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新冠疫情在國內大爆發,讓原本熱鬧的校園活動戛然而止。遠距授課不再是演練,而是真實「上戰場」,數位學習頓時成為教學新常態。《遠見》調查發現,疫後的大學發展方向,將以品牌再造、特色化為主軸,如何延伸優勢、跨域整合,找出最強大的競爭力,將是校務永續發展的策略。
5月19日,對台灣的學生來說,可能是終生難忘的一天,全國各級學校因為疫情全面停課。台灣在努力防守超過一年後,還是被迫關閉校園,全面改採遠距教學。這也是新冠肺炎爆發後,許多人認知中對教育最大的影響,遠距教學不只挑戰過往老師的教學模式、學校的課程設計,也挑戰學生的自律能力、家長的耐心。殊不知,也悄悄又劇烈地改變了原本台灣高教發展趨勢。
遠距打破限制,特色化成了「求生」首選
去年疫情發生後,《遠見》便針對「遠距之後的高教」為題,以「未來大學預想圖」諮詢多位專家意見,其中最大共識是:「當學生可以跨系、跨校、跨國觀看別人的教學影片,『實體大學』的價值到底是什麼?」
一年後,當《遠見》在今年5月詢問各大專院校正副校長:「為提升貴校競爭力,您計畫優先採取以下那些作法?」
過去,答案多半是「增加國際合作」,然而這次,「學校特色化、品牌化」首度躍居榜首(表)。這無疑呼應了去年海內外教育專家對後遠距教學時代的疑問:「何以學生非要就讀你的學校?」
關鍵,也就是學校得鎖定招牌領域,讓學生一入學,想得到某某學問,就非得進這間學校不可,而這,是他校和線上課程無法提供的。
因此,進入後疫情時代,除了遠距教學,更帶動了高教辦學策略的新思惟:「創造學校特色、重塑大學品牌!」
三大轉型策略,打造「特色化大學」
其實,教育部自2018年起推動的高教深耕計畫,「發展學校特色」就是四大重點目標之一,這包括,配合社會趨勢及產業需求進行教學方法之創新,發展大學多元特色,培育新世代優質人才。
其中,大學怎麼從原本的「廣」走向「精」為第一個考驗。
《遠見》分析近兩年來各大學年度招生資料,尋找主打「特色化」與「品牌化」的大學,除了少數從成立之初就明確「主打特定領域」的技職科大,例如高雄餐旅大學、文藻外語大學外,大多數都是針對原本優勢科系或特色資源,逐漸轉型,讓品牌效益出現。同時,進而盤點出目前最主要的三大「特色化、品牌化」作法。
策略1〉掌握優勢,強項貫穿系所
世新:傳播╳各系院、義守:醫學╳各系院
綜合大學特色化的方式之一,就是選擇最具能見度,或具獨家資源,對外能打品牌、對內又能創造跨領域核心能量的招牌科系為主打。
如義守大學是南臺灣唯一有附屬醫院的私立綜合大學,校長陳振遠就要求各系所不管是開設新課程,或是老師研究專題,都盡可能與醫學做連結,例如,工程領域的醫學工程、資訊領域的智慧醫療、商管領域的醫學管理等。
同樣,世新辦學特色就是「以傳播為發展主軸,貫穿所有學門」,校內無論何系都必須修習傳播課程,讓學生懂得將傳播理論與方法,應用於本科專業。
世新大學校長吳永乾解釋,所謂「以傳播貫穿所有學門」,不是要消滅別的科系,而是「每個科系的學生,都要嫻熟於使用各種傳播工具」。
每天打開手機,網路新聞、社群媒體、影音網站、LINE群組……這些,都是傳播的不同形式;未來,傳播就像文字能力,是人人得會的基本功,而這正是世新的優勢。
例如,英語系幾乎各校皆有,世新結合廣電系開設「行銷傳播英語學程」,管理學院則開設「財經傳播學程」,另外,世新雖沒體育系,但有招收體育資優生,也設有「體育傳播學程」……這些都是要讓學生知道怎麼透過影音、數據、社群,把原本的專業轉化為普羅大眾也能快速接受的內容,順而在各自領域創造出最接地氣,且獨樹一格的專長。
策略2〉強項聯手,鎖定未來趨勢
陽明交大╳智慧醫療,中亞聯大╳醫學管理
至於招牌科系不只一個的綜合大學,特色化的手段則是針對熱門產業的需求,整合校內各領域的強項,設計出獨門特色。
以今年剛合校的陽明交通大學為例,就是結合交大的工程能量,以及陽明的醫學專長,強強聯姻迸發出新DNA「科技╳生醫」。
陽明交大智慧醫療推動中心主任楊智傑表示,醫學系去年開始招收「醫師工程師組」,結合醫療與電資,鎖定數位醫療產業人才培育,學生大一、大二在新竹校區修習電資工程課程,大三之後回到陽明校區精進醫學專業,畢業時同時擁有醫學和電資雙專長。
其實除了「醫師工程師組」,醫學系還設計「醫師科學家組」,培育兼具科學研究與臨床技能的生醫人才,目標替台灣培養臨床醫師、生醫科學家及醫師工程師三種類型的人才,徹底發揮「科技╳生醫」的兩大強項。
而董事背景同源的中國醫藥大學與亞洲大學,結盟為中亞聯大,則是運用中醫大的醫學底蘊,和亞大的管理、科技資源,讓學生可跨校選課,且兩校科系也合開跨領學程,打造「醫學╳管理」的特色。
中醫大校長洪明奇舉例,亞大的財法系就和中醫大的科法所,合作開設「醫療法律跨領域學程」。近年來病患自主意識抬頭,傳統醫病關係漸以法律關係取代,加上智慧醫療產業興起,政府與產業都需要更多理解醫療政策、法令制訂與執行的專家,兩校的法律相關科系合作,「這是他校少有的獨家課程。」
策略3〉砍掉重練,置之死地而後生
中金院╳金融服務、敏實科大╳智慧車輛
若說前兩種特色化策略是「加法」思維,那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簡稱中金院)和敏實科大則採取少見的「減法」思惟,而這,需要極大決心。
位於台南安平魚塭區中的中金院,前身是瀕臨退場的興國管理學院,2015年中信金接手後,鎖定企業本所需的專業金融服務人才,於是,大刀闊斧地將原有的21個學系,砍到僅剩財務金融、財經法律以及企業管理等三個學系,每系只招50人。
在中信品牌加持、集團業師領軍、課程專業化……等體質調整下,中金院從綜合型科大轉為「小而美」的專業金融服務學校,不只年年滿招,2016年起,就獲得卓越大學的評選,不只起死回生,更成為私校退場問題的轉型樣板。
去年,出現了第二起類似中金院「砍掉重練」的科大轉型。
新竹大華科大,原本科系類別包羅萬象,在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企業之一的敏實集團入主後,改名敏實科大,鎖定集團本業「智慧車輛」和「智慧製造」的汽車零配件為核心,並大刀闊斧撤系,新增「智慧車輛與能源系」「智慧製造工程系」,搭配集團在中國也有的旅館產業,保留「智慧生活學院」。而敏實科大複製中金院模式,能否為工科技職轉型打造成功模式,外界寄予厚望。
不追逐潮流,區域產業、國家政策是關鍵
不過,大學特色化,不是喊出來就好,不僅得完成資源配置、師資招聘、課程規劃等內造工程,對外,還得讓特色變為「社會公認品牌」。
位於新竹工業區大門對面、鄰近新竹科學園區的明新科大,是國內最早主打「半導體基層人才」的科大,多年來,成效彰顯,104人力銀行去年公布的「半導體產業最愛聘用畢業生」排名中,其即成為與台清交成並列前五的黑馬。明新科大校長劉國偉表示,特色化要成功有兩大關鍵:「地區產業」「國家政策」。不能「為了有而有」追流行,否則容易泡沫化。
他進一步說,明新鎖定半導體,並非趕流行,而是明新地近半導體聚落,具備地利之便,「反映在地人才需求。」正因如此,誠如明新科大半導體學院院長呂明峰所言,明新不管是學生實習、畢業生就業、產學合作、業師來源,都比他校來得到位。
一場疫情,讓社會對「我要活下去」的需求更加凸顯,學校怎麼在其中找到發揮空間,成為永續關鍵。透過不同學校的特色化作法,期待每一所大學,都能成為所處特色領域的「最佳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