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阪世博如期於4/13開始。示意圖。X by @expo_museum
大阪世博近期順利開幕,不過在開幕前,許多問題卻連環爆。不僅搞笑藝人組合Downtown請辭活動宣傳大使,試營運期間,施工區又再度傳出沼氣超標!此外,四間飛行車營運商之一,由日本航空出資的Soracle,因研發速度不如預期,宣布放棄在展期間示範飛行。而令外界最擔憂的工程進度緩慢,目前似乎仍未見解決,僅四成海外展館參與試營運。預售票不如預期,連大阪居民參觀意願也下降,這屆大阪世博的氣氛為何如此冷清?
大阪世博開幕前,於4月4日至6日展開試營運,為期三天,共邀請九萬名大阪市民提前開箱,一同檢驗世博可改進之處,也期待為即將登場的開幕炒熱氣氛。
然而,試營運式並非一帆風順。日本媒體報導,參觀民眾指出「超過一半的海外場館並未開放」,而原本強調「不需排隊」的入場安檢也大排長龍,4月6日當天,施工區甚至再傳沼氣濃度超標!
海外館六成未參加試營運,再傳沼氣超標!
2025年初以來,大阪世博因工程進度緩慢,持續受到各方關注。其中,又以其他國家負責建造的海外館,完工進度不到一半。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日本時事通信社(Jiji Press)指出,由其他國家建造、設展的「海外館」,截至4月5日,42座場館中僅17座宣布參加試營運,其餘場館優先考慮展覽趕工、培訓員工的工作,也就是說,當前海外館的完工率約僅40%。
不僅如此,大阪世博原先強調「不需排隊」,試營運期間,安檢隊伍卻大排長龍,民眾甚至表示,當日光是排隊進場就花了一個多小時。而事前預約制的資訊似乎也說明不清,民眾反映看到許多長者求助導覽人員。
更誇張的是,《朝日新聞》指出,試營運最後一天再度發生沼氣濃度超標。4月6日下午4時左右,會場西北側「綠色世界」施工區偵測到能引發爆炸的甲烷濃度,主辦方採取緊急措施,限制人員進入,並進行通風作業,約一小時後濃度恢復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會場所在地人工島夢洲,由填海造陸而來,部分區域由廢棄物填埋,過往便曾傳出沼氣超標問題。 2024年3月,同一區域曾因施工火花引燃沼氣,造成火災爆炸意外,主辦方事後已增設通風設備及偵測器等安全措施。針對這次超標事件,營運單位「日本國際博覽會協會」(以下簡稱「萬博協會」)也表示將擴大監測,增加至每日三次,檢測點也從原先的兩處增加至七處。

亮點「飛行車」又有變數!日航最後一刻放棄
作為大阪世博亮點之一的「飛行車」,沒想到,開幕之前又出現新的變數。《NHK》指出,由日本航空、住友商事合資成立的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企業Soracle,因研發進度落後,已正式放棄在世博會期間的飛行示範計畫,將改為在會場展示模型。
不僅原先規劃參與飛行展示的四組企業縮減為三組,飛行展示時間也將限縮,展期間只有限定期間才可觀賞。目前各飛行車企業安排時間不同,預計在開幕初期、黃金週等重要假日將示範飛行,有待官網公布進一步資訊。
此前,日航、ANA全日空、丸紅、SkyDrive四個合資企業,原先計畫在大阪世博上,展開日本國內首次飛行車的載人商業飛行,並作為會場與大阪市中心的運輸接駁工具。日航、ANA控股和丸紅與美國、英國和德國的飛行車企業合作,而SkyDrive則是來自愛知縣的新創,從出資到研發皆由本土企業負責。然而,由於各運營商無法如期取得機體安全認證(形式證明),原訂的商業飛行已改為由駕駛員駕駛、不載乘客的「示範飛行」。
「雖然部分運營商未能進行飛行示範,令人感到遺憾,但我們仍希望,世博能讓參觀者體驗到飛行車帶來的未來社會樣貌。」萬博協會表示。
活動宣傳大使請辭,預售券僅達標六成!
更糟的是,世博宣傳大使——搞笑藝人組合Downtown的濱田雅功因身體不適,宣布長期休養,搭檔松本人誌也因醜聞處於暫停活動的狀態,世博失去重要的「吸睛」人物。
門票銷售也不樂觀,此屆大阪世博的售票目標為標2300萬張,其中,開幕前預售票目標為1400萬張。然而,截至4月2日,實際售出票數約870萬張,達成率僅62%。時事通信社報導,2月底以來,每週銷售量都比前一週增加10萬張以上,若加上校外教學和團體旅遊的預約後,預計銷售數可突破1000萬張。
為了提振門票銷售,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和關西經濟聯合會會長、主辦單位推銷門票的部門委員長松本正義,於2月5日在首相官邸與石破茂會談,一改原先的預約入場制,同意開幕後,將販賣當天購買、可立即入場的「當日入場券」為目標。
一反1970年大阪首度舉辦世博的盛大喧嘩,2025年的氣氛略顯冷清。產經新聞社與FNN於3月22、23日進行的聯合民調顯示,「完全不想去」大阪世博的受訪者占比達44.2%,「不太想去」的比率為23.8%,合計約達七成。
另一份2021至2024年底,大阪府調查也顯示類似結果。該調查詢問受訪者對大阪世博的參觀意願,樣本數為4000名大阪府居民、2000名其他地區民眾。沒想到,有意願參觀的比例,自2021年的51.9%逐年下降,2022年為41.2%,2023年跌至33.8%,2024年回升至34.9%,但距離2025年原訂目標55%,明顯不太樂觀。

即使是在主辦地大阪府,最新調查顯示,有意願參觀的比例也僅有39.6%,較2023年增加2.7個百分點;而大阪府外僅有25.6%,甚至較去年下滑2%。
值得關注的是,受訪民眾對大阪世博的認知度達94.7%,創下歷年新高。為何這一屆的大阪世博,對日本民眾的吸引力大幅下降?
為何這屆大阪世博有點冷?
為釐清原因,《共同通信社》訪問大阪府居民。「我沒有打算去世博會。首先,我不太清楚展出內容;其次,就算是早鳥單日票也要6700日元(約新台幣1500元),太貴了。」一名正在心齋橋商店街購物的的20多歲上班族,一針見血指出世博會CP值不高的痛點。
「聽說場內飲食也很貴,一碗烏龍麵要3000日元。與其這樣,還不如用關西居民折扣去環球影城,只要7000日元就能玩得很開心。」她補充,這不只是個人想法,身邊朋友也都認為,車程僅十多分鐘的環球影城更有吸引力。
另一方面,也有人提出對門票銷售模式,並不符合大阪人性格的觀點。雖說2月初已通過發售當日票的制度,但最初採取預售票的模式,似乎已影響到大阪人的期待值。從棒球球迷到大阪的計程車司機,都認為預售票制度不僅洩漏個資,對於個性急躁、不喜等待的大阪人來說,太過麻煩。
另一方面,《朝日新聞》訪問哲學家、東京大學副教授齋藤幸平,他指出,2025年與1970年社會環境與氣氛與出現巨大變化,而他認為,這次世博會並未確實回應當代的挑戰。例如,若考慮氣候變遷,或許最初就不應舉辦這樣耗費大量資源,展期卻僅維持半年的活動,雖說世博已將後續運用納入考量,但仍難以避免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
「1970年的大阪世博會,是一次思考日本和世界的未來如何、我們應該走哪條路的時刻。如今,到了2025年,世界正面臨各式各樣的問題和挑戰,例如,氣候變遷、戰爭、快速發展的人工智慧,但我不認為這屆世博會正視這些重大問題。」
時隔55年,世博會重回大阪,開幕在即,卻仍面臨工程延宕、人氣低迷等諸多難題,能否將高認知度轉化為實際入場率,將是主辦方在半年展期內必須克服的重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