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推升用電需求!8月電力增2.48%創兩年新高
▋廢水厭氧處理年減碳12.4萬噸,環境部年底修法
▋新材料園區二階環評啟動!2026年大林蒲全面遷村
▋推動綠能生活!中油啟用「鈦酸鋰負極材料」試量產工場
▋刺激外資來台!財政部宣布外商賣碳權可免稅
AI推升用電需求!8月電力增2.48%創兩年新高
根據台灣綜合研究院9月25日發布8月份的EPI電力景氣指數,隨著AI及高效能運算(HPC)需求的提升,產業用電需求明顯上升,特別是在製造業和半導體領域。產業用電量與去年同月相比增加2.48%,創下兩年以來新高。電力景氣燈號連續4個月為景氣回升的黃紅燈,預測8月份的經濟成長率達到3.5%。
台電提供高壓以上用電量在去年同期增加1.97%,其中製造業用電增長1.89%,服務業用電增長2.20%。在半導體行業,由於AI、5G、高效能運算等應用需求擴增,8月份的用電量再次創下歷史新高,占全國產業用電的23.7%,與去年同期增長率為5.8%。同樣地,電腦、電子及光學產品的用電量也攀升至新高,成長率達到8.3%。
化學材料行業的用電量大幅提升7.73%,主要是因為電子用化學品需求成長、下游產品需求回溫,以及部分化材、肥料廠商開始投入半導體市場,再加上外銷訂單增加,造成化學品產能擴增。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相對而言,鋼鐵業受中國房地產市場低迷,產能過剩,大量鋼鐵低價傾銷,導致對於鋼鐵需求仍然疲軟,僅增長0.42%,電力景氣燈號連續2個月呈現趨勢向下的黃藍燈,對於市場趨勢不樂觀。
總體來看,產業用電量的上升反映了台灣經濟在AI驅動下的復甦趨勢,尤其是半導體及電子產品供應鏈的需求強勁,推動全國經濟持續成長。
廢水厭氧處理年減碳12.4萬噸,環境部年底修法
傳統的廢水處理方法主要依賴好氧生物處理,雖能有效去除汙染物,卻導致高能耗和大量汙泥。為鼓勵廠商在處理廢水優先採行節能創能方式,環境部於9月26日預告修訂《水汙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部分草案,積極推動廢水處理的能源化。
此草案要求具一定規模造紙、食品、醱酵、石化業及公共汙水下水道系統業者,在申請或更新排放許可時,將優先評估採用厭氧處理技術,並回收沼氣發電,可節省8,400萬度電,並減少12.4萬噸的碳排放,預計今年底公告實施。
環境部預告《水汙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修正有4大重點:第一,引導廢水處理節能創能。國際上發現厭氧處理相較於傳統的好氧處理,可大幅降低能耗、減少碳排放,還能產生沼氣作為能源。根據環境部估算,若所有符合資格的業者都採用厭氧處理,每年節省8400萬度電,相當於2萬戶家庭的用電量,也減少了12.4萬噸的碳排放量。未來,環境部將要求一定規模以上的企業,如造紙和食品業,評估採用厭氧處理,並鼓勵向地方政府申請資金補助,推動能源化進程。
第二,新興汙染檢測削減管理。由於全氟化物對人體與環境造成毒性與提高致癌率。環境部針對醫院及相關行業每年需檢測廢水中的藥物和全氟化物,若連續2次放流水檢測數據不符合標準,必須採取自主削減措施,以防止超級細菌及其他環境風險。
第三,畜牧糞尿全量資源化免申報。為鼓勵畜牧業的資源化利用,修訂簡化了相關申報流程,如畜牧糞尿的再利用將免於檢測申報。最後,分流循環回收簡化申報。為減輕業者負擔,將來允許把回收水用於製程或汙染防治設備時免檢測申報。此外,對於含有多種相同有害物質的廢水,業者可合併採樣檢測,簡化檢測程序。
新材料園區二階環評啟動!2026年大林蒲全面遷村
為改善大林蒲地區的居住環境,並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經濟部在高雄大林蒲規劃「新循環示範園區」。經過多次與居民溝通,並舉辦63場意願調查,近日已有高達95%的居民表示同意遷村。為加速推動此一計畫,經濟部將於今年10月啟動二階環評,預計2026年完成相關法定程序,將正式展開遷村作業。
「新循環示範園區」是為發展循環經濟產業創新,由蔡英文政府於108年推動的「5+2」產業創新政策內容項目。透過系統化規劃,該園區將涵蓋生產、儲存、輸送、利用、回收及廢棄等各個環節,妥善回收再利用園區內產生的能源、資源及廢棄物。預計將引進新材料、循環服務和循環輔助等三項產業,進一步促進資源的有效運用。
本計畫於100年首次進行意願調查時,當地居民支持率為7成,至106年已提升至9成。陳其邁上任高雄市長後,積極與當地居民溝通,並於112年底爭取行政院核定,將計畫經費由589億元大幅提升至800億元新台幣。市府更舉辦5場說明會,廣納民意,積極回應居民疑慮。
自今年2月底起,市府陸續針對遷村範圍內土地及房屋所有權人進行意願調查,於5月底完成。調查結果顯示,回收率近85%,其中同意遷村者高達近95%,展現居民對此案的高度支持。
此一民意共識有助於中央加速推動相關法定程序,以利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開發案順利進行。經濟部官員指出,該遷村案仍需歷經環境影響評估、都市計畫變更等程序,預估整體開發期程約需2年。
推動綠能生活!中油啟用「鈦酸鋰負極材料」試量產工場
台灣中油於9月26日在高雄楠梓正式啟用鈦酸鋰(LTO)負極材料試量產工場,估計每年產出千噸鈦酸鋰電池。中油董事長李順欽、高雄市副市長李懷仁及經濟部國營事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起孝等人共同揭綵,助力台灣能源轉型與強化台灣電池產業鏈發展。
鈦酸鋰試量產工廠於111年3月開始建設,工場採綠建築設計,在113年取得綠建築標章認證。此工場不僅是中油首座將研發成果商業化的生產基地,也是國內目前唯一提供商用LTO材料的業者。
鈦酸鋰電池與傳統鋰離子電池之主要差異在於負極材料。傳統鋰電池多採用碳材作為負極,而鈦酸鋰電池則以鈦酸鋰為負極材料。
相較於傳統鋰電池,鈦酸鋰電池具備高安全性、快速充放電、寬溫運作及長循環壽命等優勢,使其成為大型儲能系統、電動巴士及半導體廠等高性能電池需求市場之理想選擇。國際知名車廠如三菱、本田等,亦已將鈦酸鋰電池應用於i-MiEV電動車、EV-neo電動自行車、Fit EV及Tosa概念電動巴士等車款。
中油與國內電池製造商格斯、恆科也當場簽署採購合作意向書。確保本公司生產之鈦酸鋰材料能有效應用於國內市場,也象徵對台灣新能源產業發展之共同期許。
李順欽表示,中油研發團隊透過材料改質與自動化製程的創新,成功提升LTO材料的電容量,並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此一突破性的成果,將為國內利基型電池市場注入新動能,提供穩定且高品質的負極材料,進一步強化國內電池產業鏈。
刺激外資來台!財政部宣布外商賣碳權可免稅
財政部26日宣布,與台灣簽有租稅協定的國家企業,若透過台灣碳權交易所出售其持有的國外減量額度(碳權),所得將有機會在台免稅。避免雙重課稅問題,也有助於加速台灣碳權交易市場的發展。
為支持淨零碳排目標,企業只要符合相關租稅協定,特別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稅約範本中的財產交易所得規定,外國企業出售碳權所得就可享有免稅優惠。透過免稅,可避免外國企業在台灣和本國因同一筆所得而被重複課稅。
藉由免稅優惠,吸引更多國際企業參與台灣碳權交易市場,加速碳中和目標的實現。甚至透過與其他國家簽訂租稅協定,加強國際間在碳交易方面的合作。根據財政部國際財政司的說明,目前台灣已與35個國家簽署全面性所得稅協定。這些協定旨在促進國際經貿與外交合作,營造合宜且穩定的租稅環境,並進一步強調,未來將繼續與理念相近的國家洽簽更多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