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報告揭露,高溫導致兒童戶外活動熱傷害風險遽增。示意圖。stephen-andrews by unsplash
孩子過去踏進公園,總是好奇地問:「那裡有誰?」如今,他們卻第一句便是:「那裡有冷氣嗎?」綠色和平揭露夏季已有52天處於熱傷害風險,孩子的暑假幾乎暴露於熱傷害風險中,中暑、曬傷威脅中,讓戶外活動成酷刑,凸顯高溫正偷走孩童戶外遊戲時間與健康。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酷暑威脅,該如何守護孩子們的夏日童年,避免他們的高溫傷害?
7月,綠色和平發表《被高溫偷走的童年:氣候變遷對兒童夏季戶外活動影響分析》研究報告。報告揭露,高溫導致兒童戶外活動熱傷害風險遽增,2023年5月至9月中,已有52天、將近兩個月是暴露在熱傷害風險當中,代表孩子每天一出門就可能面臨中暑、曬傷等健康威脅。
同一天,氣象署測得下午1時30分,台北社子測站飆至38.3度,新北新店36.4度,基隆暖暖及宜蘭頭城均36度,發布黃色高溫燈號。
綠色和平以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新竹縣、新竹市等主要縣市在1984至2023年間,以每小時WBGT(綜合溫度熱指數)為依據,分析舒適(WBGT≤26°C)與高風險(WBGT>29°C)戶外遊玩時數變化。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結果顯示,適合戶外活動的「舒適遊玩時數」已減少約17.5天;夏季暴露於熱傷害風險的天數增長38%,總天數高達780小時,約52天。其中,台南市、高雄市與台北市的風險時數居全台前三,平均均超過800小時,台南市更以922小時位居榜首。這更透露高溫常態化,讓戶外休閒活動轉變成高溫酷刑,增加熱傷害風險。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5年6月底熱傷害就醫人數已逾624人次。而2025年5月因高溫導致兒童與青少年熱傷害的就診人次達29人,比2024年同期的超過2倍,顯示今年夏季可能面臨更嚴峻的高溫挑戰。
高溫威脅兒童身心發展,脫水加劇、增加情緒波動

國衛院團隊今年4月在《刺胳針區域衛生-西太平洋》發表研究,分析20年超過110萬例中風病例及氣溫與空汙資料,發現兩日內氣溫驟升6°C以上,缺血性中風風險攀升逾2倍;驟降14°C以上,出血性中風風險也翻倍。此外,最高溫超35°C與最低溫低於16°C,中風風險也多一倍。
特別是對於保護力較低的兒童來說,衝擊更大。「兒童因體表面積比例相對大、皮膚較薄,遇到高溫時更容易出現燒燙傷或曬傷,且流失水分速度快。」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兒童胸腔加護科主任呂立強調,一旦脫水,由於他們本身的水分和血液量都少,症狀就會加劇,加強防曬與補水措施才能防範兒童受到熱傷害。
然而,高溫酷暑天氣多數家長會選擇傍晚或晚上帶兒童出外活動,壓縮兒童出外時間與機會,間接影響兒童身心發展。
「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比較嚴重的孩子,只能待在室內或等天氣涼了才敢出去,錯過許多寶貴的自然感官體驗,甚至可能影響晚上的睡眠品質。」兒童職能治療師陳怡潔指出,高溫限制戶外活動後,兒童體力下降、維生素D攝取不足,長時間待室內使用3C產品易加劇近視。心理上,缺乏釋放能量管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進而影響學習專注與發展。
兒童在公園燒燙傷!公園人工草皮飆64°C,遮蔭可降溫一半
為了讓孩子依然能在戶外安心活動,各地公園與遊戲場的設計,也成為對抗高溫的一環。
「沙、礫石、樹皮、木屑等自然鬆散鋪面,選擇多元材質鋪面有助降溫!」台灣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簡稱特公盟)理事長王秀娟實地在公園偵測指出,未遮蔭人工草皮溫度高達64度、沙坑溫度53度、礫石鋪面為52度。相對之下,真草皮為34度,有遮蔭下的沙坑溫度降至37度,最低則是有遮蔭的木屑鋪面為25度,顯示出人工鋪面與自然鋪面溫差可達30度,有無遮蔭效果相差約20度。

王秀娟呼籲應擬定兒童遊戲場降溫散熱的具體計畫,有三大方向,包括制定遮蔭比率,在「兒童遊戲場設施自主檢核表」新增遮陽檢核項目,同時增加自然喬木或人工遮蔭;善用可降溫的自然鋪面,避免大面積橡膠地墊造成熱島效應;普及戲水設施、夜間遊戲時段,各行政區應有一座戲水遊戲場以及設置水霧裝置來降低溫度。
王秀娟表示,在地方政府方面,目前汐止、新莊區公所已經全面盤查區內公園遮蔭情況。他進一步指出:「圓山花博公園地球旅行遊戲場、新莊地區頭前公園、萬華青年公園都屬於相對環境友善的空間,但仍有改善空間。」
綠色和平認為,為鼓勵親子外出並減輕育兒經濟壓力,政府應在公共設施與服務上提供專屬補貼,涵蓋當極端高溫或其他極端天氣來襲時,補助親子族群的大眾運輸費用;同時,對戶外運動場、森林遊樂區、水樂園等場所,提供門票或設施費用折扣。平日亦可設計季票或家庭套票優惠,降低使用門檻。不僅緩解家庭育兒負擔,更能提升兒童在各種氣候條件下的戶外活動意願。
「未來若不積極減碳、在全球升溫4°C的狀況下,研究進一步推估,至2100年間,將從780小時增加到1193小時,等同於超過半個夏天都暴露在熱傷害風險中!」綠色和平媒體與推廣主任石欣蒨呼籲,政府加速減碳及能源轉型時,減碳目標與減碳路徑納入兒童特殊需求考量,避免過熱天氣持續造成兒童戶外活動時間減少或健康風險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