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減塑

你也在用它?亮粉使土壤布滿微塑膠,科學家研發閃亮新解方

從服裝到彩妝,小天后泰勒絲(Taylor Swift)一舉一動都是全球焦點。10月到球場觀賽時,閃亮的「雀斑妝」立即成為話題,彩妝貼紙的銷量和網站流量跟著暴增。不僅是彩妝,衣服、聖誕飾品、文具都有亮粉的蹤跡,不經意就黏在手上、掉落地面。亮粉主要成分是塑膠。為減少微塑膠的危害,科學家著手研發友善環境的替代品。
|

5大塑膠謠言破解!黑色塑膠會致癌?茶包喝進塑膠微粒?怎麼排出?

塑膠在地球上歷史已超過160年,隨著環保與健康風潮,愈來愈多人擔心使用塑膠製品可能帶來健康風險,網路上也出現各式謠言,到底這些謠言可不可信?又該如何請「塑膠獵人」把體內的微塑膠、塑膠微粒排出?
|

你嚼的不是口香糖,是塑膠微粒?研究:咀嚼前8分鐘就釋放!

研究人員25日表示,在咀嚼口香糖過程中,口香糖會釋放數以百計塑膠微粒到口中。
|

ESG每週必讀》最新研究:攝入「塑膠微粒」恐增失智風險!你該怎麼防?

加拿大最新研究顯示,大腦塑膠微粒含量過多,可能導致神經退化疾病。為何歐盟研究對此仍持保留態度?你該如何與無所不在的塑膠微粒共存?
|

要有拒絕塑膠袋的勇氣!臭青公生前連吞3個塑膠袋,生態危害曝光

去(2024)年底,台灣研究團隊發表蛇類吞食塑膠袋後死亡的論文報告。論文作者之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林思民向《環境資訊中心》稱,2022年該系接獲一隻臭青公(又稱臭青母、王錦蛇),原本打算作體外寄生蟲研究之用,但無表傷的活體卻在運送途中死亡,解剖後發現牠生前吞掉三個塑膠袋,腸胃與「硬硬的東西」磨擦發炎甚至潰瘍,疑與死因相關。
|

垃圾變資源!大溪環保艦隊、台灣太古可口可樂啟動「海廢轉生計畫」

海洋垃圾日益嚴重,宜蘭大溪漁民自發將漁網、保麗龍、寶特瓶等廢棄物帶回港口。但缺乏回收機制導致海廢難再利用。台灣太古可口可樂與在地團隊、公部門合作,打造全台首座以海廢再生為核心的「海廢暫置所」。
|

微塑膠入侵大腦!8年含量增50%,醫:健康影響無法佐證

根據國際期刊,美國與哥倫比亞研究團體發現,微塑膠和奈米塑膠在人類大腦中的累積濃度可能比肝、腎中更高。台灣學者說明,比較2024年與2016年樣本,大腦中微塑膠含量增加約50%。
|

告別煩人蒼蠅!這家農場廢棄物變綠金,讓鄉下旅遊不掃興

出門旅遊時,特別是在農業區,你是否常被煩人的蒼蠅惹惱?這個現象的背後原因,是台灣每年多達500萬公噸的農業廢棄物排放問題。這個現象已引起農業部的注意,並力推「農糧剩餘資源循環再利用」計畫,其與嘉義縣東石鄉一座農場的合作模式,揭露了台灣未來永續農業的方向與願景。
|

別使用鮮豔塑膠包裝!微塑膠生成加速,母乳、心臟全難以倖免

研究指出,紅、藍、綠色等顏色鮮豔的塑膠裂解速度快,更容易形成微塑膠,加速環境汙染。因此專家建議,廠商設計塑膠製品時,應減少使用鮮豔的顏色,不僅能延長產品壽命,還能夠降低微塑膠汙染。
|

高鐵環保出新招!寶特瓶製服、共享傘,讓旅行更永續

台灣高鐵公司響應「2050淨零排放」國家減碳目標,利用回收寶特瓶製成環保布料做制服,車廂座椅頭靠墊、列車上熱飲杯蓋也更換為減塑材質,並推出環保材質高鐵特色紀念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