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專家觀點

儲能可不可以得到碳權?專家曝「碳權有2種用途」

碳交易市場有2種,不同市場的碳權,出生方式、定價、命運自然都不相同。freepik

|

《買綠電有沒有同時買到碳權?》上架之後,原以為能源業可以死了這條心了吧,沒想到這篇文章吸引更多人跑來問我們「雖然綠電沒有碳權,不過儲能提供電力輔助服務,對電網穩定很有貢獻,應該可以得到碳權?」嚇得我們幾位帶路人連夜開會,加班趕出這篇文章,深怕又多出一則都市傳說。

其實我們猜想,你講的碳權,跟我講的碳權,雖然字都一樣,但應該不是同一件事。我們的溝通存在平行時空,今天,我們就先來幫你建構正確的碳權認知,以後大家溝通自然就會在同一個時空。

延伸閱讀:備戰台灣碳權交易!一文解析碳權種類、交易平台

雖然字一樣,但實際上我們有2種碳權

在碳交易裡進行交易的標的或商品是碳權,它可以是一個允許排放碳的許可,也可以是一個碳排減量的成效,計量單位為每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

碳交易市場有2種,因此,在不同市場的碳權,他們的出生方式、定價、命運自然都不相同。當我們沒有釐清溝通的層次時,自然容易張飛打岳飛。

● 第一種碳權:強制性市場(或總量管制排放交易)

在總量管制排放交易機制之下,政府設定了減量目標,並進一步把允許排放量當做一種籌碼(碳權)發放給受管制者,以這些碳權做為標的,可以進行碳交易。

總量管制排放交易是強制性的,被管制者一定要達到被賦予的排放目標,因此,在此機制下所產生的碳權,被視為是強制性機制下的碳權 。而流通及交易強制性碳權的市場,稱之為強制性碳權市場(regulated market)。

每個強制性市場下的碳權價格一開始會受到該強制性市場的設計而定,例如減量目標設定的強度、管制覆蓋率、碳權如何核配等,之後就是由市場供需雙方的交易結果來決定,不會有一個固定的價格。

當國家有自己的減碳或碳中和目標,總量管制排放交易就成為政府很重要的碳管理政策工具,因此絕大部分的強制性市場彼此並不互通,受管制者無法透過購買另一個強制性市場下的碳權,來抵扣自己的排放責任。碳權不會在不同的強制性市場間流動,自然也無法透過買低賣高來平衡價格。且核發碳權相當嚴謹,不能亂給,較不會有重複計算(double counting)的問題。

● 第二種碳權:自願性市場

自願性市場中的碳權從字面上讀起來,你可能以為是個自由市場,隨意買賣碳權賺錢,其實不全然如此。

自願性市場多為強制性市場的補充機制,是碳管理的政策工具之一,也就是國家在總量管制排放交易之外,透過其他方式讓「非被管制者」執行減量專案來取得碳權。例如專欄文章《買綠電有沒有同時買到碳權?》中談的碳權就是屬於這類。此機制下的碳權通常叫減量信用額度(credit),代表的是認證過的減量成效,而交易此一額度的市場即為自願性市場(voluntary market)。

依據世界銀行(2021)的彙整,目前國際上的抵換機制依其創建及運行者的差異,共有3種類型:

1. 聯合國創建及運行的清潔發展機制(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原始目的是為了協助已開發國家在未開發國家執行減量計畫,後隨著CDM機制的成熟發展,部分區域或國家的碳定價機制亦允許使用CDM所產生的減量信用額度來抵減排放量,以做為遵約之用。除此之外,CDM所產生的額度亦可作為企業碳中和之用

2. 由獨立機構所建立及管理的機制,目前共有4個,主要作為企業碳中和之用,現在也被部分國家採納做為自身碳定價機制的遵約之用:
A. 碳驗證標準(VCS,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B. 美國氣候行動儲備方案(CAR,Climate Action Reserve)
C. 黃金標準(GS,Gold Standard)
D. 美國碳註冊登記簿(ACR,American Carbon Registry)

3. 最後一種是各國建立的自願性抵換機制,可以參考上面前2種運行者建立的方法學,或是自己建立自己國家的方法學,然後建立認證機制,讓企業來申請,將減量成效轉化為碳權。我國現正運行中的抵換專案(TOP,Taiwan Offset Project)即屬於此類。

儲能提供電力輔助服務,也能獲得碳權?

如果儲能可以得到碳權,勢必得在自願性市場,惟碳權在目前台灣的制度脈絡下,是必須先執行一個減量專案,經行政院環保署審查確認減量成效後,發給專案申請者與減量成效等量的「減量額度」,這才是碳權。在沒有證明儲能有減量績效之前,自然不可能得到任何碳權。

這件事同時帶出我們之前在《513大停電後忙炒股?專家叮嚀投資儲能前應注意這個核爆級風險》提到的一個關鍵問題:儲能是個私生子,究竟是發電業呢,還是售電業呢,目前在法律上沒有給予定位,連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是誰都搞不清楚。除了儲能火災這個核爆級的風險之外,我們在碳權這件事情上,也看到了因為沒有明確定位帶來的缺憾。

在得到明確的答案之前,至少儲能是個神救援,上場解決活潑的再生能源對電力系統的衝擊,不管有沒有協助溫室氣體減排,台電都會非常感激你對穩定電力系統的貢獻。

本文轉載自綠學院/文:楊雅雲(專欄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原文標題:儲能能不能得到碳權?

【關於作者】
楊雅雲,綠色行銷專家及綠色產業製作人。受到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啟發,2009年大跨度轉行到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領導莫拉克風災校園重建—那瑪夏民權國小重建工作。稀有的大跨度整合型專家,專業領域包括新能源、智慧電網、電動車、儲能、節能、循環經濟、綠建築,擅長把最專業的綠色科技行話,翻譯成最淺的白話文說出來。2014年創辦綠學院,同時為Green Impact Lab 綠色創業加速器的共同創辦人,著有《綠領建築師教你設計好房子》一書。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