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第28屆氣候大會(COP28)歷經熬夜加班、延長一天的紅眼談判,在杜拜時間13日上午正式落幕。大會主席賈柏敲下關鍵木槌,有哪些共識被寫入決議?又將如何衝擊台灣政策與產業?
COP28氣候大會原訂12日閉幕,但眼見時間到了,198個國家的談判代表還在爭論不休,因此主辦國阿聯酋(UAE)決定「加班」一天。
12日深夜,杜拜世博城內隨處可見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紅著雙眼的氣候代表,也有不少人外帶宵夜挑燈夜戰。13日凌晨,總算迎來一抹曙光,賈柏先是與各國代表私下磋商,接著在當地時間上午6時發布第二份協議草案,並於10點召開全體大會。
COP28艱難的勝利,邁向終結化石燃料第一步
賈柏在大會上宣讀決議文件並獲得一致通過,近200國承諾「進行能源系統轉型、脫離化石燃料(Transitioning away from fossil fuels in energy systems),並以公正、有序且公平的方式,以科學為基礎,在這關鍵的10年加速行動,以利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
此外,決議也認可全球碳排放將在2025年前達到高峰(惟開發中國家的達峰時程可能會延後一些),並承諾淘汰「無效率的化石燃料補貼」。
儘管決議並未出現大多國家期待的「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用語,而是以較為中性的「轉型」字眼(transitioning),去處理棘手的化石燃料議題,但這已是史上頭一遭在正式氣候協議中,明確寫入「擺脫化石燃料」,象徵著人類邁出終結化石燃料的第一步。
各界對此結果看法不一,有人歡迎,但仍有人質疑。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表示,「脫離化石燃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展,儘管有許多國家希望用詞方面有更好的選擇。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則在社群媒體發文稱:「今天的協議標誌著後化石燃料時代的開端,」她感慨於各國花了30年才迎來化石燃料終結的第一步。
至於過程中反對用「淘汰」二字的產油國代表,阿拉伯集團(Arab Group)的沙烏地阿拉伯官員陶非克(Albara Tawfiq)認為石油是產油國賴以為生的命脈,對最後的磋商結果表達「感激」。
然而,許多小島國家位於地球暖化衝擊的「海嘯第一排」,其所組成的島國聯盟(Alliance of Small Island States)對此決議大表抗議。
「我們真的需要在(對抗氣候變遷的)行動上展開指數型大躍進!」輪值主席國大洋洲國家薩摩亞的首席談判代表拉斯穆森(Anne Rasmussen)表示。他舉例,格拉斯哥COP26氣候峰會就達成「逐步減少燃煤」的協議,但英國隔年就核准新燃煤電廠,全球燃煤使用量還創新高。各國要擺脫化石燃料仍需投入更具體、積極的行動,否則協議將淪為空談。
延伸閱讀:2024氣候績效指標揭曉!台灣淪後段班、環境部不服
全球盤點無異議通過,2025各國提新減碳目標
COP28是簽署《巴黎協定》以來首次全球盤點,全球盤點並不只是一份報告,而是全面評估各國減碳的成績與缺口,以作為檢討和修正氣候行動的基礎,期待全球最終達成巴黎協定目標。
之後,全球盤點將每5年進行一次,每次為期兩年,盤點分三階段進行,分別是資料收集、技術評估、和高層政治階段。
技術評估已於今年9月結束並發布綜合報告,第三階段在COP28期間,各國依據綜合報告,檢討縮減碳排差距所需的氣候行動。
首份「全球盤點決議」獲得現場無異議的採納,大會及各國談判代表對全球盤點作出全面回應,制定更強而有力的行動計畫與減排方案,試圖讓「地球升溫控制在1.5度C之內」的目標仍有實現可能。
為達成控溫目標,2030年必須比2019年減少43%碳排,各國也須在2025年提出新的國家自訂減碳貢獻(NDCs),除了減碳目標需更具野心,也要規劃相對應的氣候政策,例如詳細說明2035年的減排量等。
首度寫入決議!2030年前加速甲烷減量
今年COP28在甲烷減量上也有重大突破,是氣候峰會史上第一次提到甲烷與減量。
甲烷是三大溫室氣體之一,大會期間美國等國提出「全球甲烷承諾」(Global Methane Pledge),155個國家政府已同意簽署,誓言減少甲烷排放以遏止升溫。
此外,決議文件中也明載2030年前加速甲烷減量,事實上自去年埃及COP27後,各國已募集超過10億美元新資金展開甲烷減排行動。
啟動損失與損害基金
損失與損害基金在COP28第一天即正式啟動,各國已承諾數億美元投入該基金。關於氣候金融方面,各國也承諾共120億美元補足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缺口,同時宣布近1.8億美元用於最低度開發國家基金(LDC)和特殊氣候變化基金(SCCF)。世界銀行表示將在2024年至2025年,年增90億美元資金用於氣候變遷調適項目上。
儘管損失與損害基金正式啟動,是COP28的重大進展,但國際追蹤基金的專家認為,在本次決議文中攸關減緩、調適的章節並未提及損失損害基金,錯失了將損失損害基金成為獨立議程的機會。這也可能導致該基金仍然無法對症下藥,提供給需要的國家,抑或是讓已開發國家找到可規避責任的漏洞。
延伸閱讀:非洲碳權交易地位大躍升?坦尚尼亞簽署COP28重大協議!
走向終結化石燃料,台灣真的準備好了嗎?
針對今年杜拜決議結果,台灣雖然非聯合國締約國,但有哪些能借鏡之處?
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表示,在處理化石燃料議題上,台灣必須認清全球能源轉型已推至關鍵分水嶺的事實。對沒有一滴油、化石燃料完全仰賴進口的台灣,我們必須深刻思考如何集中火力積極加強減少對化石燃料依賴的行動。
特別要提醒的是,決議文中依然再次強調逐漸減少燃煤發電的承諾,以及去除對於沒有效率的化石燃料補貼。這些都是我國能源、減碳、化石燃料補貼政策必須統籌整合思考的重點。
黃正忠補充,台灣能源價格長期未能反應市場價格,將會面臨極為嚴重的考驗。政府與企業界都必須正視此問題,如不能有效積極處理,我們在減碳上的努力,勢必面臨國際檢驗上更高的挑戰。
台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建議,台灣在明年度啟動第三階段管制目標討論時,應朝向2030年減量目標加嚴,並同時納入2035年減量目標,也應盡快明定能源 效率進步率的政策目標。
另一方面,台灣預計在明年第一季公布碳費價格及徵收方式,趙家緯呼籲政府同時啟動改革化石燃料補貼程序,否則會大幅抵銷碳定價的減碳效益。
最後,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范建得分享,中美洲國家排名第四的產油國哥倫比亞在COP28共識會議上,宣布正式加入國際聯盟並呼籲制定終結煤炭、天然氣的計畫。
身為經濟高度仰賴化石燃料的國家,哥倫比亞的國際信用因此被降評、披索貶值,「但哥倫比亞仍然有勇氣在國際會議上宣示逐步擺脫化石燃料,這段話講得相當到位。」
反觀台灣怎麼看自己?范建得指出,台灣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程度恐不亞於產油國家,但是台灣在宣布淨零的同時,是否已做好全面性、完整的替代能源規劃?當國際經濟體制於台灣不利、能源結構又無法支撐脫碳時,我們準備好接受結果和影響了嗎?
「節能減碳不能只強調道德面,而忽略生活面,」范建得認為除了政府政策、企業減碳雙管齊下,大眾更應從生活中的節能減碳行動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