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澳洲昆士蘭北部遭逢創紀錄豪雨,部分地區在短短48小時內降雨量恐將突破1公尺,進而引發嚴重洪災,成為該地區50年來最嚴峻的災情!什麼原因導致如此嚴重的洪災?又與全球暖化有關?
從上週六(1/31)開始,北昆士蘭地區連續一週遭遇暴雨,尤其是湯斯維爾(Townsville)與周邊區域。根據澳洲氣象局指出,部分地區在48小時內降雨量高達近1公尺,甚至湯斯維爾附近的Paluma水壩記錄了近1公尺降雨,而英厄姆(Ingham)地區在短短一天內的降雨量超過400毫米。
更嚴重的是,這場暴雨在嚴重淹水的城鎮造成河流決堤,從赫伯特河(Herbert River)到羅斯河(Ross River)水位暴漲,英厄姆地區的河水水位還創下了自1967年以來15.2公尺最高峰的記錄。昆士蘭州長大衛克里薩富利(David Crisafulli)形容:「部分地區的破壞程度難以置信。」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50年來最嚴重洪災!重現1967年惡夢
「從父母口中聽到的『1967年大水』曾以為那是絕無僅有的災難,但事實證明,另一場同等甚至更慘烈的洪災正悄然到來!」克里薩富利表示。顯然,這場逾50年前的洪災,不只是父母口中的傳說,甚至已是阿祖時代的惡夢。
據《衛報》報導,英厄姆河的最高水位紀錄在1967年被打破,當時被視為百年難遇的洪災。時隔半世紀,赫伯特河再度逼近15.2公尺的危險水位,其波及範圍更廣,降雨強度也遠超往年,部分地區在短短6小時內的降雨量甚至可能達到300毫米。湯斯維爾當局指出,多達1,700戶住宅正面臨淹水風險,某些低窪區甚至可能出現洪水漫至二樓的情況。
《BBC》記者採訪當地居民 Jo Berry 表示:「我們在這裡住了 20 多年,經歷過幾次颶風和 2019 年的洪水,所以這不是我們第一次遭遇災難。」昆士蘭北部屬熱帶地區,容易受到颶風、暴雨與熱帶低氣壓的侵襲,許多居民早已習慣洪災發生。2019年,湯斯維爾曾爆發過嚴重水災,造成12.4億澳元的經濟損失及大範圍基礎設施損毀。
《衛報》報導指出,目前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包括湯斯維爾市近郊數個低窪社區、英厄姆及卡德維爾。當局已對鐵路區(Railway Estate)、赫米特公園(Hermit Park)、羅斯利亞(Rosslea)等地發出疏散令,許多居民臨時轉往避難中心。
截至4日為止,已有數百人被迫在學校、體育館等臨時設立的安置點過夜。部隊也已投入支援,協助當地民眾撤離、加固堤防並運送物資。一些超市因洪水湧入導致臨時停業,部分店面雖正常營業卻面臨民眾囤貨潮,貨架一度被搶購一空。甚至有一名63歲婦女,在國家緊急服務中心小艇的救援過程中不幸翻覆身亡。
珊瑚海溫度高出2°C,加劇水氣輸送效應
「本次事件與2019年湯斯維爾洪災以及2023年凱恩斯(Cairns)和丹翠(Daintree)洪災的成因相似,均源自熱帶低氣壓系統停滯。」中央昆士蘭大學環境地理學兼任教授Steve Turton在澳洲當地媒體《Crikey》分析指出。
Steve Turton表示,通常這些熱帶低氣壓系統移動迅速,攜帶風雨而過;但近年來,部分系統卻長時間停留在陸域或鄰近陸地,導致大量降水集中釋放,進而使河流水位迅速上漲並引發洪災。
但此次事件是否與全球暖化有關?Steve Turton說:「今年珊瑚海西北部海面溫度比平均值高出1至2℃。」他解釋,研究顯示全球暖化使得大氣每升溫1°C便多容納約7%的水氣,而海溫的上升也進一步加劇了水循環,從而顯著提高了極端降雨事件的發生頻率。珊瑚海溫度的異常升高,成為推動此次洪災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專家批:忽視氣候變遷基建是「浪費公帑」
據《衛報》指出,昆士蘭部分地區雨勢開始趨緩。湯斯維爾部分居民已返回家中,著手評估損毀情況。然而,在英厄姆與卡德威爾(Cardwell)等重災區,水患仍嚴重,居民面臨艱困挑戰。
當地政府警告,未來24至48小時內仍可能出現強降雨,部分地區的雨量恐再創新高,河流水位上升的風險依然存在,呼籲民眾保持警覺,遵循防災指引。
然而,針對此次極端天氣事件,身為當地居民的詹姆士庫克大學(James Cook University)教授、同時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氣候脆弱性議題主席的史考特赫倫(Scott Heron)接受《BBC》採訪表示:「科學家早已警告,極端天氣事件會變得更加頻繁且嚴重,而我們現在正親身經歷這一切。」
「忽視氣候變遷對道路、橋樑等基礎建設的潛在威脅,不僅天真,更是浪費公帑。」赫倫強調,政府在災後重建過程中,必須將氣候變遷風險納入基礎建設規劃,以確保社區的長期韌性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