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企業案例

從萌芽到豐碳:元杉森林打造綠碳金礦

元杉森林在花東植樹造林,藉吸碳提升自然碳匯。示意圖。unsplash by Tienko Dima

|

台灣每人年均碳排約12.2噸;依估算,20年森林每公頃每年可吸收10至15噸碳,意謂每人約需一公頃林地,約1500棵樹才能抵消。元杉森林在花東植樹造林,藉吸碳提升自然碳匯,未來不僅能轉換成碳權,更利用枯木培植菇類發展「林下經濟」,在有限土地中鑽掘綠碳金礦。

種樹就是替地球插上吸管,將大氣中的碳重新吸回地表,並儲存在木質量中。」元杉森林總經理胡惠雲如此比喻。

當今全球能源仍以石化燃料作為主要動能。胡惠雲認為:「我們反向操作就該利用生物能量回收碳元素。」於是元杉森林正以此理念來成立,透過種苗篩選、照護與造林管理,讓企業與民眾能夠將碳抵換需求,與自然吸收機制結合。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從創能到固碳,增加碳匯護後代

元杉森林隸屬於森崴能源所投資的子公司。森崴能源以光電、風電、水力發電、液化天然氣等多種綠能領域,以「創能」提升再生能源比重;再進一步進行儲能,補足再生能源的供電穩定度。

「我們想用自然的方式,來解決自然的問題。」胡惠雲指出,綠能僅降低碳排,先前已存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仍須靠自然方式吸收。在減碳與供電模式逐漸成熟後,元杉森林將目標放到碳移除,透過大自然的力量來固碳,增加自然碳匯。

元杉森林透過「專業種樹、生態維護、碳權轉換」模式在台東池上進行平地造林,利用其吸碳能力,協助企業開啟碳中和永續契機,設定「打造永續地球」為目標。

圖/元杉森林在台東池上進行平地造林規劃。取自元杉森林官網

「我們不是為了生存而工作,而是為了人類的生存而工作。種一棵樹不是為了立即獲利,而是為了子孫後代。」胡惠雲強調,2050年被視為達到淨零碳排的關鍵時刻,但這並非環境可立即改善。而是2050年實現淨零後,地球才能休養生息,而環境復甦可能還需要多達50年的時間。在這過程中,種樹成為最直接、有效的碳中和手段。

啟動台東池上平地造林,閒置地變綠碳

元杉森林於2024年10月在台東池上取得國產署釋出閒置地,開始實施平地造林計畫,共71.97公頃。這塊土地在20年前曾規劃為鐵路維修場,土質非優良農地。因此必須經過土壤改良、苗木篩選等繁複程序,才能讓幼苗穩定存活。

「平地造林最大的挑戰在於自然環境的不可控因素!」胡惠雲坦言,惡劣氣候、雨量不均、貧瘠土壤,以及樹苗供應等問題,都需要精確評估種植時程與成本。為了提高存活率,元杉森林採用階段性種植策略,確保每一批樹苗能獲得充足的照護與養分,順利扎根生長。

雖然這塊地並非「黃金地」,但胡惠雲強調:「反而更能彰顯造林的價值。」樹木需要生長至少10至20年,才能真正達到吸收碳排放的規模。雖然看不見短期回報,但必須擁有「先投入、後收穫」理念,才能讓一片樹林蓬勃茁壯。

目前,元杉森林已與8家企業採「認養造林」模式合作。胡惠雲指出,許多企業過去的ESG活動僅止於淨灘或種樹拍照,後續樹苗能否順利存活、是否有效固碳,往往缺乏長期追蹤,「種樹不再是種完就結束,而是一項從種子到管護的長期永續事業。」

圖/種樹後更是需要定期追蹤,檢查成效。示意圖。freepik by rawpixel.com

元杉森林扮演為「專業綠色代工」角色,負責整地、種植與護林的工作。企業則可選擇分期預購或認養方式,未來森林所產生的「自然碳匯」可進一步轉化為「碳權」,預計擁有2萬1,600噸碳匯量。透過這種模式,種樹不僅能協助企業實現減碳目標,更能將原本的年度ESG支出,轉化為可交易的永續資產。

花蓮壽豐朽木養菌菇,創造林下經濟

除了在台東池上平地造林,元杉森林也在花蓮壽豐擁有約 97.77公頃林地,致力於「生物多樣性」研究與落實。「要真正判斷森林是否健康,除了看樹木長勢,也必須檢視棲息在其中的動植物種類與數量。」胡惠雲指出,生物多樣性是一項重要的指標,能反映此處生態系統是否良好循環。

這片壽豐林地也進行「林下經濟」嘗試,如利用朽木培養香菇、在樹下養雞,形成相生相息的生態圈。將來香菇可提供農特產品,雞隻排洩物成為肥料,增添林地養分,進一步讓樹木生長更茂盛。

甚至,他們也評估將生物學研究、教育課程與地方創生融合,不僅可扶植地方年輕人返鄉就業,更連帶提升在地經濟活力。

圖/胡惠雲提到,生物多樣性能反映此處生態系統是否良好循環。黃菁慧攝

跨國合作種樹,打造全球碳綠金礦

台灣土地面積僅約36000平方公里,要單憑國內造林達成淨零目標十分困難。若要大規模增加森林碳匯,單靠台灣仍遠遠不足。元杉森林正評估前往海外發展,首要目標是東南亞或其他「具有潛力但尚未過度開發」國家,把「一片苗圃」化為「豐碳森林」。

由於元杉森林母集團「正崴」在全球各地擁有多處據點,胡惠雲指出,將來若與跨國集團或大型企業合作,把海外廠區附近土地結合造林計畫,取得更大幅度的森林碳吸收,不但能就地抵銷該廠區的碳排,也開闢更廣闊的碳交易合作管道。

胡惠雲認為,雖然當前國內碳交易仍相對冷清,但等到企業真正面臨碳排放管制、或積極搶先布局綠色品牌形象時,自然碳匯一定會成為重要的資源,國際間對自然碳匯的需求勢必升溫。因此,若能及早種下樹苗,就等於提早擁有未來可能出現「碳綠金礦」。

延伸閱讀:自然碳匯新進展!台灣竹林、森林經營方法學進入審查階段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