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全球趨勢

爭錢、爭糧、爭地盤!COP27點燃全球淨零爭霸戰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7屆締約國大會(COP27)在埃及度假勝地夏姆錫克舉行。白育綸攝

| 攝影 白育綸

編按:今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締約方大會(簡稱COP27)甫於埃及落幕,通過多年未決的「損失與損害」基金。緊接在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各國歷經13天紅眼談判,所幸帶領自然保育邁入下一個10年。

聽說最近綠學院廣招天下勇士前往官網註冊,這件事恐怕比11月(2022)甫於埃及落幕的COP27更得到國內關注,一個大家都不太會發音的主決議文件「夏姆錫克實踐計畫」(Sharm el-Sheikh Implementation Plan),受到忽視是很容易預期的。

這卻不代表應該低估COP27。我們當下正面臨全球化時代的終結、地緣政治崛起,這些驅動力正暗潮洶湧地推動世界格局板塊漂移。一座COP27火山噴發,如果只報導火山造成多少傷亡,可能會因為沒有傷亡而顯得沒有新聞價值,卻會因此錯過了更重要的板塊漂移。

COP27這座火山,就以表面爭奪資源——爭錢、爭糧、爭地盤開始了!

延伸閱讀:苦澀的勝利!COP27通過「損失與損害」基金,卻有五大落空?

爭錢:開發中國家強力要求,成立「損失與損害」基金

多年來,許多人都要求正視氣候正義或環境正義,例如開發中國家並不是造成氣候變遷最大的元凶,卻常常是承受最大苦果的氣候脆弱國家。這次COP27真的應眾人要求,新成立了一個「損失與損害基金」(Loss and Damage Fund),許多人認為這是本次會議唯一的亮點。

不過,在目前氣候公約架構裡,已經有幾個相關的基金,例如綠色氣候基金處理損害賠償問題,為什麼還要額外成立這個基金、做重覆的工作?

延伸閱讀:氣候賠償是什麼?為何它成為今年COP27焦點?

主要是因為,現存氣候基金的申請方式都必須由開發中國家提出工作計畫來爭取「補助」,中間有繁雜的行政審查程序,還不一定會通過。在氣候正義的論述之下,開發中國家認為,已開發國家應該要出錢來「補償」我們的損失,而不是採補助的申請方式,且要能夠專款專用。

以當今大國博弈的世界格局觀之,我們可以大膽預言這個基金不會成功。

大國要拉站隊,自然少不了要發錢給想拉攏的國家,以增加自己在外交上的影響力。發錢要有名目,氣候變遷就是一個最理想的名目,而且花錢要花在刀口上,把錢捐給用途無法由自己掌控的聯合國基金,並不是一個優選方案。 

再者,目前對於損害是否真的得以歸因於氣候變遷的科學評估方法,還沒有達成共識,很難找出一個一致的補償依據。已開發國家也會顧慮,「萬一這些所謂的受災國家獅子大開口,在沒有明確的衡量方法下,這個基金不就成為一個要錢的無底洞嗎?」。

反正也不用因為多成立一個基金就需要多捐一點錢,能拖就拖吧。因此,這件事最後大概就是損失與損害基金將瓜分現有聯合國其他氣候基金的錢,至於是不是能滿足原本開發中國家的期待,也不用想太多了。

圖/COP27大會同意設立損失與損害基金。Twitter by COP27

爭糧:用聯合借錢的方式來協助氣候脆弱國家

靠著已開發國家捐錢,來滿足開發中國家因應氣候風險所需的資金,根本不靠譜。既然捐的錢不夠用,大夥兒商量著,還應該要跟金融機構借錢才有機會。

一般來說,要跟金融機構借錢,走的是「雙邊融資」架構;但氣候行動往往是以國家為單位來借錢,所需甚鉅,僅靠單一金融機構通常難以承作。

因此,在本次決議中,首次對全球金融體系提出要求。讓多邊開發銀行(MDB)與國際金融機構(IFI)將投融資業務與全球氣候目標綁定,引入「多邊融資架構」,聯合眾多金融機構來提供足夠資金。

G7峰會也於COP27期間倡議「全球之盾融資機制」,目的在於協助氣候脆弱國家取得更多融資,提早做好氣候調適行動。向人借錢不同於要人捐錢,畢竟借錢需要還錢。因此,相較於損失與損害基金,這個決議的後續發展可以期待。

延伸閱讀:什麼是氣候融資?一文搞懂1000億美元的來龍去脈

圖/氣候倡議人士在COP27場外呼籲各國兌現氣候資金承諾。圖取自twitter by Aqlila Alwy

爭地盤:全球碳交易市場有望於2023年底正式運作

去年(2021)我們在《全國最精準視角的COP26深度解讀》中,深度解讀新的全球碳交易市場遊戲規則可能的落點。相較於前述2項與資金相關,但存在不確定性的決議,全球碳交易市場機制的逐步落實,反而是本次大會中相對低調、卻有明確進展的項目。

雖然以《巴黎協定》為基礎的全球碳交易市場新機制還沒有正式宣布,但我們可以大膽預言,後續由這個新的聯合國機制所核發的碳權,將會有較高的國際認同度。

在這次的決議中,全球碳交易市場機制的技術細節已逐步被議定,包含CDM減量專案如何過渡到新機制、監管機制等,都已更為具體,或許最快明(2023)年底該機制即可正式運作。

有新機制就會有新商機,各方人馬包含培訓單位、顧問公司、交易平台、認證單位、金融機構,甚至是各國政府等,都已經摩拳擦掌開始爭地盤

雖說人生的真相是活在當下,但是趨勢的觀察卻必須活在未來。邀請你到綠學院註冊頁面登入,理解在世界格局板塊漂移過程中應該如何布局,祝你新年快樂,我們明年見!

本文轉載自綠學院/文:劉哲良(專欄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關於作者】
劉哲良,一個安裝了「第三隻眼」的環境經濟學家,擅長辨別抽象的價值,看見萬物之間互相關聯及共生的網絡,其頭腦清晰的程度,任何偽裝或說不通的邏輯都瞞不了他。協助修訂《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專長非市場價值評估,也就是幫沒有市場的東西估價,目前擔任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及綠學院綠色帶路人。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