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淨零挑戰,比爾・蓋茲曾說「碳排不歸零,人類社會終將歸零。」日前,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也失望直言,台灣2050淨零轉型是不可能的任務。地球倒數計時中,ESG能助台灣拯救未來嗎?
ESG不再只是企業經營的必考題,更是關乎人類存亡的搶分關鍵。
為此,2022第20屆遠見高峰會以「ESG差異化策略 開創淨零未來」為題,邀請中華郵政董事長吳宏謀、中華電信總經理郭水義、富邦金控風控長徐偉傑及歐萊德創辦人葛望平,探討企業如何發揮影響力,讓2050淨零排放的理想落地。
葛望平遠赴北極圈,撿回台灣製造的廢棄電視機
回顧今年以來,熱浪、乾旱等極端氣候導致野火、洪水災情頻傳,全球數以萬計人民傷亡,也引發糧食危機與能源短缺。聯合國IPCC報告也直指「氣候變遷99%是人類造成,」如何挽救地球暖化、將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並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人類必須放手一博。
葛望平在論壇中分享,格陵蘭島位於北極圈內,去年卻破紀錄降下人類史上第一場雨,氣溫升高加速大規模融冰,「站在格陵蘭冰川附近,只要一分鐘就可以聽到冰川崩解的聲音,」在在顯示氣候變遷已威脅人類存亡。
格陵蘭前總理在訪談中曾說,「我不太擔心格陵蘭冰川融解,因為這些融化的水是跑到你家去。」全球都市人口占40%,當冰融讓海平面上升7公尺,台北市會變什麼模樣?
此趟解凍格陵蘭之旅,除了帶回第一手環境觀測,葛望平還帶上一件「伴手禮」。他回憶,格陵蘭一位漁夫在海邊撿到一台廢棄電視機,定睛一看,「竟然是Made in Taiwan!」這台電視經生產製造、銷售,來到消費者的家,最後飄落北極、淪為無法回收的廢棄物。
於是,台灣製造的垃圾,就這樣被葛望平揹回來了。葛望平語重心長表示,永續轉型必須要從環境教育和利害關係人溝通,因而拍攝紀錄片,希望藉此喚醒大眾對氣候議題的關注,發揮中小企業的影響力。
ESG新註解:進化、科學化、世代傳承
而ESG因應產業別不同,優先順序也不同,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在落實ESG的3個構面上,哪個最困難?
中華電信總經理郭水義毫無懸念地指出「環境永續(E)最重要」;帶領中華郵政跨越百年歷史的吳宏謀董事長,認為「公司治理(G)」是一切根源,節能減碳不只是一種態度,還要付諸策略與行動。無獨有偶,歐萊德創辦人葛望平,長期關注氣候變遷,他也附議「公司治理」是3個面向重中之重。
富邦金控風控長徐偉傑則發揮風險分析的專業,針對ESG的3個面向,分別提出階段性任務。「金融業掌管利害關係人的資金,因此公司治理(G)是最根本。」社會公義(S)部分,由於銀行業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公益行動做得最久也最擅長。不過,他也坦言當前首重還是環境(E)。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ESG也要與時俱進。郭水義在廣為人知的E(環境)、S(社會)、G(公司治理)架構下,為ESG下了新的註解。也就是,傳播進化觀點E(Evolutionary, Energy),透過科學化S(Scientific)與世代傳承G(Generation),擘畫永續新策略。
2050淨零轉型,Mindset要改變
論壇最後,對於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台灣是否有望達成?4位與談人有志一同感嘆「目標和現況仍有差距。」
細數台灣節能減碳行動,民間團體及企業其實不乏淨灘、植樹等活動。不過,郭水義也要大家反思,「為什麼人們總要事後淨灘、垃圾你丟我撿?而不是約束每個人不亂丟垃圾呢?」
已逝的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曾說,「企業成功三大要件:mindset、熱情及能力,」郭水義以此為鏡,肯定台灣已具備減碳熱情及能力,「現在就是改變mindset的時刻。」他呼籲企業高管以身作則,宣示淨零決心並堅持做下去,「大家不亂丟垃圾,葛董也就不用去北極撿回來。」
另一方面,徐偉傑也就實現2050淨零排放,提出具體四步驟。首先,要做好碳盤查,分析企業的碳排來源。第二步,善用80/20法則,了解碳排來源後,企業應從最容易達成的部分做起,發揮最大成效。下一步,他提醒企業關注國內外環境相關法規,如明年即將上路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以及美國《空氣清潔法案》,以提早規劃企業內部減碳目標。最後,即尋找合適的金融機構協助轉型。
台灣政府首長任期4年,導致政策執行容易受政黨輪替影響,也因此葛望平呼籲政府,「既然喊出淨零目標,就應該比照數位發展部,成立淨零轉型部門。」他解釋,如果政府沒有整合各部門進行轉型,那麼我們就只有承擔了碳費,而未受到減碳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