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新策略

地方創生不用拘泥KPI,還能走向亞洲市場!

專題論壇六〉社會創新,地方創生新生命力
地方創生不用拘泥KPI,還能走向亞洲市場!

圖/左起依序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陳美伶、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小鎮文創創辦人何培鈞、《遠見雜誌》資深總主筆彭杏珠。張智傑攝

|

都市化發展,讓台灣不少偏鄉和農村衍生出貧窮、社會不公、城鄉差距等問題。近年來興起的地方創生熱,已為偏鄉注入活力,值得政府和企業持續共同努力。

你是否注意到?隨著都市化發展腳步,台灣不少偏鄉和農村逐漸走向沒落,同時衍生出許多貧窮、社會不公、城鄉差距等問題。

對此,政府近年大力引進源自日本的「地方創生」政策,希望相關部會動起來,一起為地方重新注入經濟活力和人口新血。

2020第18屆遠見高峰會第六場專題論壇,便以「社會創新 地方創生新生命力」為題,由《遠見雜誌》資深總主筆彭杏珠擔任主持人,並邀請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陳美伶、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小鎮文創創辦人何培鈞等專家擔任與談人,從不同角度分享重塑地方活力的看法。

陳美伶:地方創生應由下而上、結合CSR

曾擔任國發會主委、任內大力推展地方創生政策的陳美伶,首先以「台灣地方創生的奇幻旅程」為題發表演講。

她坦承,以往不管是國發會或經建會,通常只扮演都市規劃單位,而將政策交由其他部會執行,但地方創生卻讓她有機會深入各個地方。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陳美伶。張智傑攝圖/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陳美伶。張智傑攝

時間回到2018年5月,眼見高齡少子化嚴重,預估台灣將在2022年步入人口負成長,因此行政院成立「地方創生會報」,並宣布2019年為「地方創生元年」,希望扭轉占國土面積三分之二的鄉鎮、但人口已外流的窘境。

沒想到才到2020年,台灣不僅生育率極可能再創新低,還提早抵達了「人口負成長」里程碑。

在政策點火助燃下,這兩年地方創生可說蔚為顯學,相關出版品和推廣刊物愈來愈多。不久前,民間意見領袖還組成「台灣地域振興聯盟」,並在嘉義市舉辦年會,在兩天內集結近800位年輕夥伴,持續推動相關任務。

陳美伶現場分享了三個年輕團隊的創業實例,分別是台東達魯瑪克部落的「粨發粨粽」、新北三峽的「甘樂文創」、被封為「官田烏金」的台南菱殼炭,證明地方創生的火苗已在各地點燃。「與其讓台北單獨走100步,不如讓22縣市手牽手向前走一步!」

如何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呢?陳美伶建議,政府首先得改變以往的短視思惟,不必一味追求KPI,或砸錢蓋蚊子館,導致地方團隊過度依賴補助。「我們要的是軟體,而不是硬體!」

事實上,地方創生應該「由下而上」,跟未來趨勢結合,不僅要接地氣,還要能走出去。過去一年,她已經拜訪馬祖七次,實地了解第一線的需求和想法。她更呼籲,企業可以把CSR資源轉向,一來讓地方創生的能量源源不斷,還能跟企業所需的ESG指標互相結合。

唐鳳:有想法的年輕人,都可以推動社會創新

2016年被政府延攬入閣,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政務委員、甚至被日本媒體封為「天才IT大臣」的唐鳳,堪稱近來鋒頭最健的內閣成員之一,常對外分享台灣的社會創新經驗。

經常扮演政府對外溝通角色及社會對話窗口的他,觀察到其實年輕人對改變社會很有熱情,她建議不妨參考政府建立的社會新平台,裡頭就提供很多資源和工具。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張智傑攝圖/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張智傑攝

比方2017年時,當時還是高中生的王宣茹,就到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並結合網路社團「不塑之客」,促成「全國漸進式禁止使用免洗餐具」一案跨過連署門檻,成功推動政府的減塑政策。

「你一開始會以為這是什麼環保團體發動的,結果竟然是16歲的高中生,而且還是她的公民課作業!」唐鳳回想。

雖然這樣的孩子還沒有投票權,但光靠她一個人的力量和創新點子,就成功引發了社會創新,甚至影響政府的政策走向。

另一個好例子是總統盃「黑客松」競賽,最近就有個新創團隊「奉茶」,自製了本土版的免費取水地圖,不僅發揚台灣自古以來的無私分享文化,還能結合許多具備共同願景的環保團體,發揮一傳十、十傳百的影響力。

何培鈞:台灣不小,還能扮演「亞洲中心」!

而早在地方創生風潮興起前,就默默在南投蹲點、耕耘的何培鈞,把竹山「天空的院子」打造為全台最美民宿,如今成為國內青年創業楷模。

從26歲努力拚搏到40歲的他,這幾年不斷受邀到中國大陸、日本、東南亞等地分享經驗,「從亞洲角度來看,台灣其實很有機會,因為各國都為了解決城鄉落差問題而焦頭爛額。」

小鎮文創創辦人何培鈞。張智傑攝圖/小鎮文創創辦人何培鈞。張智傑攝

於是,他開始在竹山啟動亞洲實業家的培訓活動,讓年輕世代培養更寬廣的國際視野,還嘗試用區塊鏈技術建立創新平台,希望串連彼此、形成一個聯盟,突破本土市場太小的侷限性。「你不能永遠站在地方看地方的問題,卻沒抬頭看外面的舞台有多遼闊?」

而對於此刻時興的地方創生熱潮,何培鈞以過來人的經驗提醒,政府不能只是重視由觀光帶動的人潮和錢潮等帳面數據,反而忽略了必要的永續發展指標和跨部會治理思惟。

聽完與會者專家的精彩發言,《遠見雜誌》資深總主筆彭杏珠總結,已經正式邁向「人口負成長」關卡的台灣,未來不但需要地方創生這套嶄新策略,重新平衡日益擴大的城鄉差距,也期待今後有更多年輕世代投入,讓自己的家鄉變得更好。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