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部以15項節能減碳措施,因應預算削減的危機,例如:減少燈光用量。示意圖。pexels by eric anada
因各部會總預算遭刪,環境部首當其衝,水電費被刪減10%、業務費刪減約三成。為此,環境部以15項節能減碳措施,以削減預算的危機為推動減碳的契機。究竟是哪15項措施呢?影響層面有多廣?
環境部今年總預算非但未增加,還略微縮減;在立法院審議過程中,經過「統刪統凍」後,水電費緊縮10%、業務費刪減約30%,環境部提出15項措施來因應。彭啓明在臉書上感嘆:「許多想執行的措施勢必得重新評估,更怕犧牲到對民眾的服務品質與公務同仁的健康。」
15項節能減碳項目,電費每年減少14萬元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1. 減少燈光用量,由各科室派「節能小幫手」巡檢,關閉非必要照明,加班時間僅維持該辦公室電量,強制晚間9點關閉所有照明,減少了 20%的電燈量,預計一年可節省約 6016 度電。
2. 因應ESCO(能源技術服務業)措施,更換照明設備,每年平均分攤更換經費,原訂所有燈具更換費用為791萬元,更改為7年攤還,每年支出113萬元,保持節能效率20%以上。
3. 週五不加班試辦,自2月1日起推行,每週五盡量不安排加班。
4. 導入筆電取代桌機,全數採用筆電,預估每年可節省約24000度電。
5. 三層樓內不搭電梯,鼓勵同仁以爬樓梯代替電梯,減少電力消耗。
6. 每週固定一天推動蔬食,以降低碳足跡、宣導環保意識。
7. 視訊會議優先,非必要之現場會議盡量以視訊或電話會議替代,減少出差與通勤能源浪費。
8. 夏季鼓勵穿著輕便服裝,減少西裝、正式服裝。
9. 減少紙本訂閱,全部報紙、雜誌停訂,只留一份給新聞公關室參考。
10. 冷氣使用彈性,每年12月至隔年2月關閉空調節電,若氣溫適宜可延長至4月,整體可達到 15% 的節能效果。

11. 電梯系統升級,不更換電梯車廂結構,但全面更換主機馬達、控制盤、鋼索電纜等核心部件,更新後可節電 22%。
12. 落實紙本減量、推行無紙化辦公。
13. 減少飲水機使用量,非上班時段,關閉部分樓層飲水機,員工可至一樓或指定樓層取水。
14. 禮品與紀念品採綠色採購方式,儘量選用可重複使用或原物料減量設計的禮品,降低資源浪費。
15. 會議餐點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以便當改為桌菜形式。
環境部綜合規劃司司長洪淑幸指出:「這些措施多屬事務性調整,希望在公務效率與省能之間取得平衡,整體可降低契約容量 1000千瓦(kW)以下,電費每年減少14萬元。」
「被刪預算」轉為「節能契機」
儘管此次預算遭刪引發不小衝擊,彭啟明仍希望把「被刪預算」轉化為「節能契機」,盡力在不影響民眾權益的前提下落實減碳。他在臉書貼文也提到:「政府的預算、員額具有高度規範,不像民間能彈性調整;既然已經被統刪,就只能在有限空間裡努力。」
由於週五不加班可能影響向立法院報告的時程,彭啓明表示,將與立委進行溝通,盡量爭取更多時間準備資料,希望兼顧政策推動效率與友善職場的目標。
「部分措施會評估是否恢復,並採取滾動式調整;但像視訊會議、筆電辦公等具長期節能效益的作法,應該還是會持續推行。」洪淑幸指出,期盼藉此在部內養成節能文化,同時提醒民眾,環境部的節能減碳措施確有必要且刻不容緩。
「我們會盡最大努力推動,哪怕被削減的預算與立委的期待有落差,也要竭力守住民眾的服務品質。」彭啓明表示,這股「由內而外」的節能行動,或許也能成為未來政府機關轉型的參考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