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台灣鋼鐵產業龍頭企業,中鋼秉持共存共榮的理念,透過「以大帶小」模式帶領中小企業客戶,共同打造低碳供應鏈,創造永續價值。
台灣鋼鐵業龍頭可能沒想到,有朝一日會被客戶稱為「很好的減碳老師」,大呼感謝。
「減碳是趨勢,我懂,但怎麼做,不太了解。中鋼帶領我們跟著做,他們就是母雞,我們是小雞。」億新精機總經理廖明棋講話憨慢,提到鋼鐵業減碳「中鋼大帶小」的計畫行動,每一句話皆是肺腑之言。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60年前,從土地公廟旁小作坊起家的億新精機,如今是一家年營業額平均15億元、專注製造馬達鐵芯的台中老字號,儘管生意對象集中在兩岸,而產品並未直接出口歐洲,卻已感受到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衝擊。客戶一預知會被歐盟徵收碳關稅、取得CBAM憑證後,產品才能銷入歐盟,便轉過頭來要求億新配合CBAM提供減碳相關資料,最好連生產線也展開減碳。
雖然至今仍不太明白CBAM是什麼,廖明棋卻能體會全體鋼鐵業者位於「碳稅海嘯第一排」的焦灼,正當躊躇猶疑著下一步時,來自中鋼的碳管理輔導團宛如天降神兵,送來應對的教戰守則。
「中鋼問,要不要上下游一起來減碳,我們第一個就報名參加了。」二代接班的廖明棋說,億新是中鋼矽鋼片的最大單一客戶,雙方合作很有默契,因應國際碳關稅挑戰,更是同在一條船上的難兄難弟,「老大」振臂一呼,必須率先響應。
經驗豐富,帶領中小企業無痛轉型
其實,中鋼能成為鋼鐵業減碳的好老師,源於2007年起便成立的節約能源服務團。
「我們超早就輔導關係企業和客戶推動節能。」中鋼生產部門副總經理陳守道說,因此經驗豐富,長期累積的教學內容扎實、確切可行,不勉強這些中小企業「學生」硬啃,才讓參與的企業得以無痛轉型。
只是,2023年上半年成軍的中鋼碳管理輔導團,起初在輔導時,明顯感受到大多數下游業者,像是螺絲螺帽業客戶,並不屬於環保署公告的第一、二批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源,對碳管理、減碳等面向的認知與準備相對不足,需要再教育。
加上碳盤查需要投入不少人力作業,部分客戶的執行意願不高;另一方面,可能因客戶預算考量,並不會全數採納輔導團提出的節能減碳改善建議。
「解決辦法就是手把手教。」中鋼碳管理輔導團成員、中鋼環境保護處處長吳一民指出,除了向受輔導的廠商分享國內外碳管理趨勢資訊,中鋼還免費「上門服務」,實地前進廠商的生產現場,展開碳盤查,每次出動都是七個人,陣容堅強,北中南來回跑,最遠曾從高雄總部跑到楊梅。
延伸閱讀:台達電周志宏ESG革命18年,從一個人到八萬人同行
找出生產線排碳熱點,客製化轉型方案
碳盤查的重點,首先,是找出生產線上有哪些排碳熱點。接著「開藥方」,提供量身訂做的節能方案。
「我們細到把Excel表格做好,一一示範哪一個格子填什麼數據,」中鋼環境保護處工程師盧思佐說,包括公司有哪些設備、是否用電、使用何種燃料發電,皆一項項親自帶領客戶鑑別,以確保廠商學有所成,日後建立起自主碳盤查的能力:「我們絕對不是在那邊發表格,然後叫大家回去填一填。」
當碳管理輔導團挺進客戶的廠房,會仔細觀察生產現場的各項操作,若是發現中鋼實際上也存在類似的製程,便可當下「以中鋼為師」,示範中鋼如何在該製程進行減碳,建議依樣畫葫蘆。
有趣的是,身為減碳老師的中鋼,沒拿束脩,反而偶爾倒貼。儘管計畫結案後,可向經濟部工業局申請約220萬元的委辦費,但吳一民等輔導團員工的薪資卻由中鋼支付,內部吸收人事成本。
半年不到,中鋼便完成九家下游客戶的碳盤查輔導及節能診斷,也已預估完成六家客戶的節電潛力盤點。預計2023年底,中鋼計畫擴大至總共22家客戶的輔導,陳守道信心十足一定可以達標,甚至超過原先向政府提報年減1500噸CO2e的目標,因為光是六家,就能減掉2∕3設定碳排數值,更何況22家共襄盛舉。
對總家數近800廠的鋼鐵業來說,上下游知識分享,共同打造低碳供應鏈,證明在因應國際碳排控管的這條路上,沒有人再能獨善其身,台灣鋼鐵業必須風雨同路,才能共存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