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全球趨勢

16兆美元因全球暖化蒸發?熱帶國家慘成極端氣候受災戶

氣候學家分析歐洲的暖化速度仍在持續上升。unsplash by Markus Spiske

|

近年極端氣候愈演愈烈,對環境與生物的傷害也愈趨明顯。不過在肉眼可見的災害外,氣候變遷導致的高溫危機,其實已讓全球經濟「蒸發」了16兆美元之多。

然而禍不單行的是,氣候學家分析歐洲的暖化速度仍在持續上升。

美國指標性科學期刊《科學進步(Science Advances)》刊載了一項氣候與經濟研究,指出1990年代至今,高溫對建築、農業、生產力與人類健康都造成巨大影響,若以經濟成本換算,這20多年來,全球因高溫造成的損失已破16兆美元(約合新台幣513兆7900億元)。

熱帶國家成冤大頭!碳排最少卻衝擊最大

除了估算出氣候暖化對全球經濟的巨大損害,研究也指出高溫對不同地區造成了破壞程度不等的負面結果,其中又以熱帶與南半球地區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幾乎承受了所有暖化帶來的衝擊。

原因在於,這些地區原本氣候就較為溫暖,熱浪來襲所受的打擊更加慘重,復以脆弱的經濟體系讓這些國家根本無法負荷災損與應對氣候變遷。

諷刺的是,這些國家碳排放的總量其實占全球比例最低。

延伸閱讀:COP27 前哨/「非洲氣候大會」籲富國提供氣候賠償 

此外,極端高溫除了熱傷害,也影響人際互動,導致生產力低弱、摩擦與事故增生。研究團隊蒐集了66%的全球人口數據,以及1992年至2013年期間最高溫5天的氣溫,與同期的國家經濟相關數據進行比較,再按地區劃分。

研究發現,如歐洲、北美的富裕地區,每年因極端高溫導致的人均GDP損失平均為1.5%。相較之下,低收入地區如印度和印尼的經濟損失,卻高達6.7%。

「熱浪會殺死農作物並導致中暑等疾病,但也產生其他影響,例如人際攻擊性增加,工傷率增加,以及精神表現下降。」這篇研究主要作者達特茅斯學院研究員卡拉漢(Christopher Callahan)指出。

圖/熱帶國家碳排最少,因全球暖化所受的衝擊卻是最大。unsplash by xavier coiffic

大熱天火氣大是真的?極端氣候導致仇恨言論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極端氣候也會影響人類的情緒波動。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報導,德國科學家研究指出,氣溫會影響網路上的仇恨言論的比例。

研究團隊以氣候類型將全美地區分類,並蒐集超過40億從美國發出的推特發文(Tweets),結果發現當氣溫上升至攝氏42至45度時,仇恨言論的比例也會隨之飆升22%;反之,當氣溫下降至攝氏負6至負3度,憤怒的網路訊息比例也高達12.5%。

看來隨著極端氣候常態化,除了經濟損失、生產效率降低,惡意的網路訊息只會有增無減,未來人與人的互動恐怕將會更加火爆。

歐洲全球暖化速度持續飆升

儘管氣候變遷的問題早已浮上檯面,各國近年也逐漸開始重視此議題,氣候極端化的速度仍有增無減,引起各界擔憂。世界氣象組織(WMO,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2日發佈的報告也提醒,過去30年來,歐洲氣候暖化的速度竟是全球暖化速率的2倍。

歐洲的均溫在1991年至2021年間,每10年便上升了攝氏0.5度,阿爾卑斯山脈的冰河厚度,在1997年至2021年之間也減少了30公尺,格陵蘭冰層融化更加速了海平面上升。

延伸閱讀:1.5度C警戒線煞不住!WMO呼籲:各城市挑起減碳重責

圖/冰層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unsplash by Roxanne Desgagnés

這些失控的氣候現象,除造成環境與經濟的破壞,更危急人民的性命。單單在2021年,洪水、野火等極端氣候便導致數百餘人死亡,50多萬人失去家產、顛沛流離,經濟損失更高達500億美元之譜。

「歐洲展示了一個世界面臨暖化的真實畫面,藉此提醒人們,即使準備充分的社會也無法避免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WMO秘書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教授警告,「2022年也如2021年一般,歐洲大部分地區受到熱浪與乾旱的影響,野火現象隨之惡化,此外,2021年史無前例的洪水也帶來死亡與破壞。」研究分析未來歐洲暖化速度仍將持續上升,令人擔憂。

面對失控的氣候變遷危機,各國紛紛開始亡羊補牢,但就目前的成果來看,搶救的效力似乎仍遠遠不及惡化的速度。即將召開的2022年氣候高峰會(COP27),又能帶給人類什麼樣的解答?國際間能否達成更有約束力的共識,值得關注。

延伸閱讀:聯合國氣候大會台灣要關注什麼?COP27重點一次看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