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太沉重,依雲高檔礦泉水在美遭消費者提告
▋聯合國南極最新調查,力拚斬斷70億噸海洋塑膠垃圾
▋日本原子能管理委員會,要求核電廠研究強震影響
▋太平洋島國萬那杜伐木爭議,背後是美中兩強爭霸
▋美國石油天然氣團體向拜登施壓:不要延緩液化天然氣項目批准
「碳中和」太沉重,依雲高檔礦泉水在美遭消費者提告
總部位在法國巴黎,以旗下依雲礦泉水(Evian)著稱的達能集團(Groupe Danone),如今正面臨和「碳中和」有關的集體訴訟。
兩位購買依雲礦泉水的消費者多里斯(Stephanie Dorris)、阿科塔基斯(John Axiotakis)表示,他們在2022年以比其他礦泉水更高價格購買依雲礦泉水,只因為其瓶身「碳中和」聲明,代表喝這種水可能更環保。
但後來他們發現,依雲礦泉水在製造過程中,仍排放若干二氧化碳至大氣中,或是以其他方式導致污染。「如果他們知道是這樣,就不會購買依雲。」
美國紐約州地方法官羅曼(Nelson Roman)在長達30頁的判決書中指出,「碳中和」是容易使消費者困惑的模糊詞語。原告可以提出詐欺、不當得利和違反明示保證索賠,若是在加州、麻州,還可根據《消費者保護法》提出索賠。
聯合國南極最新調查,力拚斬斷70億噸海洋塑膠垃圾
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阿根廷南極研究所(IAA)將從1月13日啟動最新聯合調查,將從南極地區水域、沉積物,甚至是企鵝糞便進行科學分析,找出微塑料在南極地區殘留量。
該項調查是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研究世界各國微塑料汙染計畫的一部份。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Rafael Grossi)表示,南極環境對地球至關重要,而微塑料正在影響環境,南極也不例外。希望透過此次研究,確定海床上的汙染物、含量,以及污染源。
阿根廷南極研究所研究員魯貝托(Lucas Ruberto)指出,此研究將會特別關注微塑料的最小分子,並試圖確定它們的來源,也會探討如何清理它們的方式,甚至是斬斷汙染源頭。
他進一步表示,由於塑料大量使用,小於5毫米的微塑料顆粒,是全球性健康問題,若生物體攝入太多,則可能因為在生物體內累積,而導致疾病。特別是目前約有70億塑膠被傾倒至自然環境,裡面很大一部份是海洋環境,搶救大自然與海洋刻不容緩。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日本原子能管理委員會,要求核電廠研究強震影響
2024年1月1日,日本能登半島發生7.6級強震,加上後續數十次強烈餘震,導致逾200人死亡、數十人失蹤,並引發海嘯。營運商北陸電力報告指出,當地致賀核電廠已經成功處理地震後的變壓器損壞、臨時停電和燃料棒冷卻池外洩問題。
而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也多次強調,該核電廠安全無虞。他坦言,此次強震影響的石川縣、富山縣116個輻射監測站中,有18個在地震後短暫失效,但如今都已經修復,沒有顯示任何異常。
但日本原子能管理委員會表示,由於餘震仍在持續,北陸電力仍應該考慮變壓器、其他關鍵設備可能發生新損壞的可能。委員長山中伸介敦促北陸電力,應該對變壓器損壞原因進行更深度調查,並迅速公開調查結果,才能使民眾更安心。
另外,此次強震也可能使志賀核電廠重啟二號反應爐的計畫延遲。志賀核電廠兩座反應爐分別自1993、2006年啟用。但它們在2011年311大地震後,一直處於停機狀態。北陸電力在2014年申請重新啟動較新的二號反應爐,確定該地附近斷層不活躍、不影響工廠安全後,原本預計2026年重新啟動二號反應爐,但最新強震恐怕會延遲該計畫。
太平洋島國萬那杜伐木爭議,背後是美中兩強爭霸
萬那杜森林局近期禁止萬那杜森林工業有限公司(VFIL)出口木材,原因是該國政府接獲投訴,發現該公司未經處理把樹木運走。當地居民表示,過去三個月,該國兩位總理被投票罷免,引發政治動盪期間,穿著軍裝的工人,駕駛沒有車牌的車輛,在當地清運木材,疑似為中資背景的萬那杜森林工業在盜伐木材。
萬那杜政府禁止該國原木出口,但卻在2021年調查中發現,境內珍稀紅木被非法出口到中國。中國駐萬那杜大使館澄清,萬那杜森林工業是私人公司,盜伐木材的工人和中國軍隊沒有關係。
此舉引來美方高度關注。《路透社》指出,萬那杜地處第二島鏈要衝,使中國正和美國爭取贏得此太平洋島國信任。如今即便北京政府是萬那杜最大外部債權人,萬那杜政府依然表示,該國外交採取不結盟策略,無意在美中間選邊站。
美國石油天然氣團體向拜登施壓:不要延緩液化天然氣項目批准
美國總統拜登政府有意在天然氣項目擴建中,加入氣候變遷因素考量,可能會延緩相關項目批准。但美國最大石油、天然氣遊說團體、美國石油學會(API)總裁薩默斯(Mike Sommers)表示,停止美國液化天然氣批准,將使美國在歐洲、亞洲的盟友處在危險中。因為美國出口液化天然氣,將有助於幫助這些盟友減少煤炭與碳排。
美國下一屆總統選舉將在2024年11月5日舉行。正力圖過渡到非化石燃料的拜登政府,正在平衡歐洲盟友對美國液化天然氣需求,並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同時也要回應要求美國國內化石燃料項目停止的環保人士抗議。
但即便拜登政府已經通過美國史上最大氣候法案《通貨膨脹削減法》,美國也同步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面對經濟發展、能源安全、環境保護的多重複雜習題,拜登政府正努力找出平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