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願意為環保花多少錢?是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提出「綠色溢價」的核心概念。什麼是「綠色溢價」?氣候危機在即,從企業到消費者,該如何看待「綠色溢價」?
- 「綠色溢價」意即使用綠色產品取代傳統高碳排技術時,所衍生出的額外成本
- 購買綠色產品能進一步推動規模化,未來有望降低「綠色溢價」
- 政府藉由政策制定,能夠扮演降低「綠色溢價」的重要角色
近年來,不管是時裝產業、球鞋品牌,再到食品產業等,都有新創採用更環保的原料、開發對環境更友善的產品。像是,美國新創Rubi Labs透過空氣捕捉二氧化碳的技術,合成出負碳纖維素紡織,或是選用羊毛等可再生天然原料來製作環保鞋的「全鳥」(Allbirds)。
甚至,再到以西非作物「班巴拉豆」為原料的新加坡新創WhatIF Foods等。不過,這些新創共同面臨了「價格高昂」的挑戰。一雙要價95美元(約新台幣2823元)的環保球鞋,依舊是許多消費者遲遲無法入手的單品。
根據《CNN》報導指出,WhatIF的泡麵價格每份約2.50美元,比知名泡麵品牌日清(Nissin)、營多麵(Indomie)的產品都還要貴。
綠色溢價是什麼?比爾蓋茲:走向低碳需多付的成本
長期關注氣候變遷的比爾蓋茲(Bill Gates)強調,通常在一年間,全球會排放超過510億噸的溫室氣體,「如果我們持續這樣下去,對人類生活所造成的後果,恐怕會是災難性的。」
不管是在比爾蓋茲的部落格Gates Notes,或是在《如何避免氣候災難》(How To Avoid A Climate Change)一書中,都能看見「綠色溢價」(Green Premium)的概念。
由比爾蓋茲所提出的「綠色溢價」,指的是當要用更環保、更低碳的技術或綠色產品,取代舊有的高碳排技術時,必然會衍生出額外的成本。這之中需要額外付出的成本,就是「綠色溢價」。
從過去到現在人類多數仍使用高碳排的技術,像是化石燃料等高汙染性能源等,隨著淨零永續的浪潮來襲,企業也不得不進行綠色轉型。要從原先的高碳排,走向低碳、甚至是零碳,卻是路阻且長。
其中,難以忽視的阻礙正是「綠色溢價」。
比爾蓋茲舉例,美國近年來的航空燃油平均零售價格,是一加侖2.22美元;然而,市面上買得到的新一代航空用生質燃料,平均售價是每加侖5.35美元,使用零碳燃料的綠色溢價,就是兩者的價差,也就是3.13美元。
換句話說,想讓飛機使用生質燃料,就需要多花140%的成本。比爾蓋茲指出,願意讓企業使用乾淨能源、零排放技術,無疑就得想辦法把「綠色溢價」的成本降低。
消費者、政府和投資方都能成為降低「綠色溢價」的角色
比爾蓋茲也提供大眾該如何面對氣候變遷的具體建議。
他表示,隨著電動車、植物肉等綠色產品的出現,雖然消費者需額外付出不少錢來購買,但透過購買這類產品,不僅支持這些企業,也能進一步推動規模化,甚至在未來降低「綠色溢價」,使得綠色產品的價格降低。
此外,他強調政府也能夠扮演降低「綠色溢價」的重要角色。
政府可以透過政策制定,提高「產生碳排放的技術或資源」成本。包含補助「具備氣候意識」( climate conscious )的產品,讓企業負擔成本降低。或是,提升傳統產品所負擔的成本等政策,都有助於降低綠色溢價。 丹麥就是全球率先由政府開發並管理「食品氣候標籤」的國家。
企業及投資者也能透過投資乾淨的研發、購買低碳的解決方案,以及支持採用潔淨能源、技術的企業等方式,來降低「綠色溢價」。更重要的是,透過企業影響力來呼籲政府提出對環境更永續的政策。