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新規範出來,要怎樣跟?」
「老闆問:為何人家做得到,我們做不到」
「很多定義、標準公司裡都沒人懂!」
「要如何著手,請問有案例可以參考嗎?」
ESG議題成為顯學,眾多企業措手不及
如果你也是挑起公司ESG重責大任的那一位,恐怕對上述的對話一點都不陌生。ESG從幾年前的議題,變成近年間的風潮,更成為近在眼前的政策,卻讓台灣許多企業措手不及。
實際上,即便是永續與社會責任做得風風火火的大型企業與上市櫃公司,也未必全盤掌握,「船要起帆、必須前進,但大海無盡,怎知方向為何、要去哪裡?」遠見雜誌行銷部總經理林芳燕認為,ESG遠見共好圈就像是「羅盤」與「航海圖」一樣,在永續的航道上呼朋引伴,聚集企業與大學們一同搭乘航向永續未來的大船。
「羅盤是找國際專家、知名學者、實施先驅,依循著趨勢、政策給會員們指引;航海圖是用知識、資源、課程、實際參訪,提供企業正確策略與行動建議,」林芳燕說,19年來從CSR企業社會責任獎到ESG企業永續獎,見證無數企業在其中的投入,身為媒體在ESG上的當責,就是幫助政府、產業、學校等有志者履行各自永續任務,「使之看清方向、賦能實踐,就是我們要做的。」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ESG遠見共好圈,翻轉永續新思維
正如在ESG遠見共好圈首場讀書會(選書《目的與獲利》),《遠見》執行副總編輯林讓均解析「GST、NDC、CBAM」三個當前的必知關鍵字,也探討10月試行的「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原因與影響,更對於將於11月底於杜拜舉辦的COP28(聯合國第28屆氣候變遷大會)提出觀戰守則。
帶領導讀的台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黃啟瑞教授特別提醒,企業ESG的表現已經是大型基金、金控銀行、投資法人重要投資評估項目,不再只有傳統的財務指標,甚至指出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的CEO Larry Fink每年都會寫信給為其所投資的公司,強調「沒有永續行動,未來將沒有被投資的機會」。
黃啟瑞更引用《目的與獲利》的內容提醒,永續行為四根支柱分別在於「1. 要持續分析,透明揭露;2. 要提供足夠的薪酬誘因,甚至將永續列為董事會與高階主管的KPI;3. 要透過教育賦能,建立觀念、知識、能力;4. 要政府政策的引導與支持,擘畫藍圖。」同時也強調,根據《目的與獲利》一書與其他文獻研究,確定了投入永續行動與獲利正相關,而營運成本則是逐年遞減,長期反而愈來越省錢。
「若沒有科學數據,我們可能還繼續誤會做ESG會賠錢!」某家企業坦言,過去一直認為永續行動只會燒錢、不能賺錢,另一家企業代表則對不曾聽過的氣候地緣政治、石化汰除期程表示驚訝,「就像準備考試,除了自己要努力,若有人幫你抓重點,才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該企業代表直言,這就像是念書時代,總會有人把同學聚集,向優異者學習、互相鼓勵,一起升級打怪。
延伸閱讀:淨零路上,有您真好!給「ESG遠見共好圈」會員的一封信
規劃企業參訪,向轉型先鋒學習
除了讀書會,ESG遠見共好圈還預定在12月1~2日,帶領會員前往花蓮「台灣水泥」「中華造紙」等地參訪,向永續先鋒實地學習,也將駐足在地創生基地,與當地政府、企業交流、媒合永續合作機會,並有隨團顧問臨場指導。
「這就是共好圈成立的起心動念!」林芳燕回應,如果大家都認為永續是「必然之責」,那就沒有任何人可以成為局外人,如果認為是「共同挑戰」,那在永續之中也沒有競爭對手,只有跨界共學、知識共享、典範共創、永續共好,彼此是彼此的學長學姊、也是相互是學弟學妹,一起盡心學習、盡意理解、盡性謙卑、盡力行動的付諸實現。
「永續轉型的路上,您不是孤單一人!」林芳燕向有志永續投入的企業與大學喊話,不分規模大小、組織型態,邀請各界加入ESG遠見共好圈,為企業換上顛覆傳統的永續新腦袋、並將利害關係人的權益當成自己的事,並且以終為始,投入實際行動,帶來看得見的影響力。
一起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讓好公司變成偉大的公司,讓好大學變成永續的大學」
▋聯繫資訊:02-2517-3688 分機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