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專家觀點

碳定價時代來臨!王儷玲:應速建立碳交易市場

台灣面臨碳定價時代,盡快研擬開徵碳稅才能與國際接軌。unsplash by Chris LeBoutillier

|

OECD於2022年11月發布「碳定價和能源稅報告」,揭露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八成,共71個國家地區的減排進程,提供國際上對於能源使用課稅及碳價公開參考數據。該報告發現,碳稅及碳排放交易的平均碳價,在2018至2021年間增加一倍多,已達每噸二氧化碳當量4歐元,原本碳價就相對高的國家,未來碳價的上升將更為顯著。

今年1月,立法院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除將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明文入法外,也正式宣告台灣「碳定價時代」來臨了!根據此法,台灣的碳費將在2024年正式開徵,首波鎖定年排放二氧化碳當量(CO2e)逾2.5萬公噸的排碳大戶,受影響企業共有287家,以鋼鐵、半導體及水泥業者為大宗。 

目前台灣只做到徵收碳費,然碳稅制度較能與國際接軌。因為碳費須在環保署下專款專用,只能用來協助改善排放源,無法投入綠能科技相關研發。碳稅則會進入稅收,可整合更多國家預算,由各減碳部會投入,更可以在經濟發展與環保減碳的目標間取得平衡。因此,台灣未來還是應盡快研擬開徵碳稅,才能更有利於打造公開透明的碳交易市場,與國際接軌。  

相對於國際,台灣在碳交易政策上落後許多,特別是歐盟的「碳邊境稅」(CBAM)今年10月就要試行。台灣如果不跟上碳稅或是碳交易政策,未來我國產業之國際競爭力將大受影響。事實上,國際對企業供應鏈淨零的要求愈趨嚴格,目前全球市值前500大的公司已有一半採用、或規劃2年內採用「內部碳定價」來管理公司碳排,並透過碳定價引導公司低碳投資,甚至把省下來的碳拿去抵換、交易,成為「碳資本」。   

延伸專題:歐盟開徵碳關稅!企業如何迎戰碳有價時代?

圖/碳稅會進入國家稅收,可整合更多預算,相較於「碳費」更具有國際競爭力。unsplash by Towfiqu barbhuiya

推廣碳價自由交易,讓減碳挑戰化為碳金商機 

碳定價從政府總量管制走向開放市場自由交易已是必然趨勢。尤其近年亞洲碳權發展快速,除了中國積極發展碳權市場,在自願性市場中,新加坡已成為亞洲發展較好的碳權交易市場,印尼、馬來西亞也均積極發展中。 

2022年4月,台灣奇美實業宣布加入新加坡全球碳權交易平台(CIX),當次購入1萬噸碳權,成為首家在CIX平台完成碳權交易及抵換的台灣企業。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碳權抵換、自願性的交易需求,台灣勢必要跟上碳交易的國際潮流。 

2月中旬政大金融科技中心赴新加坡參訪,親眼見證新加坡元宇宙綠色碳權交易所(MVGX)透過區塊鏈搭建的交易平台,並串聯企業碳ERP系統,可確保碳信用品質,及跨國交易紀錄不被竄改的創新效益。台灣必須透過產業發展政策,連結金融機構及新創企業,盡快建立碳權認證與碳交易市場,才能發揮更大減碳效益,將「減碳挑戰化為碳金商機」,打造長遠的正向循環。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