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聯邦大選由現任總理卡尼領導的自由黨勝出。X by @DisavowTrump20
▋對抗川普、打造「能源超級大國」的他,在加國大選勝出
▋韓國呼聲最高下任總統打造「能源高速公路」,過得了川普這關?
▋重啟核電、再生能源增加,日本碳排創歷史新低
▋禍不單行!馬斯克捲超級電腦空汙糾紛,恐致哮喘與癌症
▋尿液也能回收變肥料種小麥?倫敦馬拉松創舉引熱議
對抗川普、打造「能源超級大國」的他,在加國大選勝出
加拿大聯邦大選在4月28日正式落幕,由前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的接班人,現任總理卡尼(Mark Carney)所領導的自由黨勝出。此次大選和過往最大不同是,在美國總統川普多次威脅下,能源議題成為焦點,讓加拿大兩大主要政黨領袖罕見達成共識,皆承諾把石油出口多元化,減少對美國市場依賴。
目前,美國是加拿大原油出口主要對象,每天出口量達400萬桶,占加拿大原油總出口量九成。然而,川普表示要對加拿大出口到美國的商品課徵關稅,更揚言要把加拿大變成美國第51州,使加國民意轉向,愈來愈多民眾支持擴建東西向油管,以便將石油出口到其他國家。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帶領執政的自由黨在此次大選中延續執政的卡尼,延續杜魯道政策,對油氣產業設定上限,推動減排,但不限制生產量,並支持碳捕捉與封存(CCS)技術發展,積極尋求美國以外的替代油氣市場。
他也被視為較堅定的清潔能源與氣候政策支持者,誓言把加拿大打造成「能源超級強國」,加碼補貼電動車、家庭能源改造工程,並與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接軌,透過碳關稅督促企業減排。
競爭對手、保守黨黨魁波里耶夫(Pierre Pollievre)則是石油與天然氣產業的強力支持者,喊出要取消對油氣產業的碳排上限、工業碳稅,並允許各省制定碳定價政策,但最終該黨在大選敗北。
儘管兩黨均在此次大選提出能源政策,但民調顯示,選民對氣候變遷關注度大幅下降,甚至還排不上選民最關注的十大議題。多倫多大學政治系教授葛琳(Jessica Green)認為,氣候議題在本次大選中邊緣化,選民關注的焦點已轉向誰有能力對抗川普、保衛國家利益。

韓國呼聲最高下任總統打造「能源高速公路」,過得了川普這關?
韓國總統大選即將在6月3日舉行。目前呼聲最高、民調領先的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日前發布氣候能源政策,除了要推動「西海岸能源高速公路」,更要打造「第二個半導體產業」,帶領韓國成為能源轉型領先國。
面對極端氣候加劇,他表示,必須大幅減少燃煤比例,降低液化天然氣使用占比,並迅速擴大再生能源比重。因此,若當選總統,他將加強開發全羅南道、全羅北道地區豐富的風力與太陽能,以對抗氣候危機,進而使其成為帶動經濟飛躍的新引擎。
同時,他也計劃在2030年前建設「西海岸能源高速公路」,也就是透過海上電網,把西南海岸20GW離岸風電輸送到主要產業區,2040年繼續完成「U型能源高速公路」,並建立貫穿朝鮮半島的海上電力網路。
另一方面,有鑒於目前用電需求高度集中在首都,李在明計劃把高耗能企業吸引至地方,振興區域經濟,在全國建立「RE100產業園區」,讓再生能源與碳中和產業成為「第二半導體產業」,包括熱泵、綠氫,並大舉投資電動車、二次電池等相關產業,撐起韓國未來經濟。
「前總統金大中當年以『資訊高速公路』克服經濟危機。如今,我們將以『能源高速公路』開啟引領世界的K-initiative新時代。」李在明強調。只不過,面對美國川普政府正積極向日本、韓國、台灣等盟友推銷阿拉斯加天然氣,他的能源願景,顯然還得經過重重挑戰。

重啟核電、再生能源增加,日本碳排創歷史新低
根據日本政府4月2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24年3月底的財務年度,日本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4%,創下歷史新低,主要原因是能源消耗減少,再生能源使用增加,以及核電廠重啟。該數據是自1990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低值,而且已經是連續第二年下降。
各部門碳排中,工業部門碳排下降4%,商業與服務業部門下降6.2%,家庭部門減少6.8%,而交通運輸部門則降低0.7%。身為全球第五大碳排國,日本目標是在2030年以前,把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至比2013年基準年減少46%,而目前2023年財務年度的數據已減少23.3%。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1年福島核災以來,日本碳排曾因核電大規模停機而上升,並倚賴化石燃料,使碳排在2013財務年度達到高峰,隨後因為再生能源使用擴大、核電機組逐步重啟,使排放量持續下降。
禍不單行!馬斯克捲超級電腦空汙糾紛,恐致哮喘與癌症
才因為特斯拉(Tesla)最新財報利潤大減71%,而承諾要減少在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工作時間的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如今又因為旗下AI公司 xAI 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建設巨型超級電腦,而捲入環保糾紛。
當地居民、環保人士向《衛報》(The Guardian)控訴,自從這台超級電腦在去年夏天啟動以來,已經成為當地主要空氣汙染源之一。
南方環境法律中心(Southern Environment Law Center)揭露,該超級電腦部署至少35台可攜式甲烷燃氣渦輪機,以支援其超級電腦運轉。該中心強調,如此數量的發電機,已經足以為一座城市供電,並排放大量有毒致癌汙染物。
消息曝光後,長期支持xAI在當地營運的孟菲斯市長楊恩(Paul Young)緩頰,雖然有35台渦輪機在現場,但只有15台在運作,「其他的只是存放在現場。」
但南方環境法律中心又向衛報出示新的xAI相關熱成像照片,顯示有33台渦輪機釋放大量熱能,顯示在拍攝當下,這些渦輪機都在運轉中。

馬斯克把xAI的超級電腦命名為「巨像」(Colossus)。它負責為xAI的聊天機器人Grok提供運算支援。容納「巨像」的建築物,面積也相當13座足球場。馬斯克曾表示,計劃將規模再擴大一倍,因此在今年3月又在孟菲斯買了面積逾2萬8000另一塊地,用來擴展xAI的基礎設施。
《衛報》指出,AI技術執行運算、快速回應使用者查詢,均需消耗大量能源。而在美國,多數電力仍來自燃燒化石燃料。特別是在距離xAI設施數英里範圍內,有好幾個長期受到工業汙染困擾的住宅區。這些地區以非裔為主,癌症、哮喘發生率較高,平均壽命也低於孟菲斯其他地區。
尿液也能回收變肥料種小麥?倫敦馬拉松創舉引熱議
對多數馬拉松跑者而言,賽前必做的幾件事包括:補充碳水化合物、熱身,還有排隊上廁所緩解緊張。但在4月27日登場的倫敦馬拉松,卻收集數千名女性跑者尿液,並轉化成為肥料。
該計畫由設計女性專用尿斗的公司Peequal和從尿液提煉肥料的NPK Recovery聯手推動。他們發現,在大型國際馬拉松賽事中,女性通常面臨比男性更長的如廁排隊時間,可能導致錯過起跑、加重賽前壓力。因此,他們一方面改善女性在如廁時面對的不平等,另方面也透過細菌處理,從尿液萃取營養成分後,再製作成肥料,用在實驗田地上。
NPK Recovery估算,1000公升尿液最終可供應製作195條麵包所需的小麥。「尿液不必然是廢棄物。」NPK Recovery創辦人范登伯格(Hannah Vandenbergh)表示,最終目標是幫助世界各地活動單位回收尿液,打造資源永續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