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全球趨勢

「人造太陽」核融合是能源救星?各國加碼研發搶進40兆美元市場

「核融合」是由兩顆或以上的原子核,結合成較重的新原子核。Unsplash by Braňo

|

邁向2050淨零排放,全球急於尋求替代燃煤石化的潔淨能源,也對「核融合」寄予厚望。這個被喻為「人造太陽」「能源聖杯」的新科技,是否有突破式進展?何時能商轉落地?

被喻為「人造太陽」的核融合,將是人類的能源救星?

在所有潔淨能源中,當屬核融合最受關注。與目前核電廠的「核分裂」原理相反,「核融合」是由兩顆或以上的原子核,結合成較重的新原子核。這種核能反應曾被《時代雜誌》稱譽為「能源聖杯」,將是一種乾淨安全的終極能源解方。另一方面,核融合較無核災風險,輻射廢料大減、趨近於零,也被稱作「潔淨能源」。

然而,核融合過程中,需要不斷輸入能量以維持反應,所以實驗過程中,很難取得「輸出能量」大於「輸入能量」的結果,也就是「淨能量增益率」(即所謂的Q值)大於1。

因此,各國不斷大撒幣,興建工廠、實驗室、發電設施,或是投資具有技術的新創公司,就是希望搶得核融合科技成果、奠定商轉基礎,並卡位潔淨能源的巨大商機。

根據彭博情報(Bloomberg Intelligence)預估,核融合的市場產值上看40兆美元;市調機構麥肯錫(McKinsey)也粗估,核融合科技一旦突破,產值將呈指數型成長,2035年到2050年,有機會飆破1兆美元。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 ★立即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各國加碼研發,美國最積極

生成核融合的方法,目前有「磁場約束」「雷射約束」兩種,都是把電漿加熱到上億度,才能產生核反應,但做出來的成果非常有限。反應器為了包覆極高溫,體積必須大如高樓,成本堪稱天價。

事實上,各國1950年代就開始研究核融合,以蘇聯科學家建成「托克馬克(Tokamak)」磁場約束裝置最為人熟知。美、中、日等35個國家組成的財團現在也沿用這項技術,在法國投資建置成本高達140億美元的「ITER(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器)」。

只不過,ITER從規畫到動土興建,已進行近30年,計畫進度落後,預算加碼幅度已超過10億美元,相關實驗預計2025年才能取得初步結果。

在這場核融合的軍備競賽中,美國堪稱最積極。和ITER使用磁場約束裝置不同,美國能源部轄下的「勞倫斯利佛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採用雷射生成的慣性約束裝置,並打造「國家點火裝置(NIF)」,成功透過雷射噴發少量核燃料,進而促成核融合,證實無須像ITER一樣建造重達2萬3000噸的磁環,就能取得潔淨能源。

2022年底,LLNL大動作宣布核融合的Q值首度大於1、達1.5,締造能源科技里程碑。美國氣候特使柯瑞(John Kerry)也在11月底舉行的第28屆全球氣候峰會(COP28),宣布世界第一個「核融合商業化國際策略」,可望引領全球能源業界邁入核融合時代。

核融合新創大增,連奧特曼都搶進

乘著這股核融合浪潮,近年也有許多新創團隊逐漸嶄露頭角,並吸引創投基金群起注資。

美國核融合產業協會(Fusion Industry Association,FIA)調查,已獲投資的核融合新創公司從2022年的33家增加到今年的43家,遍及十多個國家。

其中,全球第一家完成核融合設備電漿溫度達一億度「Helion Energy」就成為媒體焦點,因為大金主就是開發ChatGPT一炮而紅的Open AI共同創辦人奧特曼(Sam Altman)。奧特曼為Helion豪擲超過3.8億美元,更說自己最大的投資不是AI,而是Helion。

Helion正著手開發第七代核融合反應器「Polaris(北極星)」,預計2024年完工,還要在2028年興建一座50MW(千瓩)以上發電量的核融合電廠,約可供應5萬戶美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就連微軟都計畫向Helion購買電力。

圖/已接到微軟購電訂單的核融合新創團隊Helion Energy,背後大金主就是OpenAI 共同創辦人奧特曼。達志影像

此外,以麻省理工學院(MIT)開發技術為基底的美國新創公司CFS(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也喊出2025年完成號稱全世界第一台商業化的核融合設備「SPARC」,更發下豪語,2030年完成第一座商業化核融合發電廠「ARC」。

而在中國,一群從美國史丹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返國的專家,帶回關鍵知識與技術,聯合本土科研人員,共同創立「能量奇點」,由電動車廠「蔚來」擔任領投。2022年2月的首輪募資就取得近四億元人民幣。蔚來的腳步沒有停歇,今年5月再度聯手安徽省能源集團,投資另一家核融合新創公司「Neo Fusion」。

嗅到商機的還有微軟創辦人蓋茲(Bill Gates)、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矽谷「風投教父」蒂爾(Peter Thiel)等人,這些億萬富豪及科技巨擘都已進行投資,認定核融合的商業化潛力近在咫尺。

面對各國的公、私資金重兵壓陣,台灣似也搶占了一席之地,關鍵角色是美商中經合集團投資的新創公司「聚界潔能」(Alpha Ring),其獨有技術已讓核融合的輸出能量穩定大於輸入能量,至今取得或審核中的專利達60多項。

這些成果讓主要投資方、中經合集團董事長暨聚界潔能執行長劉宇環大聲宣告:「2024年,核融合商轉要起飛了!」

獨有電位差技術,免高溫就能核融合

場景來到內湖科學園區一座外觀平凡的商辦大樓,約10坪的實驗室內,聚界潔能採用氫、硼兩種元素,而非一般的氘、氚元素,在自製的反應器上通電,啟動了核融合。

尺寸比擬一台小型微波爐的反應器內,溫度直達1000多度,正極與負極之間生成導電通道而產生電位差,多個電子位能高峰與低谷,同時加速質子反應並克服原子核的庫倫排斥力,產生核融合。

「速度快、資金少、模組小是我們的三大優勢。」聚界潔能營運長黃國興說明,其他核融合公司或實驗計畫得花費至少10年、動輒百億美元,更要找到數個足球場規模的土地,才能興建反應器。相較之下,聚界節能自2015年創立,八年來靠著各界投資的2900萬美元,自行研發反應器的製造成本約1萬美元、每次實驗只需1000美元,就做出成果;而且反應器等各項設備放在桌上就能作動,避免一般核融合研究的成本負擔。

最重要的是,聚界節能的核融合淨能量增益比的Q值已經穩定大於1,「我們是世界唯一。」黃國興說得自信。

據悉,聚界節能在2023年10月的實驗中,Q值穩定大於1的時間,能達數小時。

接下來,聚界節能規劃從「專業教育」與「綠色蒸氣(Green Steam)」開始商業化,再進一步深入社區、家庭。

圖/郭逸整理

桌上型反應器,培育未來人才

劉宇環提出空前的「EESG(Educational ESG)」的概念,意思是,聚界潔能自行開發教學型的桌上型核融合反應器,預計販售予全世界的大專院校相關科系。

聚界潔能副董事長朱永光呼應劉宇環的說法,表示學生接觸核融合,通常都是教科書的理論,如果沒有操作,很難融會貫通。所以聚界潔能將相關設備與實驗經驗,研發為一套教育系統,除了成為公司第一個商用產品,也會在今年的COP28展出,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領袖與專業人士交流。

至於核融合反應器生成的綠色蒸氣,聚界潔能已和台灣某大廠簽訂協議,先使用於宿舍的熱水器、餐廳的加熱設備等,反應器逐漸加大,還可以取代工廠的化學燃料。

聚界潔能推估,現在一個反應器生產100公斤的綠色蒸氣,可以發電1kW,2024年底做到40kW,2025年更能高達80kW。

商業化的同時,聚界潔能持續拓展規模,公司目前在全球擁有三座實驗室,分別位於美國加州的蒙特雷(Monterey)、加迪納(Cardena)以及台灣內湖科學園區;接下來,聚界潔能將在台南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園區興建第四座辦公室,成為打造「核融合生態系」的起點,更要建構下一座護國神山產業。

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核融合研發能量即將落實商業化,不僅驅動新興產業的爆炸性發展,取得這個能源聖杯後,極力減碳的我們,與「淨零」的距離或許只剩一步之遙。

延伸閱讀:劉宇環攜聚界潔能前進COP28!核融合「EESG教育系統」成焦點?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