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全球趨勢

ESG國際快訊》北極由白變藍!「無冰化」恐在2035年夏季成真

北極海上冰層可能在2035年消失?unsplash by lwalz

|

▋北極由白變藍!「無冰化」恐在2035年夏季成真
▋搶在被淹沒前「存檔」國土風采,吐瓦魯將在元宇宙立國
▋中國在湄公河上游蓋水壩,使下游逾1/5魚類面臨滅絕危機
▋拜登碳排新政擬排除天然氣,但更大威脅還在後頭
▋聖嬰現象持續減弱,但未來幾個月仍會影響全球氣候

北極由白變藍!「無冰化」恐在2035年夏季成真

由楊恩(Alexander Jahn)、霍蘭德(Marika M. Holland)、凱伊(Jennifer E. Kay)三位學者在《地球與環境自然評論》(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受到全球暖化影響,北極熊、海豹、海象棲息的北極,海上冰層極可能在2035年夏季消失,使「白色北極」轉變為「藍色北極」。

該研究更進一步指出,到本世紀末,每年5月到隔年1月,以及8月到10月,北極可能出現無冰狀態,出現的早晚與時間長度,則取決於這段期間內,全球如何減少化石燃料燃燒量。楊恩表示,即便沒辦法完全避免「北極無冰化」,但仍需要儘可能減少碳排,以避免「北極無冰化」成為常態。

而且解決「北極無冰化」,在技術上仍有可能。楊恩指出,即便北極所有冰融化,但若未來能找到方法,把二氧化碳從大氣中吸收,逆轉目前全球愈來愈暖的趨勢,北極海上冰層仍有可能在十年內恢復。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搶在被淹沒前「存檔」國土風采,吐瓦魯將在元宇宙立國

隨著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島國吐瓦魯每逢漲潮時,國土主要環礁、首都富那富提(Funafuti)的四成都會被水淹沒,甚至還有不少研究顯示,這個人口只有1.2萬的小國,將在本世紀末淹沒。為了保留所有的文化記憶,吐瓦魯政府已經完成對該國124個島嶼的詳細3D立體掃描、存檔文化遺產,也在研擬一套數位身份系統,以讓公民可以在上面註冊出生、死亡、結婚或參與民意調查。

圖/吐瓦魯透過擴增實境(AR)或虛擬實境方式元宇宙立國。取自遠見官網

由於這些準備,吐瓦魯也很有可能成為元宇宙裡的第一個國家,透過擴增實境(AR)或虛擬實境將能一睹該國國土風采。然而,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副教授凱利(Nick Kelly)表示,將整個國家搬遷到虛擬世界中,仍存在極大的技術、社會和政治挑戰,關於資訊安全、誰控制數據的憂慮也一直存在。

但也有吐瓦魯人對此表示無感。來自吐瓦魯的琳(Lin),在8歲時和家人移居至紐西蘭。對她而言,海浪拍打岸邊的聲音、教堂鐘聲依舊是她對吐瓦魯的鮮活回憶,但「你無法在數位空間複製哪些曾經滋養吐瓦魯人的土壤,也無法複製吐瓦魯人身體與土地的聯繫。」

中國在湄公河上游蓋水壩,使下游逾1/5魚類面臨滅絕危機

從中國青藏高原,一直延伸到南中國海,長達5000公里的湄公河,可說是滋養中國、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數千萬農民、漁民生計的「生命之河」。然而,一份由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25個全球海洋、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合作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湄公河的魚類族群中,正有1/5面臨滅絕。

該報告主要貢獻者,魚類生物學家霍根(Zeb Hogan)表示,目前對湄公河最大的生態威脅,也是不斷加劇的威脅,就是水力發電的發展。上游不斷增多的中國水利發電設施,阻礙大量沉積物流入湄公河下游,而這些沉積物為湄公河流域農業、漁業提供極為必要的養份。

此外,棲息地喪失、濕地轉化為農業和水產養殖用地、砂礫採礦風氣愈來愈盛、外來物種引入、日益惡化的氣候變遷,也是湄公河流域生態的潛在威脅。該報告統計,湄公河共有1148種魚類,目前有19%正處在滅絕危機,另外還有38%因為對魚種了解不足,無法清楚評估其保育狀態,顯示實際面臨滅種危機的魚類可能更多。

圖/中國在湄公河上游蓋水壩,成為湄公河流域生態的潛在威脅。X by @MRCMekong

拜登碳排新政擬排除天然氣,但更大威脅還在後頭

根據美國環保署最新統計,天然氣發電占發電部門溫室氣體碳排的43%,並可望在2028年超越煤炭,成為發電部門溫室氣體碳排的最大來源。然而,美國卻極有可能在天然氣業者的抗議聲中讓步,在最新出爐的碳排法規中,排除現有的美國天然氣發電廠,引起環團質疑。

對此,美國環保署表示,將在今年夏季以前,確認碳排法規其他部份規則後,擬定單獨的規則來管制現有天然氣發電廠的碳排,以及其他有害空氣的汙染物,但並未承諾具體時間表。環團擔心,起草和確認最終法規的時程至少要一年以上,如果現任總統拜登在年底大選敗給不相信有氣候變遷的川普,很有可能使所有努力全都功虧一簣。

聖嬰現象持續減弱,但未來幾個月仍會影響全球氣候

每兩到七年發生一次、每次持續9到12個月的聖嬰現象(El Nino),會使太平洋東部、中部海洋表面溫度升高,是極端氣候、野火、熱帶氣旋和乾旱的元凶。世界氣象組織(WMO)表示,去年12月聖嬰現象達到頂峰,而且是史上五個最強的聖嬰現象之一,目前雖然持續減弱,但將在未來幾個月繼續影響全球氣候。

圖/聖嬰現象(El Nino)將在未來幾個月繼續影響全球氣候。unsplash by Chris Gallagher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梭羅(Celeste Saulo)指出,從2023年6月以來,每個月都創下氣溫新高,而2023年更是有史以來溫度最高的一年,「聖嬰現象是造就這些紀錄的因素之一,但溫室氣體無疑是罪魁禍首。」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從今年3月至5月,聖嬰現象持續的機會是60%;而4月到6月,出現「中立條件」,也就是沒有聖嬰現象,也沒有反聖嬰現象(La Nina)的機會約為80%。

延伸閱讀:「當你失去土地,餘生都將漂泊!」紀錄片引感觸,馬紹爾部長淚灑COP28現場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