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地熱浪、暴雨和乾旱頻傳,在台灣也出現缺水和夏季高溫屢破歷史紀錄。極端天氣對人類生活各方各面都帶來衝擊,緩減氣候變遷意識提高,減碳也成為全球運動。人們每天的消費、交通、穿著、飲食等都會產生碳排放,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節能減碳,每個人一點一滴的行為,累積下來就會是巨大的改變。
什麼是節能減碳?
「節能減碳」顧名思義就是「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並藉此保護地球資源,降低對地球的傷害。在計算個人碳排時較常使用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作為計算。碳足跡的定義為一項活動或產品的從製造、運送到最終銷毀,整個過程所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全球暖化造成的氣候變遷是人類共同面對的危機,也是國際社會高度重視的議題。氣候變遷對環境造成的傷害也影響到人類的日常生活,乾旱與水災頻仍,導致民生用水供應不穩定,甚至引發糧食危機。若持續忽視氣候變遷的影響,將導致不可挽回的生態浩劫。
節能減碳的政策有哪些?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在2015年通過《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多國同意將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攝氏 2 度之內,並以攝氏 1.5 度為目標,陸續提出淨零溫室氣體排放之政策規劃。
在台灣,針對企業政府採用碳盤查登錄、總量管制來規範企業的碳排,同時也規劃加速修正《氣候變遷因應法》,針對高碳排的企業徵收「碳費」。而個人方面,政府也提出許多鼓勵措施,例如自備環保杯的折扣和環保集點制度,只要上網站註冊,不論是購買綠色商品、搭乘大眾運輸或參與環保行動,都能化為「環保綠點」,讓民眾可以用累積的點數到合作商家兌換實質商品。
生活中如何達到減碳?
個人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累積,都能化為大的影響。13個減碳小撇步讓每個人都可以在食衣住行中,就能達到節能減碳,為地球盡一份力。
1. 盡量使用大眾運輸通勤
大家每天幾乎都要通勤,無論是上課、上班或是出遊,成千上萬的人開車上路,也會造成大量溫室氣體排放。根據環保署2020統計,在台灣包含飛機、汽車等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佔比約為總量的14%,若每天通勤能改為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能夠同時達到減少空氣污染和碳排放的效果。
2. 使用節能家電
選用有節能標章的家電,不僅能節能減碳、省電還有補助。2022年財政部的節能家電補助方案以貨物稅減徵為主,品項從冰箱、除濕機到冷暖氣機都有。貨物稅減免補助金額將依照家電級距而有所不同,最低為500元,最高補助金額為2000元。
3. 重複利用,減少購買
我們日常生活使用的所有物品,從生產製造、運送到銷毀都會留下碳足跡。人類的活動無可避免地會消耗地球資源與能源,因此如果能在安全範圍內重複利用每一項物品,將手中的資源創造最大的效用,也能達到減碳。
4. 盡量選擇新鮮的、當地的食物
進口蔬果食物比起當地、當季的食物要消耗更多的包裝和運輸,選擇當地、當季的食物能夠節省運送、冷藏的能源。此外,減少囤積食物和廚餘,吃多少就買多少,也能減少浪費達到減碳。
5. 使用環保餐具
自備環保筷、環保杯,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可以降低垃圾量及生產一次性餐具,和處理垃圾產生的碳排放,累積下來就節省了龐大的資源。
6. 做好回收分類
廢棄物回收分類不僅能減少垃圾焚化產生的能源消耗,回收的紙類、塑膠和玻璃等,能讓資源能循環利用,減少開發和生產新資源。
7. 減少紙本浪費
盡量使用電子帳單繳交生活中的費用,使用電子收據或發票,和使用雙面紙或使用再生紙產品,都有助於垃圾減量與降低樹木砍伐數量。
8. 減少能源浪費
隨手關燈,使用省電燈泡,盡量少吹冷氣多開窗,少用烘衣機,讓衣物自然曬乾或風乾等,小小動作都能積沙成塔。
9. 節約用水
節省用水為什麼可以減碳?因為只要省下1度水,就可以減少10噸廢水處理及減少下水道污染,不僅能減碳還能減少水資源浪費。
10. 支持綠色消費
綠色消費是指在選購產品時,除考量商品的品質與價錢,還能將產品在物料取得、生產、運輸、行銷、販售、廢棄等過程,對環境造成的衝擊納入考慮,選擇對環境較友善的商品。目前環保署針對不同商品皆有環保標章、碳足跡標章等,讓民眾在購買產品時,能清楚辨識及採購具有這些標章圖案的產品,用消費的力量促使業者做出改變。
11. 減少吃肉
為什麼減少吃肉可以減碳?主因是畜牧業為了飼養牛羊豬雞等家畜家禽需要大規模伐林,不僅會破壞自然環境與生態的平衡,牲畜所集體排放的甲烷,也會導致溫室氣體大量增加。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2019年發布的報告也指出減少吃肉,多吃蔬菜將有助於減碳。
12. 計算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市面上有許多APP不只能計算自己的碳排放,還能記錄個人的消費習性,給予減碳具體建議,推薦用戶減碳、環保的課程與文章。
13. 關心氣候、能源和減碳相關資訊
個人的關注集合起來就是大大的力量,只要每個人持續關注減碳相關資訊,了解哪些企業有在進行能源轉型和減碳工作,政府最近的減碳法規和國際最新的減碳知識,都是一點一滴在推動社會朝向減碳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