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高溫假有望了?氣象署擬修法將高溫納入災害性天氣

隨著氣候變遷,高溫已成為人們日常不可忽視的警訊。示意圖。by freepik

|

【編按】國內討論「高溫假」多年,但遲遲沒有定案。不過近期中央氣象署長呂國臣表示,氣象署正修改氣象法,研議將高溫納入災害性天氣,必要時發布高溫特報,提供地方政府或災防單位應變依據。

中央氣象署長呂國臣15日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目前氣象法中,對災害性天氣的定義,是指可能造成生命或財產損失的颱風、大雨、豪雨、雷電、冰雹、濃霧、龍捲風、強風、低溫、焚風、乾旱等天氣現象,針對觀測結果,發布警報或特報。

呂國臣說,目前氣象署針對高溫只有發布相關資訊,面對極端氣候,正研議將高溫也納入災害性天氣,必要時發布高溫特報,提供地方政府、災防單位作為相關應變措施的依據,預計今年將氣象法修正草案報到行政院。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至於高溫特報的溫度定義,是否參考現行高溫燈號資訊,呂國臣說,可以再討論。

氣象署是於2018年6月15日開始發布「高溫資訊」,透過紅橙黃3種燈號等級,預測各縣市高溫程度,高溫定義為地面最高氣溫上升至攝氏36度以上的現象,黃燈代表氣溫達36度以上;橙燈為氣溫達36度以上,且持續3天以上,或氣溫達38度以上;紅燈為氣溫達38度以上,且持續3天以上。

延伸閱讀:螢火蟲的高溫生存危機:奧萬大賞螢季如何成為保育前線?

本文轉載自2025.04.15「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