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首屆《遠見》ESG醫療永續獎贈獎典禮6日登場。張智傑攝
2025首屆《遠見》ESG醫療永續獎贈獎典禮6日登場,將ESG影響力擴及至醫療機構,締造台灣永續發展里程碑。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出席致詞,除肯定榮獲殊榮的醫療機構,更倡議常言的「衣、食、住、行、育、樂」,應調整為「醫、食、住、行、育、樂、和」,其中「醫」列為第一,其後的「和」則象徵和平、和諧與和解。
《遠見》ESG企業永續獎今年邁入第21年,獎項再度擴大倡議範疇,辦理首屆ESG醫療永續獎贈獎,吸引36家醫院、83件方案參賽,經第一階段書審、第二階段面審,最終評選出18家醫院、26件方案獲獎,獲獎率為31%。
在本屆18家地區醫院以上的獲獎者中,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亞東紀念醫院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都抱回3座獎項,成為獲獎數量最多的前3名。而除了雙和醫院拿下醫療永續組首獎,新光紀念醫院、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馬偕紀念醫院,也分別在4大傑出方案組別榮獲首獎肯定。
首屆《遠見》ESG醫療永續獎贈獎典禮,5月6日在台北遠東香格里拉飯店舉行,邀請評審代表、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許惠恒擔任贈獎貴賓、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劉越萍出席致詞,現場合計20位醫院院長、副院長親自出席領獎,發表獲獎感言,分享推展永續行動經驗。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倡議社會新生活架構,高希均提「醫、食、住、行、育、樂、和」
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致詞表示,今日參與這場以醫療專業為主軸活動,他深刻體會醫師群體的優秀與社會貢獻,能與多位醫院院長近距離交流,深感榮幸。
高希均指出,《遠見》在台灣媒體中僅是眾多之一,但深知媒體在推動社會公正與進步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並透過肯定與獎勵對社會有貢獻的個人與組織來實踐此一使命。他表示,醫療、教育與企業是三大重要支柱,本次贈獎典禮首次聚焦醫療領域,回應ESG三大主題——環境(E)、社會(S)與治理/永續(G),亦為本次頒獎的核心理念。
高希均回憶,疫情期間,醫療系統對台灣社會展現的關鍵作用。過去,我們常言「衣、食、住、行、育、樂」;他則認為,在現代社會,應將「衣」改為「醫」,因醫療保障已成人民最迫切的需求。
此外,他倡議,社會新生活架構應為「醫、食、住、行、育、樂、和」,其中「醫」列為第一,其後的「和」則象徵和平、和諧與和解;這不僅是對醫學期許,亦是對整體社會祝福。

首創醫療永續獎,楊瑪利:與時俱進力求創新
《遠見》雜誌社長楊瑪利致詞表示,《遠見》始終關注國際永續發展潮流,盼透過媒體力量,推動進步觀念、接軌國際最新思潮,並打造更文明社會,這也是創辦人高希均教授與王力行發行人的初衷。
她指出,《遠見》自2005年創辦首屆CSR企業社會責任獎,不僅在台灣媒體界,也是全球華人首創辦理企業社會責任獎的媒體。21年來,我們持續與時俱進,讓獎項呼應台灣乃至國際社會發展,從企業、大學一路延伸到醫療體系,從CSR、ESG,到推動共好圈,我們不斷力求創新。
楊瑪利表示,這次創辦醫療永續獎,其實是許多醫療院所共同促成。過去辦理企業永續獎時,就常接到醫療院所詢問是否能參加,顯示醫界在國際永續思潮與台灣政策推動下,愈加重視相關議題。為此,《遠見》花了不少時間深入研究醫療永續應評比哪些內容、重視哪些構面,因為醫療院所與企業或大學運作方式截然不同。
她也提及,醫療院所透過參與評選過程,盤點自身優勢與不足,進而相互觀摩學習,提升永續實力。她也預期,明年參與的醫療機構數量將增加;並誠摯邀請參與6月6日舉辦的「ESG醫院典範培力課程」,持續交流經驗、深化學習,共同打造永續醫療未來。

社會共邁永續道路,劉越萍:感謝《遠見》齊心協力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表示,若ESG做不好,未來醫療體系將變得非常忙碌。衛福部與此息息相關,早在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上,首次觸及健康議題時,她便告訴同仁:「這個議題躲不掉!」
劉越萍指出,病人對醫師信任極高,因此醫界在永續倡議的傳播力不容小覷。若醫界願意跨出一小步,其帶來的效益,可能遠超過其他產業,衛福部也希望帶領醫院成為社會公正轉型的代表。
她說,許多醫院多年前就已開始部署永續相關作為,累積豐富實踐成果。這條路上,若沒有各位醫院參與,光靠政府無法完成。她感謝《遠見》舉辦這樣活動,唯有公私協力,才能合力做好這件事。這樣的典範活動,應成標竿學習的機會,讓醫院帶動整個社會,一同邁向永續道路。

歸納獲獎醫療單位特質,許惠恒:四大特色突破重圍
擔任頒獎貴賓的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許惠恒表示,醫院雖屬非生產型企業,但在碳排放方面卻是大戶,同時也肩負重大社會責任,醫療永續已成當前極為重要議題;因此,十分佩服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教授、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王力行的真知灼見。
許惠恒指出,這次獲獎醫療機構表現傑出,更展現許多值得肯定特質,他歸納共四點特色:一是院長、副院長等高層主管親自領軍,展現高度重視;二是全員共同參與,全院同仁共同投入永續行動;三是訂定明確目標導向,並持續朝向目標努力;四是擴大社會影響力,不僅院內實踐,更將理念延伸至社區乃至海外醫療服務等層面。
此外,本屆評審團也提醒,未來主管機關可能逐步強制要求醫院出版永續報告書,以及盤查溫室氣體、導入能源與環境管理系統等,建議醫院及早建立專責單位與管考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