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改吃蔬食能降心血管風險?營養師:「這食材」碳排量最高

近年在醫療院所供應蔬食餐點已是國際趨勢。示意圖。freepik by rawpixel.com

|

響應節能減碳,北榮營養師指出,多肉飲食改為蔬食,不僅每日可減少6.08公斤碳排,更能降心血管疾病風險,至於蛋白質可透過毛豆、豆製品、雞蛋、牛奶等8種食材補充。

每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台北榮總副院長林永煬在「醫療飲食新篇章——蔬食護健康、環保救地球」記者會上表示,治療過程中,營養的照顧不可或缺。全球約24%溫室氣體來自農牧業,其中又以肉類生產碳排放較植物生產高,因此北榮營養部在照顧健康同時,更號召患者、員工一起為節能減碳盡心力。

圖/北榮營養部在照護患者健康同時,也號召患者、員工為節能減碳盡一份心力。取自臺北榮民總醫院官網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營養部主任曾芬玲指出,在醫療院所供應蔬食餐點已是國際趨勢,2019年英國就有53家醫院開始提供素食三明治,2022年美國紐約市更有11間醫院將蔬食餐設為預設餐點,北榮自2024年起在員工餐廳推行無肉日與蔬食餐,針對患者則推廣多元蔬食。

曾芬玲引用英國牛津大學2023年研究指出,多肉飲食者改食用純素,每日可減少7.77公斤碳排;改食用蔬食,每日可減少6.08公斤。若換算成每餐,純素可減少2.59公斤、蔬食可減少2.02公斤。

蔬食更有助維持健康。曾芬玲說,研究顯示,多攝取植物性食物,可降低16%罹患心管疾病及中風風險、32%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由37名科學家組成的「EAT-Lancet委員會」更指出,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均衡健康飲食型態,每年可預防約1100萬名成人死亡,約相當於全球成人死亡總數2成。

圖/北榮自2024年起,於員工餐廳推行無肉日與蔬食餐,針對患者則推廣多元蔬食。取自臺北榮民總醫院官網

不少人憂心蔬食恐造成營養攝取不足,營養師舒宜芳指出,其實只要餐食搭配得宜,在維持奶蛋攝取下,就不用太過擔心鐵、鈣質與蛋白質的攝取。反而對3餐外食者而言,若常以便當果腹,經常會有紅肉攝取過量問題,不僅碳排放高,更因其飽和脂肪量高於白肉,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各類食材碳排放,舒宜芳指出,以牛肉每生產1000大卡排碳36.33公斤最高;羊肉12.53公斤次之。禽肉則平均5.34公斤,都較牛羊少上許多,因此若在蔬食外想要搭配肉類攝取,可以禽肉進行補充。

設計蔬食餐,舒宜芳分享北榮經驗,可以毛豆、豆包、豆腐、豆漿、雞蛋、牛奶、優格、起司等8類食材作為蛋白質來源;主食則可挑紅藜麥飯、紫米飯、芝麻饅頭、全麥土司及雜糧餐包等,都有豐富纖維。調味上則可善用芹菜、九層塔、洋蔥提味,豐富顏色也促進食慾。

圖/餐食搭配得宜,維持奶蛋攝取,就不須擔心營養不足。取自臺北榮民總醫院官網

延伸閱讀:關燈、吃蔬食且不加班!彭啓明:啟動15項措施年省14萬電費

文轉載自2025.04.23「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