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全球趨勢

哥本哈根的淨零野心!已減八成碳排,能躍身全球首座碳中和城市?

哥本哈根推出 「CPH 2025 氣候計畫」,目標成為全球首座碳中和首都。pexels by nhi-uy-n

|

哥本哈根推出 「CPH 2025 氣候計畫」,計畫成為全球首座碳中和首都。 這項計畫將以再生能源取代燃煤、石油和天然氣發電,大幅減少 80% 的碳排放,並推動城市交通轉型,75%的城市移動改為大眾運輸或自行車。但目前進度如何?

為了應對氣候變遷,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於2012年推出「CPH 2025氣候計畫」,旨在將城市建設成為全球首座碳中和首都,聚焦四大領域:能源消耗、能源生產、交通運輸和城市管理行動。其中,能源生產是減排的重中之重,佔總減排量的74%,而交通運輸、能源消耗和城市管理行動分別占比11%、7%和2%。

為確保計畫有效執行,CPH 氣候計畫將分為 2013-2016 年、2017-2020 年和 2021-2025 年三個階段實施,並在各階段之間進行評估。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發電廠導入CCS技術,將碳排儲存地下

目前,哥本哈根一半以上的電力仍來自化石燃料,其產生電力和熱能是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來源,因此計畫提到再生能源將取代燃煤、石油和天然氣,並且規劃在市區周圍與海上安裝100座風力發電機,生產總容量達到360兆瓦。

預計到 2025 年,將實現總排放量的 80% 的減排目標。 剩餘的排放將透過在當地的垃圾發電廠安裝碳捕捉和儲存(CCS)技術來消除。CCS 技術可有效捕捉二氧化碳,使其在排放到大氣之前從煙囪中移除,並將其隔離儲存在地下。

現今離哥本哈根距離3.5公里的米德爾格倫登風電場,設置了20台渦輪機在哥本哈根海岸附近形成了一個弧形,滿足至少4%的能源需求。

圖/距離哥本哈根3.5公里米德爾格倫登風電場,滿足至少4%的能源需求。取自維基百科

以廢為能,建立生物質能發電

哥本哈根擁有全球效率最高的區域供暖網路,覆蓋範圍達全市 98%,為絕大多數居民提供供暖服務,哥本哈根供暖系統在 2025 年率先實現碳中和。

儘管哥本哈根人口僅有 60 萬,但早在 1979 年,為響應丹麥政府減少石油進口的倡議,該市就已著手鋪設地下管線。供暖網路則是「以廢轉能」,利用來自廢棄物和發電設施的餘熱,這些餘熱直接被分配到城市各個房屋。

哥本哈根在未來將以生物質能、廢棄物和地熱能為主要能源,這些能源相互補充,共同構建多元化的能源供應體系。當風力發電不足時,生物質能熱電聯產發電廠將靈活調整發電量,確保尖峰時段的供電需求,並採用碳中和燃料發電。

此外,阿瑪格爾(Amager)和阿維德勒(Avedøre)兩座發電廠將改用生物質能燃料,並新建一座生物質能發電廠,進一步提升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和永續性。

圖/ 阿維德勒(Avedøre)發電廠將改用生物質能燃料。X by @Orsted

進一步來看,在廢棄物處理方面,哥本哈根將建立全新高科技廢棄物處理中心,最終將涵蓋廢棄物分類、回收準備、沼氣化和焚化處理等流程。為了確保硬質塑料、金屬和小家電產品等可回收物料得到有效回收,將建立三個新廢棄物收集流程,以促進塑料的預防、分類和回收。目前哥本哈根市內許多垃圾分類中心回收了90%的垃圾。

單車之城打造 400 公里自行車道

素有「單車之城」美譽的哥本哈根,自行車文化可追溯至19世紀初,至今已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60%的居民擁有自行車,40%的通勤行程更是以自行車為主。哥本哈根已經打造了超過400公里的自行車道交通網路,其中包括專為通勤者設計的自行車高速公路(cykelsuperstier),讓遠郊居民也能輕鬆快速地抵達市中心。

為減少居民開車駕駛,哥本哈根在1962年推行「無車步行區」計畫,在市政廳廣場(Rådhuspladsen)到國王新廣場(Kongens Nytorv)為規劃區域,僅容許自行車通行。兩年試驗後,由於該區域的街道噪音和汙染顯著下降。因街道環境改善,也意外帶動了周邊商家的業績成長,原本對此計畫抱持反對態度的商家正式加入後,也擴大計畫範圍。

圖/哥本哈根在1962年推行「無車步行區」計畫,僅容許自行車通行。unsplash by anniespratt

除了刺激居民以自行車代步外,哥本哈根將努力增加電動車、氫電動車和使用生物燃料的重型車輛使用量。丹麥96%的汽車旅行里程數都在50公里以內,因此電動車有很大的市場基礎,也將設立充電站和加氫站,並建立安全的生物燃料基礎設施的可能性。

大眾交通運輸上,每天都有75萬次人流量搭乘大眾運輸,將來會啟動以電力和生質燃料作為大型巴士推進器的實驗,並改善公共交通系統,包括改善站點條件,以及採取措施使道路使用者更易抵達目的,以及提供更好的交通資訊。

在2010年交通碳排量占全市總量22%。因此「CPH 2025 氣候計畫」目標到2025年,至少75%的出行必須透過步行、騎自行車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來完成,且至少50%的通勤方式以騎自行車為首要,以及達到使用公共交通的人數將增加20%,並實現公共交通碳中和目標。

官僚與經濟因素,計畫遭遇亂流

然而這項美好的計畫卻遇到亂流。哥本哈根市長安德森(Sophie Hæstorp Andersen)在2022年對外宣布,哥本哈根無法如期在2025年成為全球首個碳中和城市。

圖/哥本哈根市長安德森(Sophie Hæstorp Andersen)。X by @danKorpiklaani

原來,哥本哈根環保垃圾處理中心ARC原計畫建設碳捕捉工廠,因財務問題被迫放棄,該計畫對於哥本哈根實現碳中和目標至關重要。此前,ARC已建示範碳捕捉工廠,新工廠預計能完全捕捉碳排放。

然而,ARC因未達丹麥能源署補貼標準而放棄申請,引發哥本哈根技術與環境委員會會長Barfoed批評政府設限。丹麥氣候與能源部長Jørgensen則表示,政府對受助企業進行審查是合理行為。

儘管碳捕捉計畫受挫,哥本哈根邁向碳中和城市的決心依然堅定。自2009年以來,該市已成功減少了80%碳排放。安德森表示,他們不會放棄希望,將繼續努力儘早實現碳中和城市的目標。

延伸閱讀:如何讓產品碳中和?工業設計教父的5層設計思維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