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全球趨勢

ESG國際快訊》中國砸逾600億成立國家級公司,「核融合」技術會超車美國?

美中貿易戰,如今已衍生能源戰,而核融合(nuclear fusion)領域,就被兩國寄予厚望。X by @asiatimesonline

|

▋中國砸逾600億成立國家級公司,核融合技術大戰會超車美國?
▋美中AI軍備競賽升級!美國能源部四大據點備戰,環境代價沒人管?
▋福島災後首見!日本重啟核能大計,新反應爐引震撼
▋25年退縮14公分!西班牙巴塞隆納海灘快被海水吞噬
▋再生能源突圍!太陽能搶走市場,巴基斯坦政府債務壓頂

中國砸逾600億成立國家級公司,核融合技術大戰會超車美國?

美中貿易戰,如今已衍生能源戰,而核融合(nuclear fusion)領域,就被兩國寄予厚望。最新的進展是,中國第一家國有核融合企業——中核聚變能源有限公司(China Fusion Energy)7月24日在上海揭牌成立,註冊資本額達人民幣150億元(約合新台幣618億元)。該公司的定位是,驅動中國核融合工程、商業化的創新,並負責開發技術研究、資本營運平台。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分析,中國強大的工業基礎,可能使其新興核融合能源發展比對手「更快、更有效攀爬學習曲線」,而且中國在薄膜加工、大型金屬合金結構和電力電子方面的工業實力,為建立核融合領域上游供應鏈奠定基礎。

今年3月,中國的一個核融合團隊,就在關鍵技術「高溫超導托卡馬克」(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Tokamak)取得突破,並超車美國。它是一種利用高溫超導磁體建造的核融合反應器,是當前最具潛力的核融合發電裝置之一。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新華社指出,上海能量奇點公司(Energy Singularity)磁體就超越麻省理工學院和美國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以下簡稱CFS)先前創下的紀錄。該公司宣布,2027年以前會完成下一代托卡馬克裝置,目標實現十倍的能量增益,是核融合商業可行性的關鍵里程碑。

然而,這並不代表美國已在這場核融合技術大戰敗陣。根據核融合產業協會(Fusion Industry Association)統計,全球至少有45家私營公司正在開發商業核融合技術,共募集超過70億美元,主要來自私人資金。其中,CFS就在募資上一馬當先,目前已超過20億美元,超過任何競爭對手,預估在2027年就能首度實現「淨能量生產」,並計畫在2030年代初期把電力送入電網。

《時代雜誌》指出,科學界一直高度關注CFS的技術創新,即使用一種可以產生強大磁場的高溫超導帶。但該公司的成功是技術創新與注重商業速度的結合。為了解決勞動力短缺,CFS從相關領域廣泛招聘人才,不只是侷限在物理學博士。而且CFS還調整發展藍圖、供應鏈,以適應市場上容易改造的產品,而非從零開始建造。

圖/「高溫超導托卡馬克」是一種利用高溫超導磁體建造的核融合反應器,是當前最具潛力的核融合發電裝置之一。示意圖。X by @ShLetsMeet

無論這場核融合技術大戰鹿死誰手,《時代雜誌》指出,人們很容易被核融合能源可為世界帶來什麼的烏托邦願景所吸引。一旦完全實現,此技術將可為全球提供廉價、無限的清潔能源。更有核融合的支持者表示,它可以緩解衝突,創造更和平的世界,更能幫助緩解氣候變遷。

但《時代雜誌》也強調,技術轉變很少如此單純。翻開歷史,新的能源來源歷來會顛覆現有的權力結構,製造贏家和輸家,並產生影響各行各業、國家不可預見的後果。

可以確定的是,過去長期在核能技術領先的美國,如今已對中國充滿警戒,正如維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華納(Mark Warner)所言,「中國是一個擁有非凡主動性的國家,在一個又一個領域裡,中國都提前投資。」如果中國在核融合商業化做得比美國更好,地緣政治將因此顯著改變。

美中AI軍備競賽升級!美國能源部四大據點備戰,環境代價沒人管?

除了核融合技術,美中另外一個戰場,就是AI。美國川普政府在7月23日公布一項雄心勃勃且主張放鬆監管的AI戰略「美國AI行動計畫」(America’s AI Action Plan),希望推動大型科技公司在AI領域持續領先中國,並鞏固美國在此領域的主導地位。

該計畫的三大目標是:加速創新、打造基礎建設,並在國際上引領AI發展,以維持美國經濟和軍事優勢。儘管環境、版權問題在該文件中明顯被邊緣化,但美國能源部仍在短短一週內就宣布,將在聯邦政府土地上興建AI數據中心、能源基礎建設。

目前選定的四個地點是:愛達荷國家實驗室(Idaho National Laboratory)、橡樹嶺保留區(Oak Ridge Reservation)、帕杜卡氣體擴散廠(Paducah Gaseous Diffusion Plant)和薩凡納河廠區(Savannah River Site)。美國能源部將推進計畫,邀請私營部門合作夥伴在這些地點開發尖端AI數據中心、能源專案。

「我們正大膽邁出一步,加速推進下一個『曼哈頓計畫』,確保美國在AI和能源領域的領導地位。」美國能源部長懷特(Chris Wright)表示,這些地點地理位置獨特,非常適合設立數據中心和發電設施,增強電網可靠性、強化國家安全,並降低能源成本。

圖/川普主張放鬆監管的AI戰略「美國AI行動計畫」,希望推動大型科技公司在AI領域領先中國。示意圖。X by @CatoInstitute

為了要在AI領域與美國抗衡,中國則提議成立一個組織,促進全球在AI領域的合作,並呼籲各國就這項快速發展的技術進行協調。日前在上海舉行的年度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中,中國總理李強就表示,AI是新的成長引擎,但治理卻支離破碎,各國間應更多協調,控管安全風險,才能形成全球公認的AI治理框架。

針對美國對中國實施的先進技術出口限制,包括輝達等企業生產的最高端AI晶片、晶片製造設備,儘管李強並未明確點名美國,但他警告AI可能成為少數國家和企業的「專屬遊戲」,AI晶片供應不足、人才交流受限,也成為中國在AI領域繼續發展的挑戰。

然而,在這場以速度與規模為競爭核心的AI競賽中,另一個被忽視的「代價」也逐漸浮現。AI模型訓練與推論所消耗的電力與水資源驚人,全球各地大量興建資料中心,將進一步擴大碳排放與能源消耗。當AI成為科技霸權的新武器,也可能悄然成為環境危機的加速器。

福島災後首見!日本重啟核能大計,新反應爐引震撼

日本關西電力公司宣布,擬在福井縣的美濱發電廠興建一座新核反應爐,並開始對其進行調查,打算取代現有設施。該決定是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引發東京電力福島核電廠爐心熔毀事故後,日本首度採取具體步驟興建新核反應爐。

CNN分析,日本目前仍高度仰賴化石燃料進口,政府希望核能可為國家能源安全做出更多貢獻。關西電力公司是該國目前營運中反應爐數量最多的核電廠營運商。該公司表示,調查將聚焦在地形、地質,也會包括和當地居民的溝通。

關西電力核能部門表示,考量成本效益、電廠營運和新法規,SRZ-1200先進輕水反應爐是最實際的選擇,資金將從債券、貸款或其他適當方式募集。

該公司從2010年11月以來,一直在分析美濱一號機的替代計畫,但受到2011福島核災影響,後續研究戛然而止。2015年,關西電力決定退役美濱一號機、二號機。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武藤容治指出,有鑒於未來核能供電可能大幅減少,有必要在確保安全,並獲得當地理解的前提下,透過次世代反應爐重建,確保脫碳電力的來源。

圖/日本關西電力公司擬在福井縣美濱發電廠興建一座新核反應爐。wikimedia commons by Alpsdake

25年退縮14公分!西班牙巴塞隆納海灘快被海水吞噬

風暴和海平面上升,正迅速改變西班牙巴塞隆納的海岸線,每年海水都在吞噬大片人造海灘。《歐洲新聞》(Euro News)指出,相較於自然海岸線,人造海灘侵蝕速度更快。當地居民賈西亞(Ana Garcia)表示,「這顯然令人擔憂,因為情況愈來愈嚴重,沒有停止跡象。我們在這裡與海洋共存的關係,正受到威脅。」

巴塞隆納這個從漁村變身成為夏日度假勝地的小鎮,對「變化」並不陌生。早期漁業曾經是這裡的主要經濟活動,但1986年被選為1992年奧運會主辦城市後,一切都變調了。過去只有岩石、防波堤、狹長沙灘的地方,開始出現人造海灘,使巴塞隆納成為歐洲首屈一指的旅遊熱點之一。

但氣候變遷正透過加劇侵蝕海岸線風景、推動海平面上升,威脅當地沿海小鎮的轉型。即便當地政府已透過補充流失沙灘、建造防波堤應對,但種種努力仍跟不上海岸線被侵蝕的速度。

圖/氣候變遷加劇,導致巴塞隆納大片人造海灘不斷遭海水吞噬。示意圖。unsplash by Marc Fanelli-Isla

歐盟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中心(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數據顯示,歐洲是全球暖化最快的洲,自1980年代以來,氣溫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兩倍。隨著地球暖化,海平面上升,主要原因是冰川融化、海水變暖導致的熱膨脹,增加沿海洪水、風暴的風險,進而導致土地流失。

巴塞隆納政府估計,需要6000萬歐元才能穩定當地都會區42公里長的海岸線。加泰隆尼亞理工大學(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Catalonia)海洋工程教授桑切斯—阿西利亞(Agustín Sánchez-Arcilla)表示,目前趨勢顯示,當地25年來海平面上升14公分,而海浪平均高出30公分。

因此,他建議,「現在是時候進行氣候調適了!」可行措施包括建造海堤、種植植被作為海屏障等,如此才能防止海水吞噬更多沙灘。

再生能源突圍!太陽能搶走市場,巴基斯坦政府債務壓頂

全球人口第五大國巴基斯坦正掀起一場「太陽能寧靜革命」,愈來愈多民眾為擺脫飆升電費、長時間停電,轉而在自家屋頂安裝太陽能板,從富裕家庭到中低收入家庭都有,使太陽能成為該國主要能源來源,但卻也讓背負數十億美元電力部門債務的政府備感壓力。

根據能源智庫Ember數據,太陽能發電在巴基斯坦能源結構中的佔比,從2020年不到2%,躍升到2024年的10.3%。更讓人矚目的是,2025年前五個月,相較於2024年,太陽能占比更翻了一倍多,達到24%,首度超越天然氣、煤炭、核能與水力發電,成為最大的能源來源,這使巴基斯坦意外快速接近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達60%的目標。

圖/太陽能為巴基斯坦主要能源來源。X by @umarsaif

然而,由於消費者轉向太陽能,國家電網的付費客戶數量下降,對巴基斯坦政府造成沉重負擔。法新社分析,該國電力部門背負80億美元債務,主要是因為該國高度依賴昂貴的天然氣進口,並以虧損價格賣給能源供應商,同時也和獨立發電商簽訂長期合約,無論需求如何,都要支付固定費用。

巴基斯坦政府今年3月發布報告指出,太陽能發電增加,對電網用戶造成「不成比例的財政負擔」。面對全民擁抱太陽能、傳統電網逐步被拋下的現實,巴基斯坦政府正陷入兩難——是該保護國家財政與既有電力體系,還是擁抱人民自發推動的能源轉型?這場「太陽下的革命」,不僅是一場科技與財政的拉鋸,更將決定這個國家未來能源命運的走向。

延伸閱讀:「人造太陽」核融合是能源救星?各國加碼研發搶進40兆美元市場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