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專家觀點

國家減碳規劃如何制定? 學者提5方法降低「綠色溢價」

淨零排放與能源管理、循環經濟一樣,都是科學與工程問題,需要有全局思維,搭配精確的資源投入,才能看到成果。示意圖unsplash by Jeremy Bishop

|

莫二十年前開始,「節能減碳」成為家喻戶曉、如雷貫耳、無所不在的四字箴言。工程、教育、管理、政策…一定要提到節能減碳,無論是否真的減了碳。事實上,「減碳」是目的,若能源不匱乏,則「節能」僅是手段。碳排放的減量是產業、技術、工程,結合生態系統的問題,重點在改變整個經濟系統的體質與效率,大家隨手關燈或蔬食少肉雖有貢獻,但並非關鍵。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之後,美國對因應氣候變遷的態度來了個大翻轉,在2021年中,2050淨零排放(Net Zero)即已從《巴黎協定》的「倡議」,快速成為各國爭相宣告的「具體承諾」,且在COP26中,成為各國的共識,還加碼2030年的階段性目標。各種淨零新名詞的討論度,在大中小企業圈中快速成長。淨零排放一下子成為全民運動,尤其2022年行政院宣布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之後,研討會、講座、證照、聯盟…多到記不清楚,相應的碳盤查需求指數成長。

在這熱鬧但訊息混亂的情勢中,陷入「碳盤查焦慮」的你,有沒有想過難道每間公司都同時碳盤查,以後大家同時搶綠電、搶碳權,對國家來說是不是達到淨零排放最理想的路徑呢?

淨零排放路徑規劃一出,大家都來搶資源?

無論是全球、國家、企業或組織,淨零排放簡單來說分成四大步驟,也就是4個P,從明確宣告(pledge)、訂定計畫(plan)、確實執行(proceed),最後才能公開報告(publish)。也就是說,在宣告時,就需要知道接下來依據什麼計畫、如何執行、在何時達到目標,再對外公告。

整個社會都在為淨零排放忙得不亦樂乎,大家都來搶資源。如果這個也是重點,那個也是重點,很有可能花資源與精神在不是真正重點的地方,最後是否能夠達到目標,就難說了。

淨零排放與能源管理、循環經濟一樣,都是科學與工程問題,除了發心發願之外,還需要有全局思維,搭配精確的資源投入,才能看到成果。「以科學為基礎的減量目標」(Science-based targets)就是近幾年最熱門的實務。

國家、政府、企業、民眾,甚至生態系,都需要在整個全盤規劃中扮演其角色,才有機會成功。政府的角色是「大設計者」,經由嚴謹的科學與邏輯判斷哪些產業應該優先行動,透過政策工具引導、引領投資與創新,這時企業再接棒用更有效率的方式提升減量成效。

減碳需要搞這麼複雜嗎?學能源的做法「抓大放小」,誰排得多誰就要減得多,用這種方法來分配資源不行嗎?

延伸閱讀:淨零世代想創業?正確融入ESG概念,秀出產品差異化!

如何決定哪些產業應該優先淨零排放?要看「碳排放強度」和「減碳難度」

「抓大放小」是能源管理與其他眾多管理措施的基本原則,但面對淨零排放,只有抓大放小是不夠的。

為何我國淨零排放路徑與國際能源總署(IEA)2021年公布的淨零排放路徑都分為建築、運輸、工業、電力四大部門?因為國際上大家用「碳排放強度」和「減碳難度」分析並設定減碳的優先順序。

我們曾介紹過碳排放強度。但有些高碳排產業(例如鋼鐵業)光靠目前減碳技術很難減到「近零」(剩下零頭),硬要他減也減不下來;有些高碳排產業(例如運輸)卻可能已經有可負擔的減碳技術,只缺臨門一腳。

設定產業減碳優先順序應該要有更好的方法,也就是要考慮減碳難度,我們今天就來介紹一個重要的方法—綠色溢價(green premium)

圖/有些高碳排產業(例如鋼鐵業)光靠目前減碳技術很難減到「近零」(剩下零頭);有些高碳排產業(例如運輸)卻可能已經有可負擔的減碳技術,只缺臨門一腳。unsplash by Ant Rozetsky

綠色溢價是什麼?翻成白話文:為了減碳,要多花多少錢

2021年比爾蓋茲於《如何避免氣候災難:結合科技與商業的奇蹟,全面啟動淨零碳新經濟》書中提出「綠色溢價」的概念。如何簡單理解綠色溢價?生活中就有許多案例。

多年前,有機蔬菜的價格是一般蔬菜的三倍,如果你願意為了買有機蔬菜而多花兩倍的錢,這為了綠色而多付的成本,就稱為綠色溢價。

在越來越多人願意支付綠色溢價,刺激更多人願意種有機蔬菜,造成供給與需求都增加之後,現在有機蔬菜和一般蔬菜的價格差異已經不明顯了。意思就是有機蔬菜的綠色溢價透過大眾資源的投入而弭平,已經明顯降低。

延伸閱讀:比爾蓋茲:先過「綠色溢價」這關,再來談氣候問題

五種解決綠色溢價的方式

所以,如果要達到淨零,就要齊心齊力把各種商業行為的綠色溢價都弭平。要處理商業行為,會先從產業的角度思考。產業通常會先評估他手上有的減碳技術,如果業內的減碳技術已經很成熟,成本不高,綠色溢價甚至為負數,代表不需要特別做什麼,減碳就會自然發生。相反,如果一個技術的綠色溢價偏高,可以用下面這五種方式解決:

方式一:吸引投資人進場投資

一個減碳技術的綠色溢價高,代表投資有明確突破空間,高風險高報酬,因此可以驅動投資人進場投資。

方式二:透過政策工具把減碳技術變便宜

例如透過綠電保價收購制度(Feed-in-Tariffs, FIT)補助再生能源就相當成功,除了讓國家的電力排放係數降低之外,還可成就太陽光電產業。

方式三:透過政策工具提高碳排放成本

例如課徵碳費、碳稅,促使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而減少碳排放,更有動機使用減碳技術。

方式四:改用碳捕集及封存來解決

如果減碳技術的綠色溢價過高,而且長期也降不下來,怎麼辦呢?這時考慮使用碳捕集及封存解決問題,長期來說可能更划算。

方式五:透過政策工具讓企業和民眾願意為了減碳付更多錢

許多研究顯示,個人收入、教育程度、性別、環境/永續素養等都會影響大家願意付出更高的溢價來支持永續行動的意願。所以,讓大家變有錢是重要的,提高教育水準,或讓大家更認同永續,使消費者願意為了心中的價值多花一點錢,都可以在國家策略規劃中。

美國、中國產業減碳難度排行榜出爐,臺灣應用綠色溢價分析產業現況

以後有時間我們再來講如何計算產業的綠色溢價,今天直接看結論。以下是美國與中國大陸用綠色溢價分析之後整理的產業減碳難度排行榜。

圖/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產業減碳難度排行榜 。綠學院提供

因背景與條件的差異,不同國家的產業有不同的綠色溢價。臺灣目前約束排放量的六大主要部門—包括能源、製造業、服務業、住宅、農業、環境部門以及其下的產業,都還沒有系統化地使用綠色溢價分析其減碳難度。按照條件推測,我們產業的減碳難度,應會較為類似表一裡中國大陸的狀況。

政府應設定產業減碳優先順序,提高減碳效率

值得再強調一次的是:在理想的狀況下,政府要扮演「大設計者」的角色,經由嚴謹的科學與邏輯判斷哪些產業應該優先行動,國家淨零排放路徑圖的依據才會更清楚。

接著透過政策工具引導、引領投資與創新,企業再接棒用更有效率的方式提升減量成效,才不會讓企業在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關鍵角色前就先產生碳盤查焦慮,然後為了不要花錢再跟政府談條件。努力與資源若沒有花在刀口上,最後兩邊都不會成功。

任何創新的解法,都是從我們打破自身的思考慣性開始。學會在真實世界中作複雜的決策,我們才能進入其思考核心,也才能在真實的商業場景中,一步一步推進、實踐淨零排放的理想。

延伸閱讀:力抗氣候變遷!葉欣誠教授新作《地球2.0淨零革命》精闢梳理永續議題

本文轉載自綠學院/文:葉欣誠(專欄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原文標題:碳盤查焦慮?企業淨零排放路徑規劃必懂的關鍵字其實是「綠色溢價」

【關於作者】
葉欣誠
從環境領域的工程及科學開始,將專業延伸至經濟、管理、教育、傳播等面向,整合工具與策略。前幾年在政府工作,任職環保署與行政院期間,提出從物質流、金流、資訊流角度思考循環經濟與產業發展,目前擔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及綠學院綠色帶路人。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