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將開出「碳關稅」的第一槍!2023年開始生效、2026年正式實施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是什麼?為何引發台灣企業的碳焦慮?
- 「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在2023年試行、延長1年到2025年底,預計2026年1月上路
- 進口商需完成採購相對應的CBAM憑證,產品才能進入歐盟
- CBAM初期管制五大高碳排產業:水泥、電力、肥料、鋼鐵、鋁業
氣候危機在即,全球已有超過130個國家,宣布推動在2050年前達成淨零碳排,這也是台灣的目標。
2019年,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公布《歐洲綠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就是希望在2030年達到溫室氣體排放量(與1990年相比)減少55%之階段性目標。以及,未來在2050年,歐洲可實現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的中長期減量目標。
到了2021年7月,也就是在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辦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的前夕,歐盟執委會提出落實「降低55%溫室氣體排放套案」(Fit for 55 package)的12項相關措施。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 ★立即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Fit for 55不僅確保未來的氣候、能源政策,可以符合《歐洲氣候法》設定的目標外。且涵蓋氣候、能源、建築、碳交易、交通運輸等面向。更重要的是,希望在COP26上,其他國家也能一同跟進。
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是什麼?
值得注意的是,Fit for 55中最為重要的機制就是「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 CBAM)。然而,預計在2023年10月試行、2026年正式施行的CBAM,又是什麼?
CBAM 主要透過明訂出口國產品的碳含量,若超過進口國規範,進口商除須購買「碳權」外,也將會面臨產品被課徵碳關稅。
也就是說,CBAM是歐盟對進口到當地的碳密集型產品,依據碳排放量,進口商需完成採購相對應的CBAM憑證(CBAM Certificate),產品才能進入歐盟。但如果是非歐盟的生產商,只要提供產品在非歐盟國家已依據碳價格支付費用的相關證明,進口商則可以抵消歐盟CBAM憑證的採購費用。
設立CBAM 的用意,就是希望此舉可以有效降低全球碳排。
此外,歐盟希望透過 CBAM 來避免「碳洩漏」(Carbon Leakage)的情況。碳洩漏指的是,高碳排產業為了躲避嚴格的碳排放規範,會選擇外移到碳排放規範較為寬鬆的國家的現象。當生產移轉至境外後,也導致境內進口產品的需求增加後,碳含量也隨之提高。
這也是過去歐盟在境內實施碳交易體系(European Union Emission Trading Scheme,簡稱EU ETS),所面臨到的困境。因此,透過CBAM也有望補足現行 EU ETS的限制,並要求進口產品也需要負擔減碳的成本。
此外,也希望透過 CBAM 來維持歐盟產業的全球競爭公平性。歐盟產品在境內必須負擔減碳成本、出口則面對價格劣勢,而 CBAM 使進口產品的價格,反映碳定價。並且,針對歐盟出口產品給予調整,像是退稅等措施。
2023年開始,五大高碳排產業將受衝擊
2021年7月14日公布CBAM草案,其中就涵蓋產品項目(水泥、肥 料、鋼鐵、鋁、進口電力等產品 )、產品碳含量的認定方式、以及進口產品申報方法、驗證方法、以及相關罰則皆有規定。
到了2023年10月起逐步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初期的管制範圍,僅限水泥、電力、肥料、鋼鐵、鋁業的五大高碳排產業。
根據台灣經濟部統計,CBAM管制水泥、電力、肥料、鋼鐵、鋁等248項產品中。台灣就包含了212項,金額為245億元,多以鋼鐵製品為主。
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古永嘉強調,「輸出產品至歐盟的國家,需要趕快訂定完整碳定價制度。」
在 2023 – 2025 年的這段時間,進口商需要在每年5月31日前,申報前一年CBAM相關資訊(進口量以公噸計算、進口產品碳含量以CO2e/公噸表示)。在轉型階段裡,不需採購CBAM 憑證,但每季需要提交CBAM報告。
根據歐洲議會最新討論,預計在2026年1月1日全面實施CBAM,進口商扣除已於出口國繳納費用,以及享有之免費排放額度,必須交出向管理局購買的CBAM憑證(CBAM Certificates)。至於CBAM 憑證的價格,將根據EU ETS 的配額額度的每週平均拍賣價格計算。單位為歐元/噸二氧化碳排放量。詳細執行時程與細節仍待最終確認,《ESG遠見》將持續追蹤報導。
面對歐盟推出全球首項「碳關稅」計畫,企業又該如何計算產品的碳排放量?
產品的碳排放量,等於「單位產品的碳含量」乘上「進口產品數量」。其中單一產品(Simple goods),僅考慮製程直接排放強度,不計入原物料和燃料投入排放。而複合產品(Complex goods),除了考慮製程直接排放之外,也需要考慮原材料的碳排放量。
當進口商無法提出碳排放量計算時,就會套用歐盟的碳排放預設值。也就是,以同項產品在歐盟生產表現最差的百分之十的平均碳排放量,來作為該產品的碳排放量的參考依據。
對此,古永嘉表示,「對於外銷歐盟的企業而言,碳稅無疑是額外增加的費用。」CBAM全面正式實施後,也將連帶影響企業界該如何因應永續發展的浪潮。最終,供應鏈成員需共同合作打造完善的永續供應鏈,才能大幅降低碳稅,來提升整體供應鏈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