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宣布「國家能源緊急狀態」後,引發一連串影響。示意圖。X by @DonaldTNews
▋上任滿月成績單出爐,川普在全球掀起六道巨浪
▋極端氣候使食物價格飆漲,可可、咖啡漲幅最大
▋巴西擬在亞馬遜河口開採石油,收入挹注綠能轉型
▋日本力推碳捕捉技術落地,關鍵在經費是否足夠
▋中國新計劃力推儲能產業,特斯拉剉著等?
上任滿月成績單出爐,川普在全球掀起六道巨浪
2023年在阿聯酋舉行的聯合國第28屆氣候峰會(COP28)以呼籲「逐步擺脫化石燃料」作結,被譽為全球氣候行動的里程碑。然而,短短一年多後,清潔能源轉型成長正在放緩,化石燃料的消耗卻持續上升。特別是美國總統川普自今年1月20日上台後,宣布「國家能源緊急狀態」,不只帶領美國再次擁抱化石燃料、放棄清潔能源,也在國際間掀起六道滔天巨浪。
1. 印尼可能跟進退出《巴黎協定》
川普在上任後,隨即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印尼氣候變遷與能源特使佐喬哈迪庫蘇莫(Hashim Djojohadikusumo)表示,「如果美國都不願意遵守國際協議,像印尼這樣的國家為何要遵守?」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印尼多年來一直名列全球前十大碳排國,但人均碳排量每年3噸,和美國的13噸相比,則有一段落差。「但卻是我們被要求關閉煤炭發電廠,公平正義何在?」佐喬哈迪庫蘇莫不解問道。
東南亞氣候行動網路(Climate Action Network Southeast Asia)總監尼薩杜萊(Nithi Nesadurai)認為,作為全球最富裕國家、最大石油生產國的美國增加產量,給了其他國家輕鬆藉口增加自身產量,而這些國家已經這樣做了。
2. 南非可能延遲關閉舊燃煤發電站
非洲最大經濟體、主要碳排國南非,由外國援助支持的85億美元煤炭轉型本就進展緩慢,如今更令人擔心,可能進一步受挫。開普敦大學電力未來實驗室(Power Futures Lab)主任克魯格(Wikus Kruger)研判,南非可能會延遲關閉舊的燃煤發電站。
3. 阿根廷可能退《巴黎協定》、增產化石燃料
去年11月,川普勝選美國總統當日,阿根廷立即撤回正在亞塞拜然舉行的COP29代表,阿根廷政府更表態,打算跟進美國退出《巴黎協定》。阿根廷環境律師協會主席維亞萊(Enrique Viale)表示,阿根廷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將增加。

4. 能源大廠加大化石燃料投資
與此同時,挪威能源大廠Equinor宣布,未來兩年內將減半再生能源投資,並增加石油、天然氣產量,而另一家巨頭英國石油(BP)預計也將跟進。
5. 美國能源將輸出全球
川普在競選時表示,將把美國能源輸出到世界各地,如今潛在海外買家已開始行動。印度總理莫迪2月14日訪美後,兩國發表聯合聲明,重申美國將成「印度原油、石油產品和液化天然氣主要供應國。」
幾天後,全球第三大液化天然氣進口國南韓,也表示有意進一步購買美國石油、天然氣,以減少對美貿易順差,提高能源安全性。
而後,日本最大電力公司捷熱能源(JERA)也表態希望增加對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確保能源供應多元化,因為目前日本有一半液化天然氣來自亞太。
清潔能源研究和倡議組織石油變革國際(Oil Change International)研究總監斯托克曼(Lorne Stockman)警告,如果美國試圖用廉價化石燃料淹沒市場、強迫國家購買更多美國化石燃料,全球能源轉型進度將會被拖累。

6. 氣候變遷目標遭挑戰
如果全球要將升溫控制在相較工業革命前水準1.5℃,就必須立即停止新的化石燃料開採,並迅速減少碳排。到2030年時,碳排量必須比2019年水準減少45%。即便全球能源轉型投資在去年首度突破2兆美元,但清潔能源轉型速度近年顯著放緩,許多大型銀行仍在持續為化石燃料提供資金支持,在川普執政下的美國,趨勢可能會持續下去。
極端氣候使食物價格飆漲,可可、咖啡漲幅最大
多個氣象機構把2024年定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此趨勢可能會延續至2025年。顧問公司Inverto發布最新研究顯示,極端氣候的常態化,將持續影響各地農作物產量,進而推升價格。
在截止於今年1月的一年間,可可、咖啡的價格受到產地降雨量和氣溫偏高影響,價格將分別上漲163%、103%。而受乾旱、俄烏戰爭影響,導致烏克蘭的葵花籽產量低迷,讓葵花油漲價56%。其他食品原材料的漲幅也相當驚人,如柳橙汁、奶油價格上漲逾1/3,牛肉價格漲幅則上升超過1/4。
Inverto分析師艾芙特(Katherina Erfort)建議,食品製造商、零售商應該擬定多元化供應鏈、採購策略,減少對特定受災地區依賴,才能降低因極端氣候造成的供應風險。
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專家科茨(Max Kotz)指出,只要溫室氣體排放沒有淨零,全球極端高溫與乾旱將持續加劇,對農業、食品價格影響只會比現在更嚴峻。

巴西擬在亞馬遜河口開採石油,收入挹注綠能轉型
即便巴西在今年將成COP30東道主,但總統魯拉(Luiz Silva)仍支持近一步石油開採,向該國環保監管機構施壓,要求批准在亞馬遜河口附近進行石油探勘,原因是新的化石燃料收入,可用來挹注綠色能源轉型。
巴西環境與再生自然資源研究院(Ibama)在2023年否決該項目,理由是該計劃對野生動物保護不足,倘若發生石油洩漏,將對這片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帶之一產生毀滅性影響。
《歐洲新聞》(Euro News)指出,巴西是主要產油國之一,出口量日益增加。但國內約九成電力都來自再生能源,以水力發電為主。但環團350.org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區負責人祖格曼(Ilan Zugman)表示,政府宣稱需要更多石油資助能源轉型,說法過於簡單且不負責任,巴西聯邦政府提供給能源產業的稅收優惠中,逾八成都流向化石燃料企業。
同時,COP30的主辦城市貝倫(Belem)就位在亞馬遜河口,距離探勘點只有數百公里。批評人士抨擊,新一輪石油開採可能會損害巴西在國際間的環保形象。

日本力推碳捕捉技術落地,關鍵在經費是否足夠
日本金屬與能源安全機構(JOGMEC)2024年7月選定九個先進碳捕捉與儲存項目後,以2030年商業化為目的,如果2026年4月能確定啟動,其中五個項目會儲存在國內捕獲的二氧化碳,另外四個則會輸送到海外。
但此技術充滿爭議。一些批評者認為,由於高成本、不確定性,碳捕捉和儲存只能在能源轉型扮演最小的角色,不該把碳捕捉與儲存視為對抗氣候變遷的救命丹。目前日本政府投入數十億日圓推動其發展,光是2023、2024年,日本金屬與能源安全機構先進碳捕捉與儲存的預算就分別高達239億日圓、332億日圓。
即便如此,日本經產省仍把碳捕捉與儲存視為脫碳火力發電廠不可或缺的技術,並認為應在鋼鐵、化學製造等高碳排行業中充份利用該技術。依據政府路徑圖,日本計劃到2050年為止,每年儲存1.2億至4.2億公噸二氧化碳,其中比較高的目標是需要建立約480個注入井,無論在近海或遠海,每口井成本為50億至80億日圓。
全球碳捕捉與儲存研究所日本分部表示,技術和排放源都準備好了,但問題是項目推動者如何準備足夠的投資金額,使項目得以順利推展,「政府的財政支持,是絕對必要的。」

中國新計劃力推儲能產業,特斯拉剉著等?
中國近日推出新計劃推動儲能產業發展,加強能源安全,並應對AI等新興產業帶來的電力需求激增。該計劃由中國八個政府部門聯合發布,內容涵蓋加速新一代電池技術開發,並培育3到5家領先企業,以提升中國在儲能技術的競爭力。
《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分析,中國希望透過新型儲能解決方案提高再生能源使用效率,使其在逐步擺脫化石燃料的同時,仍能確保電網運定運行,避免因供應波動而致停電風險。該政策還有助中國實現「雙碳目標」,也就是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值,2060年實現碳中和。
而政府也將支持對碳鉛電池、鎂離子電池、液流電池等新興技術研究,同時推動壓縮空氣與氫能儲存技術發展。
「中國已經具備大規模生產再生能源的能力,當前重點是把再生能源整合得更好,並提升電網穩定性。」美國威拉米特大學(Willamette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梁燕表示,此計劃將進一步推動能源儲存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然而,中國儲能產業與鋰電池類似,近年吸引大量投資,導致市場競爭加劇,擠壓很多企業的利潤空間。中國媒體《21世紀經濟報導》上個月指出,去年中國新增的儲能企業量逾28萬家,相較2021年成長近四倍,但市場價格下跌速度甚至還超過鋰電池產業。

儘管如此,中國儲能產業仍在快速發展。國家能源局表示,2024年全國已啟用的儲能裝置總容量比前一年成長130%。這對目前市占率15%的全球儲能市場領頭羊特斯拉將是一記警鐘。根據全球能源研究機構Wood Mackenzie去年八月發布的報告,自2020年以來,隨著大量中國新興企業進入市場,特斯拉的市佔率正逐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