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泓德能源遭檢調搜查,並與前經濟部綠推中心副執行長鄭亦麟涉嫌賄賂有關。取自泓德能源官網
▋前綠能推動中心副執行長涉賄,泓德能源捲入貪汙疑雲
▋核三延役公投結果自決自負?核廢料選址被點名三縣市
▋將生態保育融入營運與生活,聯發科發布生物多樣性宣言
▋鴻海聯手三菱FUSO,加速日本零排放巴士研發
▋工研院三菱台酒合作,打造亞洲首座酒廠碳捕捉示範基地
前綠能推動中心副執行長涉賄,泓德能源捲入貪汙疑雲
再生能源業者泓德能源25日遭檢調進入公司調查及搜索。事件源於前經濟部綠能科技產業推動中心副執行長鄭亦麟,涉嫌收受建商與綠能業者賄賂。台北地檢署當天指揮調查局兵分22路搜索鄭男等9名被告住居所與辦公室,並同步約談9名被告及5名證人到案。檢方26日上午更依貪污治罪條例等罪,向法院聲請羈押禁見鄭亦麟。
在相關被告中,東煒建設創辦人陳健盛與其子陳冠滔,同樣因涉案情節重大,被檢方聲請羈押禁見。至於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則以100萬元交保並限制出境出海;另有會計師鄭姓被告以80萬元交保,鄭亦麟的父母各以10萬元交保,其友人與台電退休副總經理則獲請回。泓德能源重申,將全力配合檢調單位釐清案情。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消息曝光後,泓德能源股價受到衝擊,8月26日開盤後一路走跌,盤中一度重挫近10%,股價滑落至159元。泓德能源緊急發布聲明,強調公司營運及財務狀況均正常,此次調查對公司業務並無重大影響。聲明中也重申,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持誠信原則,嚴格要求員工遵守法令,不允許任何違法行為。同時,泓德能源指出,其總經理在交保後已恢復正常工作,公司將靜待司法調查結果,並持續協助釐清案情。
不久前,泓德能源才獲國際資金「挪威主權基金」(GPFG)青睞,他們自2024年起投資泓德能源,並在2025年加碼至約新台幣7.5億元,成為前十大股東之一。今年上半年,泓德能源合併營收達33.56億元、年增55.67%,每股盈餘1.31元,這次綠能弊案的司法調查,恐會衝擊其國際投資人信心。

核三延役公投結果自決自負?核廢料選址被點名三縣市
「核三延役」公投23日投票,結果同意票434萬張、不同意票151萬張,雖然支持票數占七成以上,但因投票率僅29.53%,未達《公投法》規定的500萬票門檻,最終仍宣告否決。公投落幕後,作家兼法文譯者尉遲秀日前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提案「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主張將核廢料儲存在同意票比例最高的三個縣市,分別是金門、連江及苗栗。此提案已正式成案,相關機關必須回應。
根據公投結果,金門縣支持度高達94.21%,連江縣為94%,苗栗縣則為86.56%。然而金門投票率僅12.38%,代表性遭質疑。金門縣烏坵鄉小坵嶼在2011年曾被列為「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建議候選場址,如今面對核廢料可能設置於金門,金門縣長陳福海回應將「尊重在地居民意見」;金門縣副議長歐陽儀雄則直言「憑什麼幫烏坵鄉決定?」。連江縣長王忠銘也表示,多數馬祖鄉親並不贊同此提案,地方政治人物多持保留態度。
民眾指出,核能與核廢料本是一體兩面,既然享受電力帶來的好處,就應承擔廢料存放的風險。若僅投下贊成票,卻將責任推給其他縣市,等同違背「自決自負」的民主精神。部分民眾也認為,讓支持度最高的縣市承擔核廢料,能讓公投結果更具真實性,避免投票淪為「只表態、不負責」的虛幻遊戲。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表示,高階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首要條件是嚴謹的科學地質調查,其次才是民意支持。他強調,未來選址需透過地下實驗室檢測地質安全,並在技術可行下尋求民意同意。對於「應優先放在支持度最高縣市」的建議,曾文生再次重申,最終仍須符合科學條件與社會共識,這將是政府的重要挑戰。

將生態保育融入營運與生活,聯發科發布生物多樣性宣言
聯發科27日正式發布《生物多樣性宣言》及對應措施,承諾從自身做起,並帶動員工、供應鏈夥伴與社會大眾,共同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與森林永續。聯發科強調,生物多樣性是維持地球生態系統穩定的重要基礎,因此在營運與發展過程中,將持續降低環境衝擊,並以實際行動支持保育。
聯發科的生物多樣性承諾,已具體落實在其辦公大樓的建設中。近年興建的辦公大樓,不僅採用原生種保留與生態工法,更投入資源進行喬木棲地與褐根病的整治保護計畫,致力於降低工程對自然的影響,並為多樣生物建立棲息空間。例如,在2024年動土的高鐵新竹站新大樓基地,聯發科就特別保留了原有的百年榕樹與「十三甲伯公廟」。
聯發科也發起多項內部行動,鼓勵員工參與綠色生活。自2022年起,公司發起「Go Green」活動,鼓勵員工垃圾分類、自備環保餐具與植樹等。2023年更透過家庭日的永續路跑活動,認養2,000棵樹苗,並號召百名員工親手種下部分樹苗,以實際行動響應2050淨零排放目標。聯發科志工社也自發參與受威脅植物的復育行動,擔任生態解說志工,傳遞正確的生態保育知識。
除了內部營運的調整,聯發科也透過其「智在家鄉」社會創新競賽,支持具備生態保育實踐能力的團隊。例如,「可澍科技」團隊運用衛星影像與AI技術,將森林管理轉化為數據,提升管理效率;「野人谷生態顧問」則透過環境教育與文創,推廣生物多樣性保育概念,並協助公部門進行生態資源調查。此外,聯發科也透過供應商大會表揚優質ESG供應商,鼓勵供應鏈朝「淨零、減廢、循環」目標,打造永續產業生態圈。

鴻海聯手三菱FUSO,加速日本零排放巴士研發
鴻海於22日宣布,已與日本三菱FUSO卡車.巴士公司(MFTBC)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將攜手投入零排放巴士(ZEV)的研發與製造,加速日本商用車電動化的腳步。這項跨國合作將整合鴻海在電動車平台與供應鏈管理的優勢,以及三菱FUSO在日本市場的深厚基礎,共同搶攻日益蓬勃的綠色交通商機。
根據合作協議,鴻海將透過旗下電動車子公司鴻華先進,與三菱FUSO旗下的「三菱FUSO卡車.巴士製造公司(MFBM)」展開深度合作。這項合作將以鴻華先進自主研發的電動巴士平台,包含大型巴士Model T與中型巴士Model U為基礎。
未來,這四家公司將共同探討商業模式,目標是強化三菱FUSO品牌,並加速新款「日本製造」電動巴士的研發與商業化。MFBM將擔任主要營運平台,負責在日本及相關市場的巴士研發、生產與銷售。
鴻華先進的Model T電動巴士,目前已在台灣多個城市投入營運,累積實際運行經驗;中型巴士Model U則以靈活設計與多功能特性,能因應不同場景的交通需求。此次合作將以這些既有平台為基礎,推進日本市場的在地化與客製化發展。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過去曾指出,電動車是集團「三加三」策略的重要一環,其中商用車亦被視為未來發展重點。此次與三菱FUSO的合作,代表雙方在零排放巴士領域展開更深入的策略合作。這項合作被外界視為鴻海電動車平台獲得國際車廠肯定的訊號,同時也可能成為MIH電動車開放平台生態系的延伸應用。

工研院三菱台酒合作,打造亞洲首座酒廠碳捕捉示範基地
工研院25日宣布,將與三菱電機及台灣菸酒公司竹南啤酒廠合作,啟動亞洲首座「酒廠碳捕捉先導試驗廠」,讓傳統釀造業也能邁向淨零。三方已於8月底簽署合作協議,預計2026年於竹南啤酒廠啟動實證運轉。未來若成功導入,啤酒廠排放的二氧化碳將可回收再利用,開創碳循環的新模式。
此次合作由工研院提供固態胺碳捕捉技術,三菱電機負責流程控制優化,竹南啤酒廠則提供天然氣鍋爐排氣與場地作為驗證場域。三方將驗證高效率碳捕捉與純化系統,並評估如何應用於酒類製程環節,期望打造可複製、可循環的碳管理方案。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表示,碳不應只是排放負擔,而應成為可再利用資源,此次合作是科研成果走向產業應用的重要一步。
工研院表示,固態胺材料如同會「呼吸」的海綿,可高效率吸附並釋放二氧化碳,操作溫度僅約80度,省能且可重複使用,模組化設計也便於中小型工廠導入。工研院綠能所副所長萬皓鵬指出,這項技術若在啤酒廠實證成功,可望推廣至電子業與其他製造業,補齊台灣碳管理拼圖。
2025年起,工研院已在日本兵庫縣進行碳捕捉測試,這次合作將擴大到台灣,進一步驗證二氧化碳回收與純化技術。竹南啤酒廠廠長楊繼忠則說,廠內已長期回收發酵過程的二氧化碳,此次希望驗證鍋爐碳排也能回收再利用,若成果穩定,將擴大應用到集團其他工廠,提升碳效率與能源彈性。工研院強調,此合作符合2035技術策略藍圖中的「永續環境」目標,期望協助產業在淨零趨勢下完成轉型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