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訂閱
最新文章
趨勢新知
全球趨勢
台灣現場
評等報告
實踐案例
企業案例
學校永續案例
永續創新
新策略
新經濟
新能源
ESG調查
CSR暨ESG歷屆報導
USR歷屆報導
關鍵調查
ESG投資
投資洞察
達人專欄
ESG風向球
永續城市
SDGs實踐
永續治理
專家觀點
駐站領袖
永續作者
專題
COP29重點解析
COP28精華回顧
大創生時代
ESG遠見共好圈
共好圈動態報導
認識共好圈
歷屆得獎報導
2024 USR得獎名單
2024 ESG得獎名單
歷屆榜單
搜尋
CBAM
SDGs
固態電池
減碳
碳權
訂閱
最新文章
趨勢新知
全球趨勢
台灣現場
評等報告
實踐案例
企業案例
學校永續案例
永續創新
新策略
新經濟
新能源
ESG調查
CSR暨ESG歷屆報導
USR歷屆報導
關鍵調查
ESG投資
投資洞察
達人專欄
ESG風向球
永續城市
SDGs實踐
永續治理
專家觀點
駐站領袖
永續作者
專題
COP29重點解析
COP28精華回顧
大創生時代
ESG遠見共好圈
共好圈動態報導
認識共好圈
歷屆得獎報導
2024 USR得獎名單
2024 ESG得獎名單
歷屆榜單
訂閱
最新文章
趨勢新知
全球趨勢
台灣現場
評等報告
實踐案例
企業案例
學校永續案例
永續創新
新策略
新經濟
新能源
ESG調查
CSR暨ESG歷屆報導
USR歷屆報導
關鍵調查
ESG投資
投資洞察
達人專欄
ESG風向球
永續城市
SDGs實踐
永續治理
專家觀點
駐站領袖
永續作者
專題
COP29重點解析
COP28精華回顧
大創生時代
ESG遠見共好圈
共好圈動態報導
認識共好圈
歷屆得獎報導
2024 USR得獎名單
2024 ESG得獎名單
歷屆榜單
搜尋
CBAM
SDGs
固態電池
減碳
碳權
首頁
環境
環境
磁暴襲台到「這時」!不只GPS失準,電力也將受影響?
氣象署太空天氣辦公室1日發布地球磁場擾動特報,預期行星際環境條件變化劇增,地磁擾動增強且達G4等級,發生時間自晚間8時起預計持續51小時(6/3晚上11點);極光活動最低可發生在磁緯45度地區。
2025/06/02
|
文
中央社
環境
強烈磁暴來襲!這類族群不只心悸、失眠?5招護心養定神經
中央氣象署太空天氣辦公室1日發布重大特報,G4等級的強烈地磁風暴正式來襲,預計將持續51小時,但強烈磁暴的影響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很陌生。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於臉書表示,強烈的地磁風暴不只會讓飛機無線電出問題、GPS失去準確性,其實還影響自律神經、心血管系統與睡眠節律,這幾天,有可能會出現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心悸感等症狀。
2025/06/02
|
文
聯合新聞網
環境
永續生活
ESG每週必讀》每升溫一度,蛇咬機率增6%!端午節因應「五毒」如何保平安?
每年端午節不只要吃粽子、賽龍舟,背後還藏有驅邪避毒的文化智慧。古人視農曆5月為「毒月」,其中「五毒」之一的毒蛇,更因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成為現代人需重新關注的潛在威脅。《ESG遠見》帶你認識蛇咬風險與應對方式。
2025/05/30
|
文
陳育晟
環境
氣候變遷
每分鐘有10座足球場大小的森林消失!3大衝擊一次看
森林是因應氣候變遷、維持經濟發展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生態系統。例如,森林同時扮演碳匯與碳源的角色,全球約有16億人(包括近7,000萬原住民)仰賴森林資源維持生計。此外,森林孕育著全球約6萬種樹木,以及80%的兩棲類、75%的鳥類和68%的哺乳類動物。換句話說,森林不僅維持物種健康,也提供人類生存所需的資源與服務,扮演關鍵角色。
2025/05/30
|
文
邱祈榮
生物多樣性
環境
泰國試行大象避孕計畫惹議!控制數量vs.棲地歸還哪個有效?
泰國不時爆發野生亞洲象與人類的衝突,去年就有39人因此喪命。野生亞洲象的數量正持續上升,泰國政府擔心未來將難以控制,1月起在東部地區試驗野生亞洲象避孕計畫。不過,保育人士擔心避孕針的試驗期過短,恐有副作用。
2025/05/27
|
文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多樣性
環境
ESG台灣快訊》核三走入歷史!台灣「非核家園」四大挑戰浮現
▋核三走入歷史!台灣「非核家園」四大挑戰浮現
▋一包差價700元!越南水泥低價傾銷,台泥籲祭出「台版CBAM」
▋科技展兼顧ESG!COMPUTEX從裡到外「綠色轉型」
▋不只賣咖啡!7-ELEVEN墾丁門市變身「紫斑蝶避風港」
▋小琉球陸蟹抱卵季路殺頻傳!墾管處籲遊客提供「安全通道」
2025/05/22
|
文
黃泓瑜
核能電廠
水泥
科技
環境
這種青蛙全世界只住在台灣!揭開身世之謎竟是極度瀕危物種
台灣瀕絕赤蛙科成員「豎琴蛙」,眾多生態謎題逐一獲得解答。過去認為分布於琉球南部的石垣島、西表島,以及南投縣魚池鄉的兩處水域,近日由台師大等數個單位組成的研究團隊,經比對與日本族群間的親緣關係後,解開身世之謎,確認為台灣特有新種,中文命名為「魚池琴蛙」,不僅台灣蛙類數量加一,也為全球生物多樣性再添一員。
2025/05/19
|
文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多樣性
環境
地震來臨全台「三縣市」最危險!專家曝三大風險因素
近日,「日本龍婆」龍樹諒預言日本7月將有大地震,甚至引發海嘯波及台灣的傳聞,在社群媒體和人們心中激起陣陣漣漪。儘管地震預言缺乏科學根據,但卻再次提醒我們:台灣本就坐落在活躍的地震帶上,地震是我們必須共存的日常。如果大地震真的來襲,哪些地方可能首當其衝?我們的準備,足夠了嗎?
2025/05/16
|
文
王詩婷
環境
日本
日本7月地震預言嚇壞旅日遊客,龍樹諒回應:重點是「這件事」
日本漫畫家20幾年前繪製的漫畫預言帶來外國旅客恐慌,香港大灣區航空表示港人受7月日本有毀滅性大地震預言的影響,赴日意願降低,兩條航線的定期航班從5月到10月底減班。對此,現已70歲的漫畫家竜(龍)樹諒透過畫面回覆每日新聞的採訪,表示她始終以客觀的立場來看待此事,希望這樣的關注能轉為採取安全對策與事前準備。
2025/05/15
|
文
聯合新聞網
環境
日本
去年4起「好心演變成悲劇」!海保署:擱淺鯨豚海龜勿推回大海
海洋保育署於3月3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發布2024年鯨豚及海龜擱淺報告,統計顯示,去(2024)年一整年共接獲159起鯨豚擱淺通報,八成半在現場已死亡;海龜擱淺則有325起,七成三已死亡;其中有4起為民眾把擱淺動物推回海中,造成二次嗆水死亡。海保署提醒民眾,遇擱淺保育類動物務必通報,並等待專家到場進行檢查及救援。
2025/05/12
|
文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多樣性
環境
海洋
文章導覽
1
2
3
4
...
14
熱門推薦
1
ESG國際快訊》 43℃極端高溫襲擊,西班牙電網韌性撐得住?
35454
2
823核三公投前必看!歐洲核能專家揭露國際核電延役現實挑戰
3892
3
專訪》福島核災啟發吳亞昕反核思考,坦言「複雜問題沒有簡單答案」
1787
4
823核三公投懶人包/五場辯論時間、正反方代表與爭議主題一次看
1322
5
核三公投最終辯論》童子賢:任何「不排碳電力」都珍貴!莊瑞雄:屏東貢獻40年了,放了我們吧
1235
您的商品已加到購物車!
繼續購物
前往結帳
訂單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