美國市場投資。」

中國可能轉往巴西、巴基斯坦,不再留戀美國市場
反之,這些公司的「新應許之地」,很有可能是巴基斯坦、巴西等新興市場。彭博新能源財經指出,2022年,中國把65%的風力發電機出口到高收入國家,但到了2024年,卻有60%風力發電機輸出到低收入、中等收入國家。北京也打算在奈及利亞、印尼分別建設太陽能面板、電動車組裝廠。
《紐約時報》分析,關稅理論上可促使更多美國國內清潔能源製造業發展,但在川普上台後,前總統拜登時期的補助是否遭廢除或部份取消,目前情況仍不明朗。
專家表示,就算把時間拉長來看,把再生能源供應鏈遷移到美國本土,似乎也難以實現,特別是在川普凍結再生能源聯邦投資的情況下,製造商需要冒險,把從鋼鐵製造、礦物加工、組裝線供應鏈一一搬遷回本土,才符合成本效益。
在這一天來臨以前,比起中國、東南亞更具關稅優勢的印度,很可能就是這一波全球再生能源洗牌的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