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台灣環境永續,環保署(現已升格為環境部)制定政策,要求全台飲料店於2024年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杯」,並於2023年7月起,旅宿業者不得提供「一次性備品」,如何在永續與經濟發展中取得平衡?已是各縣市發展觀光重要課題。
相較其他縣市多倚靠補助,南投縣長許淑華將眼光放得更遠,打算建構南投「綠色生態系」,因應旅宿業去垃圾潮流,超前部署搶綠金。
「去塑政策」上路後,三個直轄市率先響應。台北市從2022年12月起,就宣布新政上路,新北市則在今年5月跟進,接著是台南於10月起開始實施。南投縣長許淑華透露,在她與業者溝通的過程中,發現許多業者為因應飲料杯去塑化,開始將塑膠杯改為飲料杯,儘管杯子材質變了,但有一件事情仍不會改變,就是「這些垃圾還是會繼續被生產出來」。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關鍵在減少垃圾量
現階段,南投縣並無垃圾焚化場、每天產生約250噸垃圾,必須仰賴外縣市協助消化,如何不讓垃圾過量,是新縣長許淑華眼前最棘手的問題。
許淑華受訪指出,「我們會推動的是,用實際的金額減價,鼓勵民眾自帶環保杯,」讓南投可以在飲料杯去塑階段後,直接跳過紙杯這個過渡階段,增加環保杯的使用率。
南投縣府補充,「自備飲料杯,可獲得至少5元折扣」這項規定,已於2022年7月上路,南投縣環保局總稽查後發現,全縣近200家飲料店均符合規定。而在日月潭這個知名景區上,已規劃在日月潭商圈推動循環杯租用,旅客在商圈使用循環杯買飲料,喝完的杯子可在商圈內任何一家飲料店歸還,杯子清洗則由環保單位把關,讓觀光景點產出的垃圾量逐步下降。
至於飯店業者部分,也有相關配套,以罐裝礦泉水為例,許淑華說,大部分業者都希望縣府能補助飲水機,以減輕大家的負擔,「當然這是一個方式,但是不是還有其他方式可以解決?」例如南投的竹藝,用竹杯來代替塑膠製成的寶特瓶,或許就是一個更佳的解決方案。
一來,南投本身就是竹子的大本營,用竹子代替寶特瓶可以協助地方產業發展;二來竹子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相較木材多出三至六倍左右,生長四年就可砍伐利用,不用像樹木至少得培育20-30年,非常切合現在正夯的「綠金」概念。
「如果旅宿業者能跟南投的竹藝業者合作,將竹子做成環保杯,協助在地青農發展,我覺得這樣會更有意義。」況且,現代人的旅遊趨勢是吃得健康外,也要吃得環保,許淑華認為,趁此時強化南投的「永續旅遊」,將相關政策儘早做配套,更可以成為南投未來一個非常亮眼的行銷點。
碳交易與造林模式建立,可布局全球
氣候變遷因應法2月上路後,環保署已於日前對外表示,正與金管會合作討論推動碳額度交易。擔任立委以來,就關注永續議題的許淑華認為,碳交易所成立後就會有所謂的碳權,就跟種電一樣,未來政府將鼓勵民眾造林,讓民眾賣「綠金」,未來南投遍地的竹林就能供其他排放二氧化碳者購買碳權。
除此之外,南投的竹藝技術在全球來看,正好居於領先地位,「所以我們要把我們自己的角色做提升,不能只是在買賣階段而已」,她強調,未來台灣必須將碳交易與造林的整個模式建立起來,成為「導師級」角色後再布局全球,如此就能進一步提升整個行業的實力與產值。
「碳權交易」模式一旦成熟,就能翻轉南投目前在全台地位,不只可以成為宜居城市,滿地綠蔭更能成為源源不絕的「綠金」,化危機為轉機,未來相關政策的構思與推展,將是許淑華接下來將大力推動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