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永續城市

台灣實現2050淨零交通,向開車族收碳費、回饋給單車騎士能接受?

要讓大眾願意犧牲自駕車的便利轉而搭乘公共運輸,那必須讓公共運輸的服務值得信賴。unsplash by Eric BARBEAU

|

交通部計畫於2023至2026年,營造深度減碳運輸環境,不過專家張學孔認為,一個好的交通行動服務,應該要善用機制設計,引導民眾減碳。例如決定騎自行車,刷卡時退給你15塊錢,這筆回饋來自於跟開車人士收碳費。這樣的做法你能接受?

交通運輸也是製造碳排放的大戶

今年夏季氣溫屢破歷史新高,日前氣象局又宣布,未來有強聖嬰現象的趨勢,全球暖化疊加聖嬰現象,可能導致明年極端高溫比今年還熱。

怎麼能讓地球降溫?如果按照《巴黎協定》的要求,將全球暖化控制在1.5度的範圍內,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在2030年以前減少45%,到2050年實現淨零。不過以目前的減碳進度預估,到2030年的時候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甚至會比2010年增加11%。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以台灣最近的數據來看, 2021年運輸系統生產了全台13%的碳排放,僅次於工業和能源部門。要減碳,交通運輸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台大土木系教授,也是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主任的張學孔,引用去年歐盟副主席的話說明:「淨零這個目標下,交通運輸是敗家子,如果不積極做深度去碳化,2050年淨零總體目標要達到的機會非常渺茫。」

參考聯合國環境署建議的「需求減量(Avoid)」、「運具移轉(Shift)」、「技術改善(Improve)」三個面向,交通部在2023至2026年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規畫營造深度減碳運輸環境、打造低耗能交通場域。主要策略包含運具電動化,推動低碳車輛成為陸路運輸主流;建構以人為本的公共運輸、步行與自行車使用環境;強化私人汽機車使用管理。再輔以公共運輸導向的都市規劃、土地使用,以及推廣綠色運輸生活型態,減少非必要運輸需求。

但是在前瞻計畫的其他項目中,還存在蓋停車場等違背淨零方向的建設;而前瞻計畫之外,已經公布的公路拓寬、高架延伸計畫,都在繼續提升自駕車的便利性。這讓張學孔不禁感嘆,應該重新檢視交通建設計畫。

規畫促進減碳外,也要減少交通事故

除了交通月票對提升公共運輸的使用率有所幫助,張學孔也提出其他落實減碳的手段。

在服務層面,Mobility as a Service(MaaS,移動即服務/交通行動服務)是以使用者為中心的交通運輸整合服務,比如高雄的MeN Go。而張學孔心中MaaS的理想狀態,除了在輸入行程的起始點和終點後,可以提供多元交通工具的路徑,還要告訴民眾使用交通工具的風險、對社會造成的成本。

「如果你決定開車或騎摩托車,他就告訴你可能會撞死或多少人、會造成幾個人受傷,還有幾公斤的碳排。」張學孔舉例說明。

圖/大眾運輸、腳踏車在事故風險、製造噪音、空汙的程度都遠低於汽機車。Photo by Danielle Hoang on Unsplash

去(2022)年全台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高達3085人,依據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過往研究,每1名車禍死亡民眾會增加社會成本1000多萬元。除了事故死亡風險,噪音、空氣汙染也是重大的外部成本。北市聯醫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2年前曾指出,以台灣死因統計套用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換算,全台每年有2萬人死於空氣汙染。汽機車上路造成的社會成本,遠比想像的高。

聰明設計,引導民眾騎自行車

相對的,大眾運輸、腳踏車在事故風險、製造噪音、空汙的程度都遠低於汽機車,所以「如果決定騎自行車,最後刷卡的時候退給你15塊錢,因為把你對社會的效益內部化。」張學孔補充說明,且這筆回饋應該是來自向開車的人收取的碳費。

同時,要讓大眾願意犧牲自駕車的便利轉而搭乘公共運輸,那必須讓公共運輸的服務值得信賴。「公共運輸不可能門到門服務,可是如果不做好門到門服務,他(開車、騎摩托車的民眾)不會移轉。」張學孔說,其中關鍵在於資訊。門到門的班車資訊、轉乘資訊、付費資訊,都可以提升民眾的信賴感。

另外一個核心理念,則是在落實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OD)的理念之外,也要顧及是否仍在持續建造消耗能源、排放汙染的公共建設——比如為了消化大量車流而蓋的高架道路。

圖/韓國清溪川一隅。Photo by yeoul Shin on Unsplash

談及高架,張學孔語帶欣賞地分享韓國清溪川改造工程、清溪高架道路拆除案例。清溪高架道路是覆蓋在清溪川上的高架道路,2003年時任首爾市長的李明博推動清溪川修復工程,首先就將高架道路拆除,之後重新挖掘河道,引漢江水流放。清溪川雖然有工法、水源的爭議,但光在城市降溫的方面就取得顯著效益,過往清溪高架四周的平均溫度高於首爾市均溫5度,整治後比市均溫低了3.6度。

除了清溪川本身,一起改善的還有都市綠化、公共交通路網,而且首爾市府在後續幾年也還在持續完善,讓首爾成為公共運輸改造的典範。

從清溪川改造到現在20年,首爾都會區的公共運輸使用比例從20%提升到了76%。如今全台灣的公共運輸使用比例只有15%,要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顯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